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MIC反应器颗粒污泥的形成薛来平
薛来平:MIC反应器颗粒污泥的形成187MIC反应器颗粒污泥的形成薛来平(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蚌埠233000)薛来平:MIC反应器颗粒污泥的形成摘要: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酒精废水处理,厌氧采用MIC反应器[1],直径15米,高23米,用市政厌氧消化污泥接种,调试驯化形成颗粒污泥,并对形成的颗粒污泥进行跟踪分析。关键词:MIC反应器;酒精废水;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的颜色及形状,在污泥培养的过程中,从MIC下3米处取样,启动期(30天)、颗粒污泥出现期(75天)、成熟期(110天),稳定运行期(160天),通过水力筛选,筛去絮状的污泥和细碎的污泥,进行肉眼观察、比较,污泥的颜色及形状,不同时期污泥照片如下:图1启动初期污泥照片图2出现期新生长污泥照片Figure1SludgepictureofthestartupstageFigure2Sludgepictureofappearingstage图3成熟期颗粒污泥照片图图4稳定运行期颗粒污泥照片Figure3PictureofthegranualarsludgeFigure4Pictureofthegranualarsludgeinstableoperationperiod通过对取出的颗粒污泥观察发现,MIC反应器的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泥的形状没有明显变化,较大颗粒一般以椭球状、短杆状为主,而较小颗粒则以球状居多,与此同时,污泥的颜色却有较大的变化。接种污泥多为黑色,运行到第30天时,污泥变为黑灰相间,主要为灰色;到第75天时,污泥的颜色变得多种多样,主要有黑、灰、白等,较小颗粒以黑色为主,较大颗粒则基本为灰白色;到第110d时,新生颗粒污泥基本上为黑色密实的颗粒,老的颗粒污泥外表被一层灰白色物质包裹,此包裹层松散,内部全为黑色细小颗粒污泥。MIC反应器不同时期颗粒污泥粒径分布及颗粒大小,通过对MIC反应器下3米处理,污泥床颗粒污泥不同阶段取样2011年第4期2011年4月化学工程与装备ChemicalEngineering&Equipment188薛来平:MIC反应器颗粒污泥的形成分析,其结果如图5所示。在不同取样时期,反应器内相应的水力上升流速分别为0.5、1.0、1.5和2.0m/h。从图5中可看见,在反应器运行到第30d时可以见到粒径大于0.4mm的颗粒污泥,其所占比例为8%左右;到第75d时,粒径大于1mm的颗粒污泥迅速较慢,所占比例达到20.5%,其中主要是粒径在1~2mm之间的颗粒污泥;在第110d时,粒径在2~3mm之间的颗粒污泥增长速度较快,约占65.6%,粒径在1~2mm之间的污泥颗粒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增长速度较快,粒径大于2mm的颗粒污泥数量大幅地增加;到第160d,反应器中粒径在2mm以上的颗粒污泥比例为78.5%。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反应器运行,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粒径呈增大的趋势。图5污泥颗粒粒径随运行时间的变化Figure5thesizeofsludgeparticleschangeovertimeMIC反应器稳定运行时颗粒污泥在不同高度上的粒径分布,在反应器内,污泥区不同高度处其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也有所不同。MIC反应器在相对高度为第一反应室(2m、4m、6m、8m、10m、13.5m、15.5)和第二反应室(17.5m、19.5m)截面取样,作为测点所在断面,以便于判断颗粒污泥的变化。图6所示为第160d时,通过分筛测定,测得第一反应室颗粒在2.0~3.0mm之间,第二反应室颗粒在0.8~1.0mm之间。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图见图6。02424681013.515.517.519.5MIC反应器取样高程/m颗粒污泥粒径/mm图6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图Figure6thedistributionofsizeofsludgeparticles从图6可知,MIC反应器颗粒尺寸较大和分布较宽,是由于MIC反应器升流速度较大,使细小颗粒更易于被冲刷从而反应器内小颗粒比例减小,而留在反应器内的颗粒获得更充分的营养,在长期滞留情况下颗粒长的更大[2]。在MIC反应器的第二反应室,由于气体负荷率较低,创造了一个较为平稳的沉淀条件,有利于细小颗粒的滞留。同一反应器内也会因进水负荷和基质的改变,在不同阶段,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也会产生变化;因反应器内基质浓度的变化,在反应器的不同高度层面,颗粒污泥的分布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异[3]。污泥沉速试验,试验方法是采用沉降速率计算法来测定不同粒径污泥的沉降速度,一般是在水溶液中使污泥颗粒沉降,间接测定污泥颗粒的沉降速率,不同粒径颗粒污泥在有机玻璃管中的沉降距离和沉降时间,其比值就是颗粒污泥在水中的沉降速度。试验过程:用12目、16目的筛网筛分污泥,经过筛分的颗粒污泥后,放进注满清水的机玻璃管(径φ100mm、长度1.6m),用秒表计量单个颗粒污泥从简口沉降到筒底所需时间,计算出不同粒径颗粒污泥沉降速度。分筛的污泥照片见图7和图8。薛来平:MIC反应器颗粒污泥的形成189图716目筛分的污泥照片图812目筛分的污泥照片Figure7Pictureofgranualarsludgeby16meshFigure8Pictureofgranualarsludgeby12mesh经测定不同粒径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下表:不同粒径污泥的沉降速度Settlingvelocityofgranualarsludgewithdifferentdiameter组号123456789粒径/mm0.801.481.541.912.042.582.722.93.02沉淀速度m/h69.3589.2383.95106.14104.62100.5997.83133.85131.210501001500.81.481.541.912.042.582.722.93.02污泥粒径/mm污泥沉降速度/m·h-1图9不同粒径污泥的沉降速度Figure9Settlingvelocityofgranualarsludgewithdifferentdiameter从上表和图9可知,颗粒污泥的粒径越大,沉降速度越快,粒径越小,沉降速度越慢[4]。沉淀速度在100m/h的颗粒污泥占64%以上。污泥良好的沉降性能,可以防止污泥流失,保持反应器中有高的污泥浓度。颗粒污泥能长期地滞留在反应器内,具有很长的SRT,可缩短HRT,MIC反应器的污泥颗粒完全趋于流化状态,污泥与废水充分接触,使反应器有很高的处理效能。结论:(1)在MIC反应器的运行过程中,定期取出颗粒污泥进行观察,较大颗粒一般以椭球状、短杆状为主,许多颗粒外表被一层灰白色物质包裹,此包裹层松散,内部全为黑色细小颗粒污泥;而较小颗粒则以球状居多,颜色逐渐加深,基本上为黑色密实的颗粒。(2)整个试验过程对污泥床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进行了测量,随着反应器调试进展,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粒径呈增大的趋势,污泥粒径从培养初期的0.2mm增长到3mm,MIC反应器污泥处于流化状态,同一时期,赿靠近底部,大的颗粒污泥所占比例越大。(3)颗粒污泥沉降性能与粒径的大小关系密切,粒径越大污泥越易于沉降。参考文献[1]马三剑,吴建华,刘锋,等.多级内循环(MIC)厌氧反应器的开发应用[J].中国沼气,2002,20(4):24-27.[2]胡纪萃,周孟津.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周洪波,陈坚,等.UASB和EGSB反应器中厌氧颗粒污泥生物学特性的比较.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0,6(5):473-476.[4]贺延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本文标题:MIC反应器颗粒污泥的形成薛来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38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