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土壤监测的政策背景
土壤监测的政策背景我国土壤安全问题•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显示,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即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目前,我国每64平方公里设一个调查点)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与水污染、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的一些特殊性,致使其修复周期更长、难度更大,成本也更高。他国土壤安全经验•美国:“超级基金”法案•拉夫运河位于美国东北部,20世纪40年代被废弃成工业废弃物垃圾填埋场,随着,化学废弃物渗入土壤。居住在周边地区的居民随之出现各种怪病。经调查,在土壤中发现11种致癌物。拉夫运河的污染物清理工作直到2004年才宣告完成,用时24年,耗资4亿多美元。1980年,美国通过法案,批准设立污染场地管理与修复基金,即“超级基金”法案,只要认定污染,就可以无限期对污染企业进行追责,并被征收高额罚金。•(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用于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投资已有几千亿美元,但至今仍有50万幅地块需要治理。美国超级基金在投资污染治理方面,存在投入产出比不高的情况,中国应当避免。)他国土壤安全经验•德国:摸清家底、区别对待•德国的土壤保护工作做得比较深入细致。首先,全面开展土壤监测,根据土地的用途,对土壤进行监测,随时了解土壤特性的变化信息,评估治理措施是否有效。其次,对全国有污染嫌疑的地块进行排查、筛选,对重点污染地块进行详细调查,开展土壤修复研究,制定技术方案并实施。第三,建立污染场地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澳大利亚:改造后建成公园•澳大利亚将很多受污染严重的土地改造后建成了一些大型的森林公园、湖滨公园,在这些公园中,被污染的土壤并没有被挖出来运走,而是与有机物重新结合起来加以利用,通过自然法则,慢慢实现土壤净化。土壤安全的重点在安全利用,土壤修复为辅•(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目前中国土壤污染家底不清,贸然投巨资开展大规模治理,效果有限,有可能成为环保产业的一场投资游戏。•前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透露:“土十条”的治理思路不是投入几万亿元的“大治理”。•“安全利用是风险管控的概念。”参与编制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污染与控制研究室主任谷庆宝解释,“比如耕地种植出安全的农产品,城市里的居住用地、工业用地是安全的。”•防治土壤污染需要优先区分出两种类型:未受污染的和受到污染的。首先要搞清楚,哪里是没有受到污染的,哪里是已经污染的,把没有污染的保护起来,治理已经污染的,这其中做好土壤监测工作是前提。•多位专家表示,这也是土壤治理和大气、水治理应区别,不追求将污染物取出来,而应实现土壤的安全利用。•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颁布于二十多年前,适应范围小、指标少,实施效果不理想。“土十条”还规定,2017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出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等一系列标准规范。•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正式由国务院印发。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在2016年底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做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筛选工作的通知》,为全国土壤状况进行摸底,要求各省市对自己所辖区域内可参加全国土壤污染详查的实验室进行筛选,并提出了详细的检测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2017年6月22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对进一步规范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土壤防治法草案要点•1土壤污染防治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依据;•2将发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行业名录和重点监管企业名单;•3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居民区、学校等区域禁建污染项目;•4土壤污染责任人需对污染地进行修复;•5修复不达标将禁止开工建设其他项目土壤防治法草案要点•6将设土壤污染防治基金重点监管行业、企业需投保强制责任险;•7重点监管企业违法将被重罚最高罚款100万;在农用地排放污染物最高可罚200万;修复过程中造成新污染将处以10~100万元罚款•8污染者拒不承担修复责任将由法律强制执行土壤防治法草案解读•1、草案明确“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原则,强调建立监测制度,强化了对土壤环境监测预警的作用。•2、草案还对土壤进行了分类,解决了此前农用地修复标准混同于建设用地的问题,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修复不同用途的土地。•3、草案针对土壤“二次污染”的不同情形分类施策,为公众有效规避污染提供了法律保障。土壤防治法草案解读•4、草案把地方人民政府作为复杂成因“毒地”修复的“兜底人”,国家、省级层面的基金作为修复的经济主体,避免了过去此类污染土壤因责任主体不明、追偿不到位导致修复不及时的情况。•5、草案积极回应百姓知情诉求,让公众能通过有效途径及时获得权威的土壤环境信息。•*相信随着土壤防治法的建立和实施,我国土壤安全可以得到保障,土壤污染问题可以得到遏制,随之配套的土壤质量标准也会进一步规范和全面细化。土壤监测事业的春天也即将来临。
本文标题:2土壤监测的政策背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25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