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45)授权公告日(21)申请号201721563441.8(22)申请日2017.11.21(73)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地址330001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广州路69号(72)发明人邹胜萍 洪平 (74)专利代理机构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6122代理人欧阳沁(51)Int.Cl.C02F3/30(2006.01)(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57)摘要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利用隔板将内部依次隔成缺氧区、好氧区和澄清区。缺氧区和好氧区都布置新型微孔曝气软管,其中缺氧区底部中心集中布置4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在曝气条件下使缺氧区形成左右两个内循环;高效填料布设于整套装置中部;在好氧区末端与缺氧区进水端之间采用三套气提回流装置,形成泥水混合液同管回流,实现两个内循环,进而形成四内循环污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传统A/O工艺装置,采用新型微孔曝气软管、气提回流装置和高效填料,提高了污水中有机物降解、脱氮除磷效果,具有能耗低、产生的污泥量少等特点。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CN207645902U2018.07.24CN207645902U1.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利用中间隔板(8)将其装置分隔成缺氧区(1)、好氧区(2)和澄清区(3)三区域,区域内部包括进水管(4)、出水管(5)、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塑料支架(7)、中间隔板(8)、高效填料(9)、气提回流装置(10)、过水孔(11)和污泥排放口(12);进水管(4)位于缺氧区(1)左侧顶部;出水管(5)位于澄清区(3)右侧顶部;缺氧区(1)底部中间集中布置4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布置高度b为150~200 mm,相邻两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间距a为120~180 mm,采用塑料支架(7)进行固定,塑料支架间距e为400mm;好氧区(2)底部均匀排布12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布置高度b为150-200 mm,相邻两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间距a为120~180 mm,采用塑料支架(7)进行固定,塑料支架间距e为400mm;距离缺氧区(1)、好氧区(2)和澄清区(3)底部1200 mm处向上布置4层高效填料(9),布置高度f共计600~800 mm,其中缺氧区(1)内高效填料(9)左右两边对称布置,布置宽度c均为900 mm,缺氧区(1)中间留有空缺的宽度d 为700 mm;所述的高效填料(9)为多孔菱形向上膨大波纹状,相邻两层高效填料(9)呈交错排布状;在好氧区(2)末端与缺氧区(1)进水端之间设置三套气提回流装置(10),其中两套气提回流装置(10)经好氧区(2)上方左右对称处放置;同时在好氧区(2)上方中间设置有一套气提回流装置(10);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10)的垂直管与好氧区(2)底板距离g为410 mm,水平管高出液面距离h为50 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的管径为50~70 mm,曝气孔的直径为0.3~0.5 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10)的管径为100~120 mm。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207645902U2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适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分散式的农村人群聚居区、城市排水系统服务区域以外偏远地带和新区的污水处理,具体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农村所产生的污染物数量已占全国的一半。我国农村人口多达8亿,每年产生的生活污水达80多亿吨,96%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80%的村庄垃圾堆放在路边甚至水源地、泄洪槽及水塘边,这严重危害饮用水源安全和影响居民身体健康。[0003]我国农村污水排放量大、污染排放较为分散,污水排入河道,对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产生极大的压力。目前,小型、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人工湿地,人工浮岛,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MBR,生物接触氧化,好氧移动床,厌氧滴滤等。以上技术一般采用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板结构作为水池箱体,结合各自工艺特点,各有优缺点。但普遍存在的缺点是:渗漏问题、堵塞问题、建设成本高、施工期长、运行费用高、管理费用高、出水水质不稳定。另外传统A/O污水处理工艺很难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低,脱氮效率降低,对运行维护人员的素质要求高等。而常规一体化A/O工艺采用机械搅拌,设备能耗大,混合效果不佳,工艺脱氮效率低,回流要求高,难度大,分离效率低等不足。本发明脱氮除磷效率高、能耗低、产泥量少,很好地解决了以上的这些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0005]本实用新型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利用中间隔板(8)将其装置分隔成缺氧区(1)、好氧区(2)和澄清区(3)三区域,区域内部包括进水管(4)、出水管(5)、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塑料支架(7)、中间隔板(8)、高效填料(9)、气提回流装置(10)、过水孔(11)和污泥排放口(12);[0006]进水管(4)位于缺氧区(1)左侧顶部;出水管(5)位于澄清区(3)右侧顶部;[0007]缺氧区(1)底部中间集中布置4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布置高度b为150~200 mm,相邻两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间距a为120~180 