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9年沈阳市中考
2019年沈阳市中考语文学科试题分析报告沈阳市教育研究室吴燕2019年中考语文学科试题分析报告命题要求试题情况教学建议命题要求遵循命题工作方案和程序依照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考虑考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预估试题的正确引导方向联系生活实际倡导人性化培养学生能力体现实效性试题情况试卷结构试题评析试卷结构试卷满分为150分,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满分为25分;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满分为65分;第三部分为写作,满分为60分。试卷中各块内容占分比例:①积累与运用约17%;阅读理解约43%;写作约40%。②试卷中选择题分数不超过15%。试题易、中、难比例约为6:2:2。试题评析社会信息反馈试题特点样本数据分析典型试题分析社会信息反馈试题贴近生活、有生命力,对今后学生的发展及教学有正确的引导作用。作文形式新颖,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课外文言文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并存能有目的引导学生阅读,扩大知识面。试题特点试题命制紧靠课标和考试说明,考点分布均匀。试题难易适度,能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试题贴近生活、有生命力,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试卷形式新颖,体现人文精神。试题关注语文内蕴,传承民族文化。试题命制紧靠课标和考试说明,考点分布均匀。本套试题严格按照语文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命制,没有偏题、怪题。29道试题涉及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试题难易适度,能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本套试题通过实践检验后,易、中、难比例为6:2:2。学生应该会的知识,一般都能得分;选拔性的试题,又确实把分数拉开了档次。例如:积累与运用中的第5题,既考查了文学作品识记内容,又考查了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难易适中;阅读理解中的开放性试题,学生都有话可说,但不认真思考、表述能力训练不够者,难得满分。试题贴近生活、有生命力,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本套试题分三大板块,积累与运用在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了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文言文的考查既照顾到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实际,又增加了它的灵活性,涉猎了课外文言文的内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重在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寻找规律,树立大语文观;写作的考查,具有语文的特点,继续沿用二选一的形式,给了学生极大的选择空间,便于写作能力的发挥。试卷形式新颖,体现人文关怀。本套试题无论是卷面的设计还是试题的编制,都体现出新颖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试卷中有几处图形设计,阅读理解中的部分文段附有文后注释,图文并茂,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地阅读环境。在试题编制中,如第1小题,给一小段话,设计三个问题,考查三方面,简约而精致;第8小题以“中国记忆”为主题做板报设计,贴近学生校园生活,具有时代感。试题关注民族传统,承载文化信息。本套试题不仅具有考查选拔的功能,在试题内容设计上很注意它的文学内涵,点滴中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例如,第8题和第12题等。样本数据分析样本数据总体分析频数分布直方图样本数据总体分析样本数满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难度区分度信度标准差3301501470118.289.3%29.2%0.690.310.7914.222019年样本数满分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难度区分度信度标准差3301501430109.591.5%13.3%0.700.290.8616.902019年频数分布直方图4441632479696292020406080100120分数段0-5960-6970-7980-8990-99100-109110-119120-129130-139140-150人数典型试题分析1、下图是“2019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一个宣传栏,仔细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1)请在后面横线上写出“略”字的读音:。(1分)(2)按照部首检字法,“博”字应查部。(2分)(3)下面词语中的“领”字与“领略”中的“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领土B.领悟C.领唱D.领袖博览世界园艺领略生态沈阳答案:(1)lüè(2)十(3)B第1题评析[设题意图]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的能力,是对字的音、形、义的考查。“宣传栏”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考生误区](1)注音丢点;(2)部首查“寸”;(3)一少部分学生选择D。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自由地读书有乐趣,常常能因书中某一隽永的句子而,并对人生某一方面产生一种难得的顿悟。A.即使也茅塞顿开B.不仅还心有余悸C.不但而且豁然开朗D.虽然但是融会贯通答案:c第2题评析[设题意图]本题将关联词语和成语的正确使用结合在一起考查,其中包含语法知识及词义在语境中的运用。试题语境设置是有关培养学生正确读书习惯的内容。[考生误区]关联词语一般能辨析清楚,但成语积累太差,有的不明白心有余悸的意思,有的虽然明白意思,但没有结合语言环境来综合考虑,与平时训练有一定的关系。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庄子是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著名词人。C.《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D.俄国作家果戈理创作的《钦差大臣》,叙述了一位市长拜访某化学家的经过。答案:D第4题评析[设题意图]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内容涵盖多种体裁、作家涉猎古今中外,考生要对教材中重要作品的主要内容熟练掌握。[考生误区]对戏剧内容把握不到位,与我们目前的戏剧教学现状有一定的关系。5.在一次主题为“走近名著”的知识竞赛中,某同学要回答《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的相关问题,请帮助他完成下列各题。(4分)(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鲁滨逊在荒岛生活时解救了一个野人,他给这个野人起名叫。(2分)(2)请从下列故事情节中,选出对鲁滨逊的经历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A.在从巴西到非洲贩卖黑奴的途中,他遇到了很大的风暴,被刮到荒岛上幸存下来。