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HJ7103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710.3—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Technicalguidelinesforbiodiversitymonitoring—terrestrialmammals(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4-10-31发布2015-01-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i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观测原则.......................................................................................................................................25观测方法.......................................................................................................................................26观测内容和指标...........................................................................................................................77观测时间和频次...........................................................................................................................78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79观测报告编制...............................................................................................................................7附录A(资料性附录)可变距离样线法(截线法)记录表.......................................................8附录B(资料性附录)生境类型表...............................................................................................9附录C(资料性附录)标记重捕法记录表.................................................................................10附录D(资料性附录)红外相机观测记录表.............................................................................11附录E(资料性附录)哺乳动物形态数据记录表.....................................................................12附录F(资料性附录)人为干扰活动分类表..............................................................................13附录G(资料性附录)哺乳动物观测报告编写格式.................................................................14ii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范我国生物多样性观测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陆生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附录A、B、C、D、E、F、G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4年10月31日批准。本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陆生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陆生哺乳动物多样性的观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HJ623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628生物遗传资源采集技术规范(试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小型哺乳动物、中型哺乳动物和大型哺乳动物small-sizedmammal,medium-sizedmammal,large-sizedmammal以兔形目动物(如蒙古兔)为准,体型小于或等于兔形目动物的哺乳动物为小型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目、猬形目、鼩形目、攀鼩目、翼手目、兔形目、部分食肉目、灵长目懒猴科动物等;以犬科动物(如狼)、灵长类动物(如猕猴)、偶蹄类动物(如麝)为准,体型大于兔形目动物、小于或等于狼、猕猴、麝的为中型哺乳动物;体型大于狼、猕猴、麝的为大型哺乳动物。3.2样线法linetransectmethod指观测者在观测样地内沿选定的一条路线记录一定空间范围内出现的物种相关信息的方法。3.3样点samplingpoint指以某一地点为中心,观测一定半径或区域内的哺乳动物。3.4总体计数法totalcountmethod指观测者通过肉眼或望远镜等观测设备对整个地区出现的大、中型哺乳动物个体进行完全计数的方法。3.5样方法quadratsamplingmethod指观测者在设定的样方中计数见到的动物实体或活动痕迹的观测方法。3.6标记重捕法mark-recapturemethod指观测者在一个边界明确的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进行标记,标记完后及时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充分混合分布)后,再进行重捕并计算其种群数量的方法。3.7指数估计法indiceestimationmethod指观测者通过对一些间接指标进行统计,并根据这些指标与目标动物种群数量之间的2关系估算物种丰富度及其种群动态的方法。3.8痕迹计数法tracecountingmethod指观测者针对一些不容易捕捉或者观测的哺乳动物,借助其遗留下的且易于鉴定的活动痕迹推测哺乳动物种类,估算其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3.9粪堆计数法dunghillcountingmethod指观测者通过计数一定范围内大、中型哺乳动物遗留的粪堆数对其种群数量进行估测的一种方法。3.10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cameratrappingmethod指观测者利用红外感应自动照相机,自动记录在其感应范围内活动的动物影像的观测方法。3.11非损伤性取样法noninvasivesamplingmethod指观测者在不触及或不伤害哺乳动物本身的情况下,通过收集其脱落的毛发、遗留的粪便、尿液、食物残渣或其他附属物等,来观测、检测个体或个体生理状态的取样方法。4观测原则4.1科学性原则有明确的观测目标,观测样地和观测对象应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观测区域内哺乳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的整体状况;应采用统一、标准化的观测方法,对哺乳动物种群动态变化进行长期观测。观测方法和观测结果应具有可重复性。4.2可操作性原则观测计划应考虑所拥有的人力、资金和后勤保障等条件,观测样地应具备一定的交通条件和工作条件。应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哺乳动物资源现状、保护状况和观测目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观测区域和观测对象,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观测方法。4.3可持续性原则观测工作应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并能有效地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观测对象、观测样地、观测方法、观测时间和频次一经确定,应长期保持固定,不能随意变动。4.4保护性原则尽量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避免不科学的频繁观测。若要捕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取样或标记,必须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4.5安全性原则在捕捉、处理潜在疫源动物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防疫处理。观测具有一定的野外工作特点,观测者应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做好防护措施。5观测方法5.1观测准备5.1.1确定观测目标观测目标为掌握区域内哺乳动物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种群动态,并评价其栖息地质量;3或评估各种威胁因素对哺乳动物产生的影响;或分析哺乳动物保护措施和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适应性管理措施。在确定观测目标后应明确观测区域。5.1.2确定并了解观测对象一般应从具有不同生态需求和生活史的类群中选择观测对象。在考虑物种多样性观测的同时,应重点考虑:a)受威胁物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特有物种;b)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研究价值的物种;c)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有重要作用的物种;d)对环境或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的物种。观测前应充分了解观测对象的生态学及行为特征,必要的情况下可对观测对象进行小范围调查,同时了解观测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5.1.3提出观测计划观测计划应包括:样地设置,样方/样线设置,野外观测方法,观测内容和指标,观测时间和频次,数据分析和报告,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5.1.4观测仪器和工具根据观测对象和观测方法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和工具。一般包括地图、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仪、对讲机、卫星电话、望远镜、照相机、红外触发式相机、夜视仪、摄像机、录音机、测距仪、测角器、长卷尺、钢卷尺、直尺、脱氧核糖核酸(DNA)样品采集工具、记录表以及必要的野外防护设备和药品等。5.2观测样地的确定5.2.1根据观测对象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和观测目标,在观测区域内设立样地。5.2.2样地的数量应符合统计学的要求,并考虑人力、资金等因素。5.2.3样地的抽取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系统抽样法或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5.2.4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时,应根据生境类型、气候、海拔、土地利用类型或物种丰富度等因素进行分层。5.3总体计数法5.3.1总体计数法包括直接计数法和航空调查法等。5.3.2直接计数法。将观测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通过肉眼或望远镜直接观测,分别统计各子区域内哺乳动物个体数量,将
本文标题:HJ7103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18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