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脊柱相关X线读片脊诊整脊技术教研室脊柱X线片阅片要点及伪影鉴别一、颈椎二、胸椎三、腰椎四、骨盆一、颈椎1、颈椎正位: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或坐、立于摄影架前、两臂下垂于身旁,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或胶片,并与台面中线或胶片长轴中线重合,头稍向上仰,使听鼻线垂直台面。胶片包外耳孔平面、下缘抵颈静脉切迹。中心线:向头侧斜10度角,经甲状软骨向入胶片。正位片显示:1、侧弯2、椎体序列3、棘突4、隐裂5、椎弓根形态位置6、横突7、椎体骨质情况8、甲状软骨9、气管10、颈肋(5-7椎)11、椎旁软组织12、钩椎关节13、环枢椎关节间隙2、颈椎张口位第1、2颈椎张口位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头稍向上仰。口尽量张大,使上颌切牙咬合面中点与乳突尖连线垂直于台面。中心线:经上颌切牙咬合面中心垂直射入胶片。张口正位片主要是弥补常规颈椎正位片难以清楚显示。多用来明确有无寰、枢椎的侧方脱位或旋转脱位.也可观察枢椎齿状突和寰椎有无骨折。前面观后面观2\A、寰枢关节侧移半脱位表现为侧间隙左右不等宽,寰椎两侧块形态相同,多伴有旋转。2\B、寰枢关节前半脱位由于头的过度屈曲或外伤撞及头部等。由于外伤造成横韧带和附属韧带损伤,使寰椎失稳,前移位,移位过大必定伤及脊髓及椎动脉等。黑线成人3mm儿童4mm夹角17度C2、环椎椎体前、后倾环椎椎体前、后倾是环椎后结节距枕骨隆凸和第2颈椎棘突间的距离变化。同时伴有环齿前后间隙变化。正常情况下此间隙相等,但要排除技术原因。2\D、颈椎环椎侧倾侧位投照是衡量寰椎关节有否侧倾旋转的重要标志之一,当然还要注意排除一些变异和技术因素。第一段第三段第二段第四段3、颈椎侧位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或侧向坐于摄影架前。下颌上仰使听鼻线与冠状面垂直,以避免下颌支部与上位颈椎重叠(但勿过度,以免影响颈部的生理曲度)。两肩昼下垂,避免肩部与第6、7颈椎重叠,胶片上包括外耳孔,下至胸骨柄颈静脉切迹。中心线与身体矢状面垂直,经甲状软骨处颈部前后线中点射入,若定位重点明确为上部颈椎或下部颈椎,可适当向上或下移。侧位片显示:1、曲度2、环齿前间隙(1-2mm)成人3mm,幼儿4mm3、椎体骨质密度情况.除了C1,2外,各椎体呈方形,椎体上下面平整呈轻度凹陷。4、茎突5、椎体序列线(椎前、椎后、椎板线)6、椎间隙颈椎间隙约为5mm。7、椎体双边影8、环椎侧摆9、关节突及关节间隙10、变异椎11、颈前软组织(咽后壁、食管后壁、下颌淋巴结、甲状软骨、项韧带)C4以上椎前软组织,一般厚度约为3mm,C5以下椎前软组织,厚度为6—7mm。12、测量画线:测量①生理曲度测量②枕齿突线,③颅底凹陷症线,13、棘突走行颈椎曲度过大颈椎曲度下段后弓3\A、各种颈椎曲度颈椎曲度下段后弓颈椎曲度上段后弓颈椎曲度后弓颈椎曲度后弓伴椎体水平移位颈椎曲度消失变直颈椎曲度消失变直,伴2-4椎体双边影,椎体旋转。正常颈椎弧的顶点在颈4、5椎体后缘,弧的高度为12±5mm,17mm为曲度变大,7mm为变直。C7C23\B、颈椎曲度测量负值为反曲。颈椎失稳者存在双弧现象。椎体水平位移:在侧位片上椎体后缘相对其下一椎体的向前或向后水平位移。3\C、棘突走行观察03年4月23日在我院检查06年6月5日复查C2椎弓骨折MRI报告3\D、患者男65岁颈部酸困左侧食指中指麻木伴吞咽异物感。经CT检查食道正常,颈椎56、67阶段椎体骨质增生。4、颈椎正侧位伪影鉴别4\A、颈椎各种投照角度对比1530456075901、假性环椎侧倾重照后对比2、假性齿状突纵裂。重照后对比3、颈椎2椎弓部密度减低。4、假性颈椎隐性脊柱裂5、颈椎运动伪影重照后对比6、颈椎胶片伪影重照后对比7、投照角度所致颈椎椎体双边影重照后对比8、颈椎齿突根部伪影重照后对比4\B、颈椎解剖变异5、颈椎斜位摄影体位使检者俯卧摄影台上,右前斜位时间左侧旋转,左侧身体抬高,使冠状面与台面呈45°角。左前斜位时相反。(分左后、右后斜位)、(左前右前斜位)中心线向足端倾斜10°角,经甲状软骨平面的斜位中线射入胶片中心。斜位片1、椎间孔大小形态:椎间孔的管径,纵径平均为9.4mm,横径约为5.9mm。