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含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在化工、制药、燃料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除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外,还含有高浓度的盐类物质,采用生物法进行处理,高浓度的盐类物质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采用物化法处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且难以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采用生物法对此类废水进行处理,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盐浓度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嗜盐菌的特性、培驯方法,并介绍了采用生物法处理含盐有机废水的研究及应用现状。1盐浓度对生物处理的影响高含盐量有机废水的有机物根据生产过程不同,所含有机物的种类及化学性质差异较大,但所含盐类物质多为Cl-、SO42-、Na+、Ca2+等盐类物质。虽然这些离子都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促进酶反应,维持膜平衡和调节渗透压的重要作用。但是若这些离子浓度过高,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主要表现:盐浓度高、渗透压高、微生物细胞脱水引起细胞原生质分离;盐析作用使脱氢酶活性降低;氯离子高对细菌有毒害作用;盐浓度高,废水的密度增加,活性污泥易上浮流失,从而严重影响生物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高盐环境对生化处理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微生物代谢酶活性受阻,致使生物增长缓慢,产率系数低。早在1940年,Ingram[1]对杆菌研究发现,当NaCl浓度>10g/L时,能够使微生物的呼吸速率降低。Lawton[2]研究表明,当NaCl浓度>20g/L时,会导致滴滤池BOD去除率降低;在此浓度下,活性污泥法的BOD去除率降低,同时污泥中的絮凝性变坏,出水SS升高,硝化细菌受到抑制。处理含高浓度卤代有机物废水的实验表明,BOD的去除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Davis[3]采用活性污泥系统,处理含盐浓度高达12%的废水中试实验结果证明,废水中的TOC去除率较低,且实验运行相当困难。Kargi[4]等利用间歇生物反应器研究了盐的抑制作用及动力学常数,Shim[5]等研究了高盐环境下化工废水的生物处理,Li[6]等讨论了盐度对二阶段接触氧化法处理含盐废水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在高盐度环境中,微生物生长没有受到抑制,相反一些嗜盐细菌的生长得到了相应的促进,使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增加,降低了污泥负荷,提高了污泥的絮凝性。Woolard[7]等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R)中培养的嗜盐微生物处理含盐量1%-15%的合成含酚废水,当含盐量高达15%(150g/L)时,对酚的去除率依然在99%左右。Hamoda[8]等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含盐废水(10g/L和30g/L),生物活性和有机物去除率均有提高,当NaCl浓度分别为0、10、30g/L时,TOC去除率分别为96.3%、98.9%、99.2%。由此可见,嗜盐微生物比普通微生物对高盐度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2嗜盐微生物的特征及其驯化2.1嗜盐微生物的分类、特征及机理高含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在化工、制药、燃料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除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外,还含有高浓度的盐类物质,采用生物法进行处理,高浓度的盐类物质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采用物化法处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且难以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采用生物法对此类废水进行处理,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盐浓度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嗜盐菌的特性、培驯方法,并介绍了采用生物法处理含盐有机废水的研究及应用现状。1盐浓度对生物处理的影响高含盐量有机废水的有机物根据生产过程不同,所含有机物的种类及化学性质差异较大,但所含盐类物质多为Cl-、SO42-、Na+、Ca2+等盐类物质。