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秦安县河流水系与水资源现状
秦安县河流水系与水资源现状秦安县位于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渭河水系葫芦河支流的下游,全县除西北部有部分沟壑汇入散渡河,南部有部分沟壑直接汇入渭河干流外,其余94%以上的面积均属葫芦河水系。葫芦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县中部,境内流域面积1493.2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清水河、南小河、西小河和显清河。一、河流水系状况1、葫芦河葫芦河,古名瓦亭水、长离水、陇水,发源于宁夏西吉县月亮山南麓,经宁夏西吉、隆德和甘肃静宁、庄浪四县之后,于秦安县安伏乡李河村入境,自北向南流经安伏、叶堡、兴国、西川等乡(镇),在兴国镇庙咀村出境,于麦积区三阳川汇入渭河。全长301公里,流域面积10730平方公里。根据秦安水文站1956-2012年实测资料,多年平均流量10.3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21亿m3,最大洪峰流量3560m3/s(1973年4月28日),最枯流量为零。葫芦河县内河长45.2km,流域面积1493.2km2,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流量2.46m3/s,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径流量0.78亿m3。流域内地形地貌属陇东黄土梁峁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多年平均侵蚀模数7410吨/km2,年均含沙量162kg/m3,年输沙量359万吨,较大支流有13条,呈叶脉状对称分布,其主要支流有4条,即清水河、南小河、西小河和显清河。2、清水河清水河,古名略阳川水,又名五营河。发源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棉驿乡石庙子村北山,自西向东流经张川县的龙山镇和秦安县的陇城镇、五营乡、莲花镇,在莲花镇附近与庄浪的水洛河交汇后于静宁县的高家沟汇入葫芦河。全长81.5km,流域面积825km2,平均比降6.2‰,多年平均径流量0.36亿m3。县内河长24.1km,流域面积436.34平方公里,比降4‰,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1944万m3,输沙量222万吨。有一级支流沟817条,其中最大的王家峡沟长19km,形成了蔡河盆地,并在苏家峡村附近建有小Ⅰ型均质土坝1座,即苏家峡水库。3、显清河显清河,古名显清川水,位于秦安县西北部,是葫芦河在秦安境内的第二大支流,由魏店河(古名鸡川河)和郭嘉河汇合而成。其中郭嘉河发源于甘谷县大庄乡朱权家村,魏店河发源于通渭县景阳乡大寨村,两河在郭嘉乡寺咀村汇合,自西北流向东南于叶堡乡牌楼村汇入葫芦河。全长58.8km,流域面积768.1km2,多年平均流量0.6m3/s,平均年径流量0.18亿m3;县内河长34.1km,流域面积366km2,多年平均自产水量793万m3,多年平均输沙量384万吨,汇入显清河的较大沟谷有14条,形成自流灌溉面积约1.3万亩。4、南小河南小河,古名安夷川水,发源于清水远门乡,流经秦安兴丰、王尹、兴国后,于兴国镇丰乐村附近汇入葫芦河,全长26.9km,流域面积342.3km2,平均比降15.73‰,多年平均流量0.39m3/s,平均年径流量0.12亿m3。县境内河长25.5km,流域面积290km2,平均比降9‰,多年平均自产水量1451万m3,多年均输沙量218万吨。5、西小河西小河发源于甘谷县大庄乡和秦安县王甫乡青林沟一带,自西向东流经王窑、西川二乡镇后,于兴国镇葫芦河大桥西岸北侧汇入葫芦河,全长46.9km,流域面积335km2,多年平均流量0.32m3/s,多年平均径流量0.1亿m3。县境内河长17.8km,流域面积119km2,平均比降14‰,多年平均自产水量523万m3,多年平均输沙量101万吨。6、渭河支沟与散渡河支流秦安境内渭河支沟有两处,一处在千户乡,属渭河一级支流磨河的发源地,一处在云山乡,属渭河一级支流寺下沟发源地。县境内流域面积34km2,多年平均流量0.03m3/s,年均径流量105万m3,多年平均输沙量26万吨。散渡河支沟位于秦安西北部的王甫乡境内,属渭河一级支流散渡河的源头区,共有庞家石沟、吴家沟、周岔沟、贾岔沟四条支流,出境后在通渭县汇入散渡河一级支流牛谷河。县内流域面积74km2,多年平均流量为0.063/s,多年径流量195万m3,平均输沙量81万吨。二、水资源现状秦安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水资源,由降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三部分组成。