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毕业论文共27页第1页┊┊┊┊┊┊┊┊┊┊┊┊┊装┊┊┊┊┊订┊┊┊┊┊线┊┊┊┊┊┊┊┊┊┊┊┊┊一、绪论(一)收入差异的概念收入差异是指居民之间个人收入水平出现的不同,这种差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收入差异包括劳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差异、不同学历的收入差异,城乡的收入差异、地区的收入差异、行业的收入差异等。一定程度的收入差异,能拉开收入档次,激发人们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才能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得到落实。当收入差距过大,超出了一定的数量界限和人们的承受能力,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二)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总体上看,经济体制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分配关系由单一的按劳分配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在短短30几年的改革开放期间里,我国取得了经济上的发展、社会上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加到30067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81元增长到22698元,后者是前者的59.5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长到15781元,后者是前者的46.00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3元提高到4761元,后者是前者的35.80倍。与此同时,一个新的情况产生了,那就是我国收入差异不断扩大。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改革初期(1984年)的0.27上升到2008年的0.469。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从1978年的2.56上升到2008年的3.3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额从1978年的209元上升到2008年的11020元。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之比从1978年的1.36:1.09:1上升到2008年的1.88:1.27:1,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绝对差额从44元上升到2145元。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收入差异形成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我国经济从此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并实现了跨越式地发展。如今,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如果收入差异继续不断扩大,不仅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还会损害以前所取得的成果。本文结合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形势,对我国的收入差异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对以后我国各级部门的收入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文献综述关于收入差异的文献比较多,包括国外的和国内的。国外学者对收入差异的理论探讨比较多,并形成许多收入分配理论,西方学者研究收入问题比较早,早在一个世纪之前,西方学者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近十几年,在中国收入差异逐步扩大的背景下,国内专家学者对我国收入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不同的研究和分析,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具体的情况探讨比较多,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收入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国外的研究诺齐克在1976年出版《正义论》一书,他常常注意到财富的分配是不平等的,于是便自然而然地讨论起如何使财富的分配更加平等。他认为强迫一个人为他人的利益工作是不正义的,中央权力机关无权把一切物品集中起来加以分配,没有一个人、毕业论文共27页第2页┊┊┊┊┊┊┊┊┊┊┊┊┊装┊┊┊┊┊订┊┊┊┊┊线┊┊┊┊┊┊┊┊┊┊┊┊┊或一个机构有权控制所有的物品。庇古的收入转移理论,庇古认为,增大社会福利的途径之一是收入均等化,即政府通过一些措施把富人的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庇古推论说,只要将货币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一些给穷人,就可以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而使社会满足的总量增加。当原来的富人由于不断转移自己的收入而直到不比其他任何人富裕为止时,社会上一切人的收入的边际效用就都趋于相等,从而总满足也就达到最大量。弗里德曼的负所得税论。弗里德曼指出,高经济效率来自高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效率,给低收入者发放固定的差额补助不利于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有损于自由竞争,从而有损于效率。弗里德曼参照正所得税体系设计了一个补助穷人的“负所得税方案”,让低收入者依据其各自的收入得到政府向其补贴的不同的负所得税。库兹涅茨在1955年发表的《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的论文中,提出了收入差距的“倒U假说”。他认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而后是短暂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逐渐缩小”。在库兹涅茨看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长期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2.国内的研究王小鲁等人对教育与收入差异进行研究,发现教育不平等是导致收入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发现我国目前的教育有重城市、轻农村,重高教、轻普及,重应试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名校、轻普通高校的倾向。刘乐山等对公共产品供给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惊醒分析,认为公共产品在城乡之间的供给差异,对城乡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人力资本积累、生产效率都产生影响,拉大了城乡的收入差距。姚耀军对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认为长期看,城市化对缩小城乡差距有积极的作用。在二元经济中,城乡差距的存在导致劳动力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通过要素报酬的均等化缩小城乡收入差异。李绍荣等人对税收结构与收入分配差异进行研究,发现资源税份额的增加,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最大;所得税类的增加,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最小。