2、椎弓根及椎弓3、关节突关节4、椎关节与椎间孔的关系。正常者,钩突不突入椎间孔内。也可观察椎弓根、椎板、上下关节突及椎体。后斜位45度钩突指向椎间孔和横突孔,具有临床意义。投照角度致椎间孔狭窄重照后对比6、颈椎过曲、过伸位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或侧向坐于摄影架前。头部尽量后仰则为过仰,头部尽量低下则为过屈,有此二种功能位置。中心线与身体矢状面垂直,经甲状软骨处颈部前后线中点射入,若定位重点明确为上部颈椎或下部颈椎,可适当向上或下移。最大屈、伸侧位片具有以下特点:(1)可观察颈椎活动情况与活动度:在颈椎外伤及各种急性病例,由于局部肌肉痉挛,患节活动度可明显降低,有助于临床诊断。(2)有利于对椎节不稳的判定:当颈椎前屈时上一椎体的前下缘超过下一椎体的前上缘,而仰伸时则出现相反结果。此种现象称为“梯形变”或“假性半脱位”。一般向前滑动者多,向后滑动者少。则表明该节不稳。(3)有利于对上颈椎不稳的判定:在临床上对上颈椎不稳认识不够,由于可引起椎动脉第3段供血受阻而易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相混淆。在动力性侧位片上可明显显示出寰椎的异常活动,必要时可加摄张口位则更有利于确诊。二、胸椎1、胸椎正位: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并对准台面中线。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相当胸骨柄颈静脉切迹至剑突的中点)垂直射入胶片。1、侧弯2、骨质情况、椎间关节上、下关节等)4、椎弓根5、椎体形态骨质6、椎旁软组织。胸椎旁线,正常在lcm左右,最宽可达1.5cm。7、肋骨8、棘突9、肺部大致情况10、胸椎的特征为上九个椎体的两侧每个椎体与两根肋骨构成关节;下三个椎体的两侧仅与一根肋骨构成关节。2、胸椎侧位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卧摄影台上。双臂屈曲抱头,两下肢膝部弯曲以支撑身体,冠状面与台面垂直。腰部过细者加棉垫使胸椎棘突与台面平行。中心线对准第7胸椎与胶片垂直投射。若棘突不能与胶片平(腰部下凸)时,可向头侧倾斜适当角度投射。1、椎间隙2、曲度3、骨质密度4、椎间孔大小形态5、椎体形态楔形椎:常见于压缩骨折、青年性驼背、克汀病、黏多糖病、软骨发育不全方形椎: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方形椎体增大者可见于血管瘤。扁平椎:可见于脊椎转移瘤、结核、椎体骨软骨病、嗜酸性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瘤、神经母细胞瘤、单发性浆细胞瘤和放疗后。双凹椎:见于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单凹椎:椎体前缘凹陷见于主动脉瘤;椎体后缘凹陷见于椎管内肿瘤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大椎体:见于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脊索瘤及少数骨髓瘤和转移瘤等。三、腰椎1、腰椎正位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其中心重合,两髋及膝关节屈曲,双足踏台面上,使腰部靠近台面,减少其生理弯曲度。两臂伸直置身旁或上举过头。片盒置滤线器托盘中,胶片上缘包括第12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骨。因腰部前后方向上厚、下薄,故应使上部对着X线管阴极。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脐上3cm处)垂直射入胶片。腰椎正位:1、侧弯2、骨质情况3、椎间关节(上、下关节等)4、椎体形态(骨密度)5、腰大肌、腰方肌脂肪线6、椎弓根7、腰椎间隙。8、胆区7、肾区10、输尿管区11、椎弓峡部12、横突腰椎横突基本符合三平、四翘、五宽大的特点:第3腰椎横突最长和较平,第4腰椎横突最小呈尖刀状,第5腰椎横突宽大,可骶化。2、腰椎侧位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卧摄影台上,两臂屈曲,向前上举起,分别抱头部两侧。