(一)水资源量根据1956-2012年实测降水、径流和地下水位水量资料分析,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74.4mm,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资源十分贫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87亿m3,其中地表水3.46亿m3,地下水0.41亿m3。1、降水资源秦安地处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节受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降水稀少,夏秋季节随着东南季风的加强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移,降水逐渐增加。多年平均降水量474.4mm,最大降水量734.9mm(1961年),最小降水量为293.0mm(1997年)。多年平均降水总量(即动态降水资源量)为7.5亿m3,由此形成地表径流产生的自产水资源量为0.76亿m3。2、地表水资源秦安县行政区域与流域水系分界线极不吻合,因此地表水资源分为自产水资源和入境水资源两部分;自产水资源是降水后在地表形成的径流量,根据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径流系数0.1推算自产水资源量为0.76亿m3。入境水是由葫芦河及其支流汇入秦安县境内的河川径流量,根据秦安水文站水文资料演算为2.7亿m3。因此,秦安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46亿m3,其中葫芦河3.21亿m3(已包括清水河径流量0.36亿m3,显清河0.18亿m3),南小河0.12亿m3,西小河0.1亿m3,渭河支沟和散渡河支流径流量为0.03亿m3。3、地下水资源秦安县地下水资源主要贮存于秦安(兴国)、叶堡、安伏盆地和清水河、显清河河谷第四系全新统砂砾石层中,以潜水形成存在;根据地下水多年动态观测资料推算,总量为0.41亿m3,其中秦安盆地0.16亿m3,叶堡盆地0.09亿m3,安伏盆地0.05亿m3,清水河河谷0.06亿m3,显清河河谷0.03亿m3,梁峁沟壑区地下水资源为0.02亿m3。4、水资源总量及分区根据秦安县河流水系与水文地质特征,水资源共分七个区,即葫芦河干流区、清水河区、显清河区、西小河区、南小河区、渭河支沟区和散渡河支沟区。其中葫芦河干流区面积402km2,位于秦安县中部,入境水丰富,呈葫芦状自北向南分布的安伏、叶堡、秦安三个盆地地下水储藏条件好,水资源较为丰富,是秦安境内的富水区;其地表水资源量为2.67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0.28亿m3,分区总水资源量为2.95亿m3。清水河区位于秦安县东北部,面积316km2,由清水河河谷(古略阳川)及其支沟组成,分区地表水资源0.3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0.06亿m3,总水资源量为0.42亿m3。显清河分区位于秦安县西北部,面积366km2,由逯家河和郭嘉河两流域的县内面积组成,其干流河谷地带具有地下潜水贮藏条件,是分区农业生产和生活主要水源,分区地表水0.18亿m3,地下水0.03亿m3,总水资源0.21亿m3。西小河分区位于秦安县西部,由西小河河谷及其支沟组成,面积119km2,在下游干流河谷地带具有潜水含水层,但厚度小,面积不大,地下水资源并不丰富,分区内盐咸水分布广泛,水质较差,地表水资源0.1亿m3,地下水资源0.0195亿m3,总水资源0.1195亿m3。南小河分区位于秦安县东南部,由南小河河谷及其支沟组成,面积290km2,分区地表水资源0.1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0.0154亿m3,总水资源量为0.1354亿m3。渭河支沟区位于秦安县最南部,由渭河一级支沟组成,面积34km2,地形地貌支离破碎,海拔高,水资源少,分区地表水0.009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0.002亿m3,总水资源量为0.011亿m3。散渡河支沟区位于秦安县西北部,是渭河一级支流散渡河的上游源区,面积74km2,分区地表水0.021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0.0031亿m3,总水资源量为0.0241亿m3。(二)水环境与水质水环境由水与其汇集、运移、贮存的外围环境组成,是生态环境的子系统,是具体水质类型形成的基本依据。