虽然这些离子都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促进酶反应,维持膜平衡和调节渗透压的重要作用。但是若这些离子浓度过高,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主要表现:盐浓度高、渗透压高、微生物细胞脱水引起细胞原生质分离;盐析作用使脱氢酶活性降低;氯离子高对细菌有毒害作用;盐浓度高,废水的密度增加,活性污泥易上浮流失,从而严重影响生物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高盐环境生物随着高盐生态系统中离子组成,盐浓度、pH值、氧气、养分供应等方面的变化而展现出复杂的微生物多样性。为了能在高盐环境中生存,各种嗜盐菌具有不同的适应环境机理。嗜盐厌氧菌,嗜盐硫还原菌以及嗜盐古菌是在细胞内积累高浓度钾离子(4-5mol/L)的平衡高渗环境。嗜盐真核生物、嗜盐真细菌和嗜盐甲烷菌的嗜盐机理是在胞内积累大量的小分子极性物质,如甘油、单糖、氨基酸及它们的衍生物。这些小分子极性物质在嗜盐、耐盐菌的胞内构成渗透调节物质,帮助细胞从高盐环境中获得水分,而这些物质在细胞内能够被快速的合成和降解。因此,这种机制克服了高盐环境下微生物对环境渗透压的改变而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9]。2.2嗜盐微生物的驯化Woolard[10]采用一种含盐量为15%的溶液作为实验用废水,其中含有140g/LNaCl;2g/LKCl;0.5g/LMgSO4;7.6g/LMgCl2;0.2g/LNaHCO3和1.7g/LCaCl2,其他营养元素比如氮、磷、铁等以NH4Cl、K2HPO4和FeCl2·4H2O的形式分别加入培养基中。在室温下培养,经过筛选,得到所需的微生物对苯酚的去处效果显著。宋应民[11]等则采取渐进的方式来驯化污泥,取400mL活性污泥于1000mL烧杯中,加入经复合的优势菌液50mL,连续曝气24h,加入10mL高含盐化工有机废水;5h后再加入20mL废水,18h后加入20mL废水,经过5h,再加入20mL废水;第三天加入30mL废水。从第四天起每天上、下午各加入25mL废水,至累计加入200、300、400mL时,各镜检水样一次。至第九天,共加入高含盐化工有机废水400mL为止。得到的污泥处理效果显著。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驯化污泥的方法,具体步骤不尽相同,但是原理相似,都是利用微生物对环境的逐渐适应,优胜劣汰,最终获得高效、优质菌种。但是,上述驯化方法所需时间长,操作较为繁琐。更加廉价,方便,快捷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现。3高含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3.1好氧微生物法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Ludzack[12]和Noran的研究表明,当氯化物的含量高于5-8g/L的时候,将对传统的好氧废水处理工艺产生影响。尽管盐的含量对生物活性存在着致命性的影响,但活性污泥对高含盐环境的适应并非不可实现。工程上通常采用从低含盐量逐渐增加的方式来培养微生物,以使之适应高含量的环境,使废水得到净化。Doudoroff[13]研究表明,埃希氏菌群在生长的停滞期对NaCl的适应能力最强。研究表明,盐浓度频繁改变比起逐渐改变对微生物能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且盐浓度的大幅度改变将会导致细胞质的释放,从而使可溶COD上升[14-19]。虽然可以证明通过驯化活性污泥可适应高盐环境,但是一个主要的瓶颈是此类适盐系统的正常运行通常需要在5%含盐量以下[20-24]。Kargi[25]和Dincer于1997年开始使用逆流床反应器研究盐浓度对好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反应器中采用活性污泥接种,人工合成废水由溶解蜜糖、尿素、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钠组成,浓度为50g/L,COD∶N∶P的比例为100∶10∶1。研究发现,当盐度从零上升到5%的时候,出水COD去除率从85%降至59%。此后,又进行了包括好氧生物转盘在内的一系列创造性的实验,得出嗜盐菌是改善好氧处理工艺的最佳途径。3.2厌氧生物法早于1965年,Kugelman[26]和McCarty就得出结论,Na+浓度超过10g/L的时候,将强烈抑制甲烷的产生。然而,Omil[27]等于1995年的研究表明,活性产甲烷菌群对废水盐度的适应是可能的,其效率取决于让菌群适应高含盐量所采取的方法。此外,Feijoo[28]于1995年得出,污泥中Na+的毒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污泥的特征和对高含盐水的逐渐适应性。近年来,利用嗜盐微生物厌氧消化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过相比好氧生物的相关研究,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其中大多数探索的盐浓度在10-71g/L之间,远比好氧研究的范围要小。Aspé等[29]于2001年模拟了金属元素钼对厌氧消化的抑制作用,认为产甲烷阶段是最受抑制的阶段。后来,人们采用厌氧过滤器[30-32];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33];厌氧接触反应器[34]等工艺;处理海产品加工废水,上述方式进行废水处理时,COD去除率在70%到90%之间,其有机负荷率为1-15kgCODm3/d。