B.他从叛变的船员手中解救了落难的船长,并随船长一道返回英国。C.航海遭遇风暴后,他游到岸边沉沉睡去,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被捆住,看到身上有许多小人。D.他到非洲去贩卖小玩意儿和零碎杂货赚了一笔钱,这使他发财的欲望更强烈了。答案:星期五C第5题评析[设题意图]本题是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内容包括作家、作品内容的把握,要求学生要阅读相关作品。[考生误区]有错别字,例如“迪福”、”星斯五”;两部作品内容发生混淆。6.诗文默写填空。(6分)(1)最爱湖东行不足,。(2),家书抵万金。(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5)《陋室铭》中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的句子是,。答案:(1)绿杨阴里白沙堤(2)烽火连三月(3)分外妖娆(4)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第6题评析[设题意图]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正确默写诗文要求背诵的部分,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题设题时兼顾了诗文的年代分布、作品风格、题材内容、主题思想等角度,且均为名篇佳句,有着深远的人文影响。[考生误区]错别字较多,例如“绿阳阴里白沙堤”“吾庐独破受冻死以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连青”;按要求填空理解不准确,“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8.2019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学校开展以“中国记忆”为主题的板报设计评选活动。图2是你班尚未完成的板报,请为它做好文字编辑工作。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注: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与情感记忆。它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艺术品、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音乐等。材料一:乐山大佛是峨眉风景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迄今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材料二:“夏之韵”诗文朗诵比赛于2019年6月6日在××中学落下帷幕。材料三: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材料四: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上面四则材料,不适合选入板报的是哪一则?请简要谈谈理由。(2分)(2)板报的内容要求有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对出下联,写在下面方格里。(书写要求规范、工整)(2分)上联:登长城览神州风貌下联:□□□□□□□□答案:(1)材料二;材料二不属于文化遗产范围,与所办板报主题不符。(2)示例:游故宫品华夏文明第8题评析[设题意图]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的能力。以校园板报的形式出现,材料新颖有时代感,结合了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中国记忆”,一方面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特别是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对联的考查意在让学生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其内容与“文化遗产”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考生误区]材料阅读不仔细;缺乏筛选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述不准确;对联错误率较低,训练比较到位,但若精对任有问题。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已而之细柳军。(2)先驱日:“天子且至!”答案:(1)(不久)随后(皇上的车队)前往(到)细柳(军)营。(2)先行官说:“天子将要驾到(到来)。”第10题评析[设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重在理解句中主要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对最基本的文言句式有所了解;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尽量完善的表述出来。本题中的“且”“已而”“之”是翻译中应注意之处。[考生误区]“已而”-然而;“先驱”-喂马的;“天子且至”-天子请留步。平时教学不要只去死记硬背,而要理解意思。12、“飞将军”李广也是汉代一位名将,《汉书》对他有如下记载。请阅读这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答案:(1)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2)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凭借良家子(平民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3)李广因善射而不断被加封,并受到文帝赞赏。第12题评析[设题意图]课外文言文语段是对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迁移和拓展。本语段选自《汉书》,《细柳营》选自《史记》。两个语段在语言风格上很相似,同时李广同周亚夫同为汉代名将。因此这样的链接更灵活、更真实、更有阅读兴趣。[考生误区]审题不准确,例如:断两处;文言文阅读仍有很大障碍;概括不全面,例如:李广参军打退匈奴,得到文帝赏识。大入、从军与《细柳营》(大入边)和《木兰诗》有相同之处。13.选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一位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比赛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第13题评析[设题意图]本题意在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理解、概括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这些能力。[考生误区]文章没有读懂;概括能力太差,抓不住文章的主旨,例如:她拿了两项冠军,回国得到了鲜花和人们的爱戴,而她失败时什么都消失了。有的考生有了200多字仍表述不清。今后教学一定要从此方面着手。14.选文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地表现运动员此时沮丧、愧疚的心理。第14题评析[设题意图]本题不仅考查学生对人物常用描写方法的辨识,同时考查了这种方法的好处,有利于学生写作时借鉴。[考生误区]阅读试题不仔细,丢掉了“第②段”几个字;对描写方法的知识只是记忆并不理解,将自己知道的所有描写方法均答上;“沮丧”“愧疚”回答不全面。15.选文第④、第⑤两段在记叙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本文标题:2019年沈阳市中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74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