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45)授权公告日(21)申请号201721130165.6(22)申请日2017.09.05(73)专利权人袁旭华地址210010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得胜街61号4室(72)发明人袁旭华 (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代理人董建林(51)Int.Cl.C02F3/30(2006.01)(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方便维护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方便维护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隔渣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隔渣池的入水口设有格栅挡板;缺氧池顶部连通好氧池,好氧池底部连通沉淀池,沉淀池底部连通缺氧池;缺氧池底部设有连通隔渣池出水口的布水器;好氧池内设有生物膜反应器、曝气装置和曝气装置固定座,曝气装置包括T型曝气管、曝气盘和定位板,多个曝气盘连通固定在T型曝气管上;曝气装置固定座固定于好氧池的底部,且其上设有可使曝气管的横臂嵌入的卡口,T型曝气管上端通过定位板固连好氧池外部顶端;沉淀池内设有多层多个污泥斗,所述污泥斗上下两端皆开口,且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使得污泥斗的外侧壁为倾斜面。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处理效率稳定,同时方便维护。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207375824U2018.05.18CN207375824U1.一种方便维护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隔渣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隔渣池包括池体,池体的入水口设有格栅挡板;缺氧池顶部连通好氧池,好氧池底部连通沉淀池,沉淀池底部连通缺氧池;缺氧池底部设有布水器,隔渣池通过出水管路连通所述布水器;出水管路上设有水泵;好氧池内设有生物膜反应器、曝气装置和曝气装置固定座,曝气装置包括T型曝气管、曝气盘和定位板,多个曝气盘连通固定在T型曝气管的横臂上;曝气装置固定座固定于好氧池的底部,且其上设有卡口,T型曝气管的横臂可嵌入所述卡口中,T型曝气管的竖臂上端通过定位板固连好氧池外部顶端;T型曝气管的进气口连通外部风机设备;沉淀池内设有多层多个污泥斗,所述污泥斗上下两端皆开口,且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使得污泥斗的外侧壁为倾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维护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渣池顶部两侧设有滑槽,格栅挡板两侧卡接于所述滑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维护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层多个污泥斗固定设置于沉淀池内的中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维护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的底部为锥斗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便维护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相邻层的之间,污泥斗一一对应设置,在上的污泥斗的下端开口朝向在下的污泥斗的上端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维护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各污泥斗为锥斗形或倒三角形。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207375824U2一种方便维护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方便维护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背景技术[0002]目前我国小城镇的污水处理设施系统还不够完善,大部分小城镇的污水直接排入周边水体或流域,严重污染水体,威胁周边居民人身健康,不符合国家关于水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0003]经实际考察,小城镇污水一般来源于居民日常生活,小型餐饮服务以及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排水,主要特点为:污水悬浮物浓度较高,有机浓度较低,可生化性好。特别适合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0004]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皆设有好氧池,好氧池中通过生物膜反应实现有机物的分解。在好氧反应过程中,需要通过曝气装置向好氧池提供氧气。现有的曝气装置一般固定安装于好氧池的底部,维护起来相当不便。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维护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能够实现对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处理效率稳定,同时方便维护。[0006]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维护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隔渣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0007]隔渣池包括池体,池体的入水口设有格栅挡板;[0008]缺氧池顶部连通好氧池,好氧池底部连通沉淀池,沉淀池底部连通缺氧池;[0009]缺氧池底部设有布水器,隔渣池通过出水管路连通所述布水器;出水管路上设有水泵;[0010]好氧池内设有生物膜反应器、曝气装置和曝气装置固定座,曝气装置包括T型曝气管、曝气盘和定位板,多个曝气盘连通固定在T型曝气管的横臂上;曝气装置固定座固定于好氧池的底部,且其上设有卡口,T型曝气管的横臂可嵌入所述卡口中,T型曝气管的竖臂上端通过定位板固连好氧池外部顶端;T型曝气管的进气口连通外部风机设备;[0011]沉淀池内设有多层多个污泥斗,所述污泥斗上下两端皆开口,且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使得污泥斗的外侧壁为倾斜面。