两髋及膝关节屈曲,使侧卧位稳定,保持身体冠状面与台面垂直。腰细臂宽者,于腰部垫棉垫使脊柱弯度减少。棘突后缘置台面中线外5cm处(后突畸形者按最凸出部分计算,胶片相应加宽)。中心线脊柱较平者经第3腰椎垂直射入胶片。脊柱向下弯曲者(侧弯者凸出侧向下),按脊柱倾斜方向,使中心线向距台面高的一侧(一般髋部较高)倾斜5-10度角。腰椎侧位应使阴极端对应于下腰椎。1、曲度2、椎间隙3、椎体序列线4、椎弓峡部5、腰骶角6、胸腰段7、腹主动脉3、腰椎斜位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身体平直,然后使对侧抬高(被检侧在下)身体冠状面与台面呈45°角。髋及膝部屈曲支撑身体,头、背及骶部用棉垫支撑。棘突后缘垂直位于胶片中线外约4cm处。中心线对准第3腰椎垂直射入胶片。1、椎弓峡部2、椎弓根3、上、下关节突4、观察“猎狗”形态A腰椎滑脱判定1)将骶上面纵分为4等份,正常时腰与骶1后上缘构成一连续的弧线。脊柱滑脱后前位X线象线,滑时则腰5椎体前移,移动距离在1/4以下者为Ⅰ度,1/4-1/2者为Ⅱ度,以下类推。2)自骶1前上缘与其上面作垂线,正常腰5前下缘在此线之后方1-8mm,如腰5前下缘与此线接触或向前超过此线,即为滑脱。3)目测法:观察椎曲前序列线、后序列线、棘突序列线、上下小关节间隙。B真假性滑脱鉴别:1.真性椎体滑脱即:由于椎体滑脱导致峡部裂,使椎体、椎弓根、上下关节突于下位椎体上面向前滑脱。2.仅有椎体向前滑脱,而椎弓完整者,称假性滑脱。真性椎弓崩裂滑脱退行假性滑脱C腰椎曲度判定(1)、T12下后缘与S1后上缘连线(L4离弦距)为18.7±1.9mm.22为曲度增大。〈16为曲度变小。连线与椎体后缘平行为曲度变直。负值为曲度反弓。T12下后缘与S1后上缘连线(L3离弦距)为18±1.9mm.腰椎曲度消失变直腰椎曲度下段后弓腰椎曲度后弓腰椎曲度过大伴滑脱D腰椎侧弯判定1、柯布氏法适用于侧弯角度大于50度者的测量。在前后位片上,于侧弯的最上方和最下方分别确定一个椎体.沿上方椎体上缘和下方椎体下缘各引出横线.然后分别做这两条线的垂线,两条垂线相交之角度即表示脊柱侧弯的度数。2、福格逊法适用于侧弯角度小于50度者的测量。在前后位片上,取上椎体中点和最凸椎体中点连一直线,再以最凸椎体中点和下方椎体中点连第2条线.两线相交之角度即为脊柱弯曲的角度。E脊柱侧凸旋转度测量脊柱侧凸呈三维改变:脊柱侧凸、椎体旋转、棘突偏歪。顶椎旋转度最大,帮一般测量顶椎的旋转度。方法有两种:1).根据椎弓根移位程度测量。2).根据棘突位置测量(1)根据椎弓根移位程度测量。凸侧椎弓根离开椎体边缘,凹侧椎弓根靠近椎体边缘,为Ⅰ0;凸侧椎弓根靠近中线,另一侧位于椎体边缘上,为Ⅱ0凸侧椎弓根位于中线,而对侧椎弓根消失,为Ⅲ0,棘突移位消失为Ⅳ0此法较为常用。(2)根据棘突位置测量将椎体宽度分6等份,棘突移位一个宽度为Ⅰ度。2个宽度为Ⅱ度。3个宽度为Ⅲ度。棘突移位消失为Ⅳ度。F胸腰椎椎弓根部变化G腰椎横突骨折H腰椎结核照片I腰椎胆囊区J腰椎运动模糊伪影重照后对比K腰椎摄影体位伪影腰椎摄影体位伪影L腰椎解剖变异四、骨盆骨盆正位摄影体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且与中线重合,两下肢自然伸直,足尖向上,拇趾靠拢。两髂前上棘连线与台面平行,两臂屈肘上举置头旁。片盒置滤线器托盘中,横轴与台面中线平行,胶片上缘包括脐部,下缘包括坐骨。中心线经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心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胶片。1、两侧骶髂关节2、两侧髂骨翼3、骶椎弓4、两侧髋关节5、耻骨联合6、两侧闭孔7、两侧股骨头、股骨颈、大小转子8、骶尾骨形态9、骨盆腔(避孕器、膀胱区)10、沈通氏线11、1、腰骶角变小骨盆闭孔增大2、腰骶角增大骨盆闭孔缩小3、股骨颈陈旧性骨折股骨头游离蒋保尔男54岁4、股骨颈陈旧性骨折股骨头游离范玉芬女485、骨盆角度伪影骨盆左侧抬高30度重照后对比骨盆运动伪影重照后对比6、先天变异
本文标题:脊柱相关X线读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21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