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八年级期中《三峡》《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及答案
期中古文复习(一)一、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解释重点词语: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至于夏水襄.陵()不以疾..也()()素湍..绿潭()()或.王命急宣()属引..凄异()()回清..倒影()绝巘..()飞漱..其间()良.多趣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清荣峻茂....()()()()2.绝.巘多生怪柏()其间.千二百里()(1)绝沿溯阻绝.()(2)间遂与外人间.隔()哀转久绝.()又何间.焉()自.非亭午夜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自(4)疾自.三峡七百里中()疾.在腠理()3.找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奋笔疾.书B、每至晴初霜旦./通宵达旦.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沿溯阻绝./络绎不绝.(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文:(三)内容理解。1.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第__________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对应。3.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什么?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5.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6.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结合文章说明理由。二、对比阅读【甲】(《三峡》)【乙】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注释:①结约:盘曲。②堮堮: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滹滹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凶猛刚强。1、甲文出自《》,作者(),()时期地理学家。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①不见曦月②属引凄异③皆不敢与之争④当之辄靡3.下面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A.而/乡邻之生日/蹙B.自/三峡七百里中C.广/故数言欲亡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②势常结约不舒。5.甲、乙两文的写作内容各是什么?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4分)《答谢中书书》复习题一.基础知识1.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晓雾将():______()竞跃:___________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四时俱备()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1)、欲: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穷其林()(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中庭()选贤与能()4.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7.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实是欲界之仙都。(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课文理解题。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本文写景用到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课文列举两个例子。3、《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谢中书书》与《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可知其源B、自康乐以来以其境过清C、夕日欲颓日光下澈D、清流见底以其境过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都突出了水的共同特点:。但各采用的描写角度不同,甲文是描写,乙文是描写。4、仔细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①两文描写景物的空间顺序不同,甲文是由到,乙文是从到。②从人的感官来看,甲乙两文所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受不同,甲文给人的感受是,乙文给人的感受是。5、下面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峡》答案(一)解释重点词语。1.略2.(1)极;断;消失(2)中间;隔开;参与(3)如果;在(4)快;小病3.C(二)翻译句子。(三)内容理解。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2.一、二、四句两岸猿声啼不住3.(1分)表现“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或以歌词为证,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景象)4.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5.夏天:水流湍急;春冬之时:水清山绿;秋天:凄清寒肃、猿鸣凄异6.言之有理即可。无论选择哪个季节,都要根据原文介绍出三峡景色每个季节不同的特点。二、对比阅读。1、甲文出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时期地理学家。2.(1)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2)连续(3)都(4)就3.A(2分)4.(1)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2)水势常常因此而盘曲不能舒展。(4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5.甲文描写了长江三峡的雄伟地貌和壮丽景色,乙文描写的是石首绣林山奔腾数百里的江水忽与眼前之石撞击的奇景。(2分意对即可)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一.1、交辉:交相辉映。歇:消散。.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与:参与,这里指欣赏。2.①四季②早晨③坠落④潜游在水中的鱼⑤考虑、想到⑥参与,这里指欣赏3、1、将要;欲望;想要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通“举”,推荐,选拔4、陶弘景;华阳隐居;信5..(1)对偶,夸张(2)对偶,借代6.A.√B.×C.√D.√7.(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杂乱无章。(交织在一起)(3)实在是人间天堂。(4)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四、1、C2、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②(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清澈(或:清)正面(或:直接)侧面(或:间接)4、①高低近远②美丽而愉悦幽静而凄清(或:幽深冷寂,孤凄悲凉)5、①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川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流露出作者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的情。②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本文标题:八年级期中《三峡》《答谢中书书》复习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74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