[0012]优选的,所述隔渣池顶部两侧设有滑槽,格栅挡板两侧卡接于所述滑槽中。使得格栅挡板上过滤的污物能够方便的被清除,提高维护的方便程度。格栅挡板与隔渣池侧壁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采用其它可拆卸连接的形式。[0013]优选的,所述生物膜反应器为辫帘式生物膜填料或Q 生物转盘。[0014]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底部为锥斗型。[0015]优选的,所述多层多个污泥斗固定设置于沉淀池内的中下部。说 明 书1/3页3CN207375824U3[0016]优选的,相邻层的之间,污泥斗一一对应设置,在上的污泥斗的下端开口朝向在下的污泥斗的上端开口。[0017]优选的,所述各污泥斗为锥斗形或倒三角形。[0018]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具有以下效果:[0019]1)隔渣池可对直接排出的生活污水进行初步过滤,滤除其中较大体积的污物,不至于影响后续各层处理的效率,同时格栅挡板可方便的从隔渣池上拆卸,以便将其上的污物清除;[0020]2)缺氧池通过附着有有益菌种的污泥实现厌氧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其中布水器的设置可使得污水能够与污泥内菌种充分接触,提高反应效率;[0021]3)在水流的作用下,经过厌氧反应的污水可从曝气器的曝气孔中进入好氧池,并在生物膜反应器的作用下实现有机物的分解;[0022]4)好氧池中的的曝气装置方便拆卸,只需将定位板从好氧池顶部拆除,即可方便取出曝气装置进行相关维护。[0023]5)经过好氧池处理的污水从好氧池底部流入沉淀池,沉淀池中设置的多层多个污泥斗的侧壁可反射污水中携带的从厌氧层流失的污泥及菌种,促使污泥携带菌种下沉;同时由于污泥斗侧壁的遮挡,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于污泥斗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水流方向的影响,能够使得大量可能流失的污泥及菌种重新从沉淀池的底部回归缺氧池中,减少了缺氧池中有益菌种的流失。附图说明[0024]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0025]图2所示为曝气装置固定座与曝气装置组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0027]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隔渣池1、缺氧池2、好氧池3和沉淀池4;[0028]隔渣池1包括池体,池体的入水口设有格栅挡板11;[0029]缺氧池2顶部连通好氧池3,好氧池3底部连通沉淀池4,沉淀池4底部连通缺氧池2;[0030]缺氧池2底部设有布水器8,隔渣池1通过出水管路连通所述布水器;出水管路上设有水泵7;[0031]好氧池3内设有生物膜反应器31、曝气装置和曝气装置固定座9,曝气装置包括T型曝气管52、曝气盘51和定位板53,多个曝气盘51连通固定在T型曝气管52的横臂上;参考图2所示,曝气装置固定座9固定于好氧池3的底部,且其上设有卡口,T型曝气管52的横臂可嵌入所述卡口中,T型曝气管52的竖臂上端通过定位板53固连好氧池外部顶端;T型曝气管的进气口连通外部风机设备6;[0032]沉淀池内设有多层多个污泥斗41,所述污泥斗41上下两端皆开口,且上端开口大于下端开口,使得污泥斗41的外侧壁为倾斜面。说 明 书2/3页4CN207375824U4实施例[0033]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隔渣池1顶部两侧设有滑槽,格栅挡板11两侧卡接于所述滑槽中。使得格栅挡板上过滤的污物能够方便的被清除,提高维护的方便程度。格栅挡板与隔渣池侧壁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采用其它可拆卸连接的形式。[0034]生物膜反应器31为辫帘式生物膜填料。[0035]好氧池3内的曝气器5为微孔式曝气器,设置于好氧池3的底部,缺氧池2顶部通过曝气器5的曝气孔连通好氧池3内部。[0036]沉淀池4的底部为锥斗型,方便二次回收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至厌氧层。[0037]沉淀池中,多层多个污泥斗41固定设置于沉淀池4内的中下部。各污泥斗为锥斗形或倒三角形。相邻层的之间,污泥斗41一一对应设置,在上的污泥斗的下端开口朝向在下的污泥斗的上端开口。[0038]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隔渣池可对直接排出的生活污水进行初步过滤,滤除其中较大体积的污物,且格栅挡板方便抽出以定时清理,不至于影响后续各层处理的效率;缺氧池通过附着有有益菌种的污泥实现厌氧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其中布水器的设置可使得污水能够与污泥内菌种充分接触,提高反应效率;在水流以及重力的作用下,缺氧池内呈现下部为污泥聚集层21,上部为污泥悬浮层22的状态。经过厌氧反应的污水携带部分污泥和菌种,从曝气器的曝气孔中进入好氧池,并在生物膜反应器的作用下实现有机物的分解;[0039]经过好氧池处理的污水从好氧池底部流入沉淀池,沉淀池中设置的多层多个污泥斗的侧壁可反射污水中携带的从厌氧层流失的污泥及菌种,促使污泥携带菌种下沉;同时由于污泥斗侧壁的遮挡,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于污泥斗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水流方向的影响,能够使得大量可能流失的污泥及菌种重新从沉淀池的底部回归缺氧池中,减少了缺氧池中有益菌种的流失。[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3/3页5CN207375824U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1/1页6CN207375824U6
本文标题:CN2017211301656一种方便维护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公开号207375824U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35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