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法律文书 > 福建省矿山环境保护治理研究
第11卷第3期2009年6月资源与产业RESOURCES&INDUSTRIESVol11No3Jun2009收稿日期:2009-03-26;修订日期:2009-05-04;责任编辑:段丽萍。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环境实验室开放基金。第一作者简介:黄晓凌(1976— ),女,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资源产业规划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fireburning@sohucom① 该研究参考了福建省地矿局《福建省矿产资源总体发展规划2006—2020》部分内容资源环境福建省矿山环境保护治理研究黄晓凌1,姜宏汝2,黄一帆2(1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6;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长期以来福建省矿产资源的开采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也带来了矿山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要保证在矿产开发的同时又保护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很有必要对矿山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本文在分析福建省矿山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对策;建议;福建省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464(2009)03-0095-05PROTECTIONANDIMPROVEMENTOFMINEENVIRONMENTINFUJIANPROVINCEHUANGXiaoling1,JIANGHongru2,HUANGYifan2(1SchoolofEconomyandmanagement,BeijingUniversityofPostand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 100086,China;2SchoolofEarthSciencesandResource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Mineralresourcesarevitalforeconomy,buttheminingactivitiespollutedanddestroyedtheenvironment.Inordertoprotecttheenvironmentduringmining,itisnecessarytostudythemineenvironmentsoastoprovidesuggestions.ThispaperbasedonmineenvironmentprotectioninFujianprovince,discusseshowtoprotectandharnessthemineenvironmentandpresentsapproaches.Keywords:mineenvironment;protectionandharness;approaches;suggestions;Fujianprovince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生产所需的80%左右的原材料、95%左右的能源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产资源,矿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矿产资源的开发有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障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保护福建矿山生态环境,在进行矿产资源规划时,要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特点,预测实现规划期矿产资源开发目标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对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进行具体规划,提出合理可行的补救措施,矿业活动要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树立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按照建设“生态省”的要求,加强矿山生态环境防治工作,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逐步建立环保型矿山企业①。1 福建省矿山环境存在的问题11 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省建设的矛盾性矿业开发为福建省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福建的生态环境带来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开采金属、煤矿的大中型矿山及群采矿区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已影响了地方经济和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影响深远涉及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资源与产业2009年目前福建省虽已加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并已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但与全省矿业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省建设要求相比仍然不相称,矿山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相当多的矿区环境污染和破坏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少数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矿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任重而道远。福建是我国土地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而矿产资源开发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造成其他环境问题,增加新的土地资源、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而矿山环境治理后,既可有效改善矿山环境和居住环境,又可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矛盾,同时又可改善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从而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减缓矿业开发与生态省建设的矛盾。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1]。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福建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4]。福建省存在的主要矿山环境问题(表1)主要有:占用与破坏土地资源、矿山地质灾害、水和土壤污染及自然景观、文化、地质遗迹遭受破坏、崩塌、山体开裂、滑坡和泥石流、地面沉陷和尾矿库溃坝等矿业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问题;大气污染和酸雨、水质污染、水均衡破坏和土壤污染等矿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5]。实际上,造成环境影响的因素有时会产生一些综合反应,比如废石、矿渣、尾沙的堆放不仅侵占大量土地资源,严重影响生态自然景观,而且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还是粉尘、污水的污染源。矿山开采是相对短期的行为,而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一般是长时间难以消除或恢复的。有研究显示,即使矿山闭坑,对水体的污染还可延续数百年。因此,要协调矿业与环境的矛盾,必须从根本上全面统筹考虑。表1 福建省矿山环境现状基本情况表统计项目能源矿产 金属矿产 非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材及其他非金属合计矿区面积/hm2采空区/hm2年产矿石量/万t土地破坏面积/hm2土地复垦面积/hm2废渣排放废水排放/万t矿山地质灾害堆放场地/处年产出量/万t年排放量/万t累计积存量/万t年综合利用量/万t年产出量年排放量年治理量年循环利用量发生数/处发生率/%67049073993513221549971066573883697888439021247711565475744579849922374112406295122585845777146983368731325768624162918028638410581313499002743621076853453025793263322374221752696549121075011318555471194101242583431270253182042125611209245912212617802855691103511921024431556167160699677127019711243607543265819647317391674669467694835536299453767248914143105151273208209507986569415117952318356246113771141650114005001321841749444512621812853133610485648034359011134607852848444472115982991349235442631750945341797108992955193014106242440962741251087456343995967906530514225562137711841654281419493223922449121104224731304105301622221836669第3期黄晓凌等:福建省矿山环境保护治理研究12 各种矿山环境的复杂性不同矿类、不同采矿方式产生的矿山环境问题各有特点,福建省矿山对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是资源开发利用强度高、矿山数量多的煤矿山和金属矿山。从采矿方式看,地下开采比露天开采导致的矿山环境问题总体上更为复杂。福建省小型煤矿山数量众多,开发强度高,采矿方式主要是地下开采,最突出的矿山环境问题是采空引起的地面塌陷,其次是煤矸石占地和疏干排水对水资源的破坏。在金属矿山中,最突出的矿山环境问题是矿坑水、选矿废水、尾矿、废石等矿山排泄物对水土环境的污染,其次是破坏土地资源和泥石流灾害。由于金属矿山废水、废渣中重金属离子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污染问题较多。地下开采的金属矿山中,突出的矿山环境问题是采空区引起的地面塌陷。福建省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主要开发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料、砖瓦用黏土、高岭土等矿种。以露采为主的建材类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山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崩塌、滑坡和水土流失;以地下开采为主的水泥用灰岩矿山最突出的矿山环境问题是地面塌陷。13 矿山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福建矿山环境问题在分布上有一定的地域性,其分布规律与矿产分布有一定关系。福建矿产资源分布区位特征十分明显,煤炭、水泥用灰岩资源大多分布于闽西地区,有色金属矿产地集中分布于闽中、闽西地区,而建筑石料及其他非金属矿大部分分布于闽东、闽南沿海地区,这使得全省矿山环境问题的区位特征也十分明显,不同类型的矿山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域的分布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总体上,矿山数量多、开发强度和利用程度高的地域,矿山环境问题相对突出。14 矿山环境治理的紧迫性目前福建省矿山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矿产开发损毁土地面积436万hm2以上,占国土面积的037%,矿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失稳土方量约3382万m3,水土流失面积251km2,土壤污染面积约9715hm2,水体污染面积约16705hm2,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水均衡失调、采空区变形等次生地质灾害以及矿产开发导致“青山挂白”等生态破坏现象。矿山生态环境管理职能不够明确,防治措施不到位。因此,研究矿山生态环境并进行恢复治理,对于福建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 目前矿山管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对现有和闭坑矿山实行分类管理。对正在建设和生产的矿山,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确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复垦指标,由采矿权人负责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并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对已关闭的矿山,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等多渠道矿山环保资金投入机制,负责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1)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对矿业活动全过程进行监控,加强现场监督检查,防止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依法督促采矿权人对矿山开发活动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依法督促采矿权人对矿山开发活动中遗留的坑、井、巷等工程进行封闭和填实;依法督促采矿权人对采矿形成的危岩体及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进行防治。2)严格控制矿业“三废”的排放。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三废”排放,提高废水重复利用率和污水处理率,减少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取缔土法黄金采选冶企业;充分利用废渣,回填井下采空区,综合利用煤矸石及尾矿,实现尾矿资源化,到2010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3)强化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
本文标题:福建省矿山环境保护治理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61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