Lefebvre等[35]使用UASB技术研究皮革厂浸泡废水的厌氧消化处理,适宜的工况限制在较低有机负荷下。限制了此类工艺的应用。3.3厌氧/好氧处理技术由于单独的好氧和厌氧工艺在处理工业废水中COD去除率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的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两种方法的结合成了研究人员的又一选择。Panswad[36]和Anan于1999年采用了好氧/缺氧/厌氧工艺对含有3%盐分的合成废水进行处理,COD去除率达到71%的。2006年,Lefebvre等处理皮革废水实验,UASB技术与活性污泥后处理的结合改善了废水处理工艺总体效果,COD去除率可达96%[35]。采用厌氧/好氧处理工艺,物化手段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废水的预处理上,其目的主要在于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和盐度,为微生物处理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的整体工艺流程:废水首先经过调节池,然后经过物化的预处理(通常采用调节pH值、混凝、沉淀、电解、微电解等方法),而后加入预先培养好的嗜盐菌进行生物处理。4结语废水中较高盐浓度对生物处理有抑制作用,针对利用污泥对高盐浓度的适应性,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和驯化,获得的嗜盐菌可承受较高盐度,使生物处理高含盐有机废水成为可能。嗜盐菌廉价,来源广,可以利用许多有机物(包括难降解和有毒物质)作为碳源,因此,利用嗜盐细菌处理高含盐量有机废水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快捷的嗜盐菌选择驯化方法,对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高含盐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探讨提要:废水含盐较高给生物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研究表明,经过驯化后微生物可以在高含盐废水的条件下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废水中盐浓度的变化是导致高含盐废水生物处理失败的关键,因此在流程的选择和参数的控制上应注意控制盐浓度波动的范围,以减少冲击。关键词:高含盐废水生物处理驯化控制生物处理是目前废水处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具有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等特点。化工废水如染料、农药、医药中间体等含盐较高的废水则给生物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这类废水含盐较高,污染严重,必须处理才能排放。况且,此类废水成分复杂,不具备回收价值,采用其他处理方法成本较高,因此生物处理仍是首选的方法。无机盐类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起着促进酶反应,维持膜平衡和调节渗透压的重要作用。但盐浓度过高,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主要抑制原因在于[1]:①盐浓度过高时渗透压高,使微生物细胞脱水引起细胞原生质分离;②高含盐情况下因盐析作用而使脱氢酶活性降低;③高氯离子浓度对细菌有毒害作用;④由于水的密度增加,活性污泥容易上浮流失。为此,高含盐废水的生物处理需要进行稀释,通常在低盐浓度下(盐浓度小于1%)运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处理设施庞大、投资增加,运行费用提高。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国家出台的保护水资源各项法规和收费的实施,给高含盐废水处理的企业带来了负担。许多研究表明,生物方法可以处理高含盐废水。但由低盐到高盐,微生物有一个适应期。从淡水环境到高盐环境时,由于盐的变化可能引起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改变,菌种选择的结果使适应高盐的菌种较少,只有当微生物经培养驯化后,才能产生适应高盐的菌种,以耐受一定的盐浓度。我们曾对含CaCl2和NaCl的废水生物处理进行过专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以下介绍高含盐废水生物处理的研究和经验。1污泥的来源与驯化微生物按照对盐的耐受程度来分类,一般在含盐1%以下能很好生长的微生物为非好盐微生物,而在1%~2%以上均能生存增殖的微生物为耐盐微生物。高含盐废水生物处理关键是要驯化出耐盐微生物。我们分别选用普通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和高含盐废水排放沟边土壤中耐盐微生物进行试
本文标题:高盐度废水处理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64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