1、地表水环境与水质秦安县地表水环境主要是葫芦河及其支流清水河、显清河、西小河、南小河水体与其流经的河床共同形成,地形属川道河谷盆地,是人口密集和乡镇企业集中地带,天然水质属重碳酸钙类,离子总量在300-500ml/L之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污染较为严重,根据监测结果(县环保局2004-2007资料),葫芦河水质表现为由总磷、总氨严重超标形成农业灌溉用水劣Ⅴ类(310国道葫芦河1号桥采样),清水河、显清河为Ⅱ类。表1葫芦河水质监测结果表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监测结果PHCODmmCODLr溶解氧溶解氧BOD5氨氮总磷总氢氟化物硫化物310国道葫芦河1号桥2005.118.181.0620.597.300.600.460.0233.460.630.114310国道葫芦河1号桥2006.117.483.4073.53.2523.52.1350.2784.170.5160.75310国道葫芦河1号桥2007.38.372.917.45.683.442.430.2544.370.635未报出执行标准6-9≤10≤30≥3≤6≤1.5≤0.2≤1.0≤1.0≤0.22、地下水环境与水质地下水环境与水质由于受地下贮水岩土特性和补给因素的共同影响,自梁峁山区到河谷盆地区地下水质类型由重碳酸盐型转化过渡为重碳酸盐-氯化物型微咸、苦咸水。根据《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2005年3月),苦咸、微咸水分布在兴国、西川、叶堡、安伏、千户、王窑、王甫、郭嘉、魏店、中山、五营11个乡镇,涉及人口3.84万人,高氟水(氟超标)在全县17个乡镇都有分布,涉及人口14.25万人,受污染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莲花、五营、叶堡等乡镇,涉及人口2.051万人。(三)水资源利用现状近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水坚持以国家水利政策、法律法规与全县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形成了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水齐抓、滴水必争”的格局。1、供水量发展与结构变化全县各行各业供水发展与结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1)、供水量发展历程根据历史资料,1990年全县各行业总供水量2486.97万m3,2000年增长到3083.84万m3,增加了24%;年均递增2.4%,到2010年用水总量达到3361.38万m3,对比2000年增加了9%,年均递增1.8%。(2)、供水量结构变化总体上全县各行业供水结构呈现农业大县特征,在供水中占有极大比例,1990年一、二、三产供水分别为1865.23万m3、248.5万m3和373.05万m3,比例为75:10:15;到2000年一、二、三产供水分别为2096.67万m3、370万m3和616.67万m3,比例为68:12:20;2012年一、二、三产供水分别为2184.9万m3、605.05万m3和571.43万m3,用水比例为65:18:17。2、水资源供需分配与调控全县水资源供需分配与调控受资源匮乏的制约只能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来进行。分别取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表2秦安县1990年、2000年、2010年水资源供需分配统计表年份供水量(万m3)用水量(万m3)地表水浅层地下水集雨工程合计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农业合计蓄水引水提水199084.36319.051527.34556.222486.9739.38478.26114.722280.432913.59200070.28254.161648.85610.555003083.8470.86539.59281.52529.33421.25201035.92181.691815.4728.376003361.38120.8551.25329.42688.13689.55受全县水资源时空分布极其不均的影响,水资源供需分配与调控表现为三大特点:一是供需分配地域分布不均,表现在梁峁山区和川道河谷区差别极大。二是水资源调控能力不高,调控工程缺乏,全县蓄水工程仅有苏家峡水库一座,受淤积影响,其蓄水、防汛与灌溉功能大大降低,以葫
本文标题:秦安县河流水系与水资源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75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