mm,采用塑料支架(7)进行固定,塑料支架间距e为400mm;好氧区(2)底部均匀排布12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布置高度b为150-200 mm,相邻两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间距a为120~180 mm,采用塑料支架(7)进行固定,塑料支架间距e为400mm;[0008]距离缺氧区(1)、好氧区(2)和澄清区(3)底部1200 mm处向上布置4层高效填料(9),布置高度f共计600~800 mm,其中缺氧区(1)内高效填料(9)左右两边对称布置,布置宽度c均为900 mm,缺氧区(1)中间留有空缺的宽度d 为700 mm;所述的高效填料(9)为多孔菱说 明 书1/4页3CN207645902U3形向上膨大波纹状,相邻两层高效填料(9)呈交错排布状;[0009]在好氧区(2)末端与缺氧区(1)进水端之间设置三套气提回流装置(10),其中两套气提回流装置(10)经好氧区(2)上方左右对称处放置;同时在好氧区(2)上方中间设置有一套气提回流装置(10);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10)的垂直管与好氧区(2)底板距离g为410 mm,水平管高出液面距离h为50 mm。[0010]所述的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的管径为50~70mm,曝气孔的直径为0.3~0.5mm。[0011]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10)的管径为100~120 mm。[0012]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通过采用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高效填料(9)和气提回流装置(10),实现装置的四内循环处理工艺,提高了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脱氮除磷效率。[0013]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中,缺氧区(1)底部中间集中安装的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使缺氧区(1)形成左右两个内循环,起到了曝气搅拌作用,相比与机械搅拌更为充分和均匀,能耗更低,能为微生物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0014]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中,采用的高效填料(9)布置时根据缺氧区(1)的水体流态进行了优化,缺氧区(1)的高效填料(9)左右两边对称布置,布置宽度c均为900mm,缺氧区(1)中间留有700mm宽度的空档d,达到了不影响水流上升的效果,即保证了缺氧区(1)两个内循环,又达到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结合的效果。[0015]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中,气提回流装置(10)采用的是管径为100~120 mm的PVC管,安装在好氧区(2)末端与缺氧区(1)进水端之间的左右两侧及正中处,既不影响美观性,又能达到将好氧区(2)末端泥水混合液均匀回流的目的;安装时气提回流装置(10)的水平管高出液面距离h为50 mm,能够很好的保证回流量和回流的通畅性。附图说明[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说明的附图进行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7]图1:本实用新型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0018]图2:本实用新型新型微孔曝气软管安装示意图;[0019]图3:本实用新型缺氧区两个内循环示意图;[0020]图4:本实用新型高效填料布置示意图;[0021]图5:本实用新型气提回流装置安装示意图;[0022]图6:本实用新型高效填料结构示意图;[0023]图中:1、缺氧区,2、好氧区,3、澄清区,4、进水管,5、出水管,6、新型微孔曝气软管,7、塑料支架,8、中间隔板,9、高效填料,10、气提回流装置,11、过水孔,12、污泥排放口;[0024]a、相邻两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间距120~180 mm;b、新型微孔曝气软管安装高度150-200 mm;c、缺氧区两侧高效填料宽度为900mm;d、缺氧区中部空档700mm;e、塑料支架间距400mm;f、新型填料布置高度600~800 mm;g、气提回流装置垂直管距离好氧区底板高度410mm;h、气提回流装置水平管高出液面距离为50mm。说 明 书2/4页4CN207645902U4具体实施方式[00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细、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6]实施例1[0027]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中,缺氧区(1)底部中间布置4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气孔朝下,安装高度b为150~200 mm,相邻两根间距a为120~180 mm,采用塑料支架(7)进行固定,曝气时既起到了搅拌的作用,同时改变污水的密度,将中部污水向上提升,然后流向两边再由上向下回到底部,构成两个内循环,同时将溶氧量控制在0.3~0.5 mg/L,局部形成缺氧环境,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0028]采用气提回流装置(10),实现泥水混合液同管回流。气提回流装置(10)管径为100~120 mm,在好氧区(2)末端与缺氧区(1)进水端之间安装3套气提回流装置(10),其中2套气提回流装置(10)经好氧区(2)上方左右对称处放置,将泥水混合液从好氧区(2)末端回流至缺氧区(1)进水端;同时在好氧区(2)上方中间安装1套气提回流装置(10),将泥水混合液从好氧区(2)末端回流至好氧区(2)进水端。使用的风机输出风量为100~150 L/min,压力损失在17.7 kPa,耗电量为0.2 kW·h。[0029]缺氧区(1)、好氧区(2)和澄清区(3)都布置了高效填料(9);高效填料(9)为多孔菱形向上膨大波纹状,表面光滑,摆放时交错排布,既能作为微生物的良好载体,实现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组合工艺,又能起到高效的泥水分离效果。[0030]采用的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气孔直径为0.3~0.5mm,通气量为0.4~0.7 m3/(m·h),氧气利用效率可达15~20%,压力损失在1.5kPa,曝气软管壁厚在0.4~0.7mm之间,使污泥生长具有
本文标题:CN2017215634418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公开号207645902U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35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