以上学者对收入差异做了大量的研究,获得很多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但是,他们也有不够理想的地方。国外学者对理论研究较多,对具体的形成收入差异的原因研究较少,而且,他们对我国的收入差异的具体情况研究的更少了。国内学者对收入差异研究主要运用西方学者的一些理论的方法对我国具体情况做了细致的研究,但是他们大部分研究时间较早,对于中国目前的一些新的情况涉及的很少。笔者根据我国目前收入差异的现状,分析形成收入差异的原因,收入差异扩大会对经济、社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毕业论文共27页第3页┊┊┊┊┊┊┊┊┊┊┊┊┊装┊┊┊┊┊订┊┊┊┊┊线┊┊┊┊┊┊┊┊┊┊┊┊┊(四)研究思路我国收入差异分析现状影响建议全国总体的基尼系数行业间的收入差异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东中西部及东北的收入差异对消费的影响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影响对投资影响发展经济打破二元经济结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毕业论文共27页第4页┊┊┊┊┊┊┊┊┊┊┊┊┊装┊┊┊┊┊订┊┊┊┊┊线┊┊┊┊┊┊┊┊┊┊┊┊┊二、收入差异的现状(一)全国总体的收入差异图1我国全部过基尼系数走势图全国总体基尼系数00.10.20.30.40.50.6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年份基尼系数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基尼系数等于1,表示收入非配绝对不平等;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系数越大表示收入非配越不平等,系数越小表示越接近平等。对此,国际上对基尼系数有一个划分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为“相对平均”,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系数在0.4-0.5之间为“差距偏大”,系数在0.5以上为“收入悬殊”,通常把基尼系数为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的分配总体上是平均主义,收入差异小,基尼系数小于0.3。改革开放之后,打破以前的严重的平均主义,实行“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使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差异也在开放与发展中逐步扩大,基尼系数逐步扩大。从图1中可以看出:最近几年,我国基尼系数总体越来越高,2000年达到0.4075,超过收入差异的“警戒线”,2006年最高达到0.4775。2007年和2008年的基尼系数有所下降,这与我国政府加强收入调节分不开,但总体上我国收入差异水平还是处于高位运行,收入差异问题仍然很突出。(二)城乡之间收入差异毕业论文共27页第5页┊┊┊┊┊┊┊┊┊┊┊┊┊装┊┊┊┊┊订┊┊┊┊┊线┊┊┊┊┊┊┊┊┊┊┊┊┊图2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情况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1995200020052010年份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元)城乡人均收入之差(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3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值00.511.522.533.51995200020052010年份比值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值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始终保持着一定差距,差距较小。90年代前期城乡差异明显反弹,中期略有缩小,但1998年以后,在波动中呈现扩大的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都是提高的,但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明显,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城乡人均收入差额逐年提高的。1998年,城乡人均收入绝对差额是3263元,十年之后绝对差额提高到11020元,差额年均增加为776元。从图3可以看出,城乡人均收入之比,从1998年到2003年比值增加很快,2003年之后,比值处于波动小幅上涨的趋势,总体上看比值是提高的,这说明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总体上很大而且有上升的趋势。(三)东中西部及东北的收入差异毕业论文共27页第6页┊┊┊┊┊┊┊┊┊┊┊┊┊装┊┊┊┊┊订┊┊┊┊┊线┊┊┊┊┊┊┊┊┊┊┊┊┊表3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份东部地区(元)中部地区(元)西部地区(元)东北地区(元)东西部之差(元)东西部之比20051337588098783873045921.5220061496799029728983052391.5420071697411634113091146356651.5020081920313226129711312062321.48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表4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份东部地区(元)中部地区(元)西部地区(元)东北地区(元)东西部之差(元)东西部之比2005472029572379337923411.982006518832832588374526002.002007585538443028434828271.932008659844533518510130801.88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主要是东中西部及东北的收入差异,这种差异是历史上不均衡发展战略形成的。如今,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对缓和我国地区的收入差异有积极的意义,但总体上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2005年到2008年,我国各地区的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存在差异。不管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收入最高的是东部地区,收入最低的是西部地区,东西部地区差异明显。2005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东部地区是13375元,西部地区是8783元,差额是4592元,到2008年,差额逐渐扩大到6232元,年均增加547元;东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一直维持在1.50左右。2005年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东部地区是4720元,西部地区是2379元,差额是2341元,到2008年,差额逐渐扩大到3080元,年均增加246元;东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一直维持在2.00左右。(四)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表5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平均劳动报酬(单位:元)行业年份劳动报酬最高的行业劳动报酬最低的行业所有行业平均的劳动报酬最高的行业与最低的行业的平均劳动报酬差额最高的行业与最低的行业的平均劳动报
本文标题:收入差距-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12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