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土壤修复实例工程案例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五里店厂区原址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承接单位:重庆大学报告人:孙阳目录项目概况场地修复评估污染土壤处置建议项目概况工程名称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五里店厂区原址场地环境风险评估(第二阶段)与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工程地址污染场地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77号异位修复场所:重庆长生桥生活垃圾填埋场厂区拆迁前卫星航拍图项目概况治理修复目标场地修复目标值:《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A级标准限值为主;修复后土壤满足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对于填埋废物的入场标准;总石油烃类污染物:浓度需低于《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A级标准限值(1000mg/kg)项目概况采样点:计布设127个采样点位,采集307个土壤样品修复治理标准:以污染物浓度低于或等于《展鉴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A级标准作为修复治理目标值。污染程度:42个监测点位共计75个土壤样品出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及总石油烃的超标现象,参照《展鉴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A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超标点位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1。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区域:原厂222车间表处理生产线、226车间电泳涂漆生产线;主要的总石油烃污染:原厂零部件机加厂房。项目概况污染范围:总计9225平方米,污染深度为0.5M-1M,污染土壤总量9075方。重金属污染范围:7025平方米,污染土壤总量6875方;总石油烃污染范围:2200平方米,污染总量2200方。实际开挖:总量10479方。重金属污染土壤7935方;前期甄别发现污染的建筑垃圾140方;总石油烃污染土壤及建渣2404方。场地修复后评估1、场地清挖后验收监测情况取土坑的条件坑底取样密度污染土壤取土坑,相同深度的坑底面积小于等于1000平方米。相同坑底深度的坑底平面取2个土壤样品。污染土壤取土坑,坑底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且小于等于3000平方米。相同坑底深度的坑底平面取3个土壤样品。污染土壤取土坑,坑底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相同坑底深度的坑底每1000平方米取1个土壤样品,坑底面积不是1000平方米整数倍的,剩余不足1000平方米按1000平方米计算。取土坑坑底样品取样的密度取土坑的条件坑边界(坑壁)样品取样密度污染土壤取土坑,取土深度小于等于3米。沿坑壁边界每40米取一个样品,坑边界周长不是40米整数倍的,剩余不足40米按40米计算。沿坑的深度方向每0.5米间距取一个样品,将所取的样品均匀混合后,作为一个坑边界(坑壁)的样品。污染土壤取土坑,取土深度大于3米。沿坑壁边界每40米设一个样品取样处,坑边界周长不是40米整数倍的,剩余不足40米按40米计算。沿坑的深度方向每2米作为一个取样段,在每个取样段,沿坑的深度方向每0.5米间距取一个样品,将所取的样品均匀混合后,作为一个坑边界(坑壁)的样品。坑的深度不是2米的整数倍时,剩余不足2米的按2米计算。坑边界(坑壁)样品取样的密度(1)采样密度场地修复后评估1、场地清挖后验收监测情况序号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及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1镉原子吸收法GB17140-1997原子吸收仪HWGZ-Y-0622铅原子吸收法GB17140-1997原子吸收仪HWGZ-Y-0623镍原子吸收法GB17139-1997原子吸收仪HWGZ-Y-0624铬原子吸收法HJ491-2009原子吸收仪HWGZ-Y-0625铜原子吸收法GB17138-1997原子吸收仪HWGZ-Y-0626锌原子吸收法GB17138-1997原子吸收仪HWGZ-Y-0627总石油烃气相色谱法HJ350-2007气相色谱仪HWGZ-Y-061检测方法参照《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50-2007)中所列方法:(2)分析检测方法检测分析方法设备一览表场地修复后评估根据《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50-2007)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两类:Ⅰ类主要为土壤直接暴露于人体,可能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的土地利用类型。Ⅱ类主要为除Ⅰ类以外的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如场馆用地、绿化用地、商业用地、公共市政用地等。标准分级: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分为A、B两级。A级标准为土壤环境质量目标值,代表了土壤未受污染的环境水平,符合A级标准的土壤可适用于各类土地利用类型。B级标准为土壤修复行动值,当某场地土壤污染物监测值超过B级标准限值时,该场地必须实施土壤修复工程,使之符合A级标准。符合B级标准但超过A级标准的土壤可适用于Ⅱ类土地利用类型。1、场地清挖后验收监测情况(3)验收监测标准场地修复后评估检测方法参照《展鉴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350-2007)和《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所列分析方法。本次评估采用单因子评价法,通过计算监测因子的单项标准指数,确定污染状况。单项标准指数定义为:其中,Sij为污染因子i在第j点的单项标准指数,单项标准指数在0~1之间为达标,大于1则为超标;Cij为污染因子i在第j点的浓度,mg/Kg;Csj为污染因子i在第j点的标准值,mg/Kg。1、场地清挖后验收监测情况(4)验收监测点位布设及监测项目(略)(5)评价方法siijijCCS场地修复后评估根据验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各样品污染物浓度均低于《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50-2007)中A级标准限值,单因子污染指数也均小于1,说明场地污染土壤已清运到位。1、场地清挖后验收监测情况(6)验收检测结果(略)(5)分析结果场地修复后评估2、污染场地修复后风险评估根据未来规划,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五里店厂区原址场地在完成修复治理后将作为商住用地进行开发。因此,有必要对验收监测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判定修复后的场地是否对人体存在潜在风险。(1)评估暴露模式分析评估主要依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版)中相关规定,该场地未来将作为商住用地进行开发,因此本项目评估场地的暴露模式选为土壤经口摄入、皮肤摄入、呼吸摄入及吸入室外室内空气中来自土壤的气态污染物五种暴露途径。场地修复后评估2、污染场地修复后风险评估(2)毒理分析场地健康风险评估中,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可分为两大类致癌风险(carcinogens)和非致癌性风险(non-carcinogens)。非致癌性风险是指有毒有害物质意欲对人体造成危害,必须有一个最小剂量(即阈值),当将进入人体的剂量小于该阈值时,不认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可探查到的危害。在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工作中,致癌风险斜率因子SF和慢性毒性参考剂量RfD0分别是计算风险值和危害商所需的必要参数。场地修复后评估2、污染场地修复后风险评估(3)风险评估结果(具体公式及计算略)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版)及《重庆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指南》(2010年版)中各污染物的毒理参数,以修复场地验收监测数据为依据进行的场地风险评估结果可以看出:修复后的场地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值均小于10-6,非致癌危害商均小于1;各样品中所有污染物累加致癌风险值均小于10-5,非致癌危害商均小于1。因此,修复治理后的场地能够满足居住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在日后的建设及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污染土壤的处置场地修复方法:异位修复为主体,将污染土壤先清理出场地,使污染场地尽早满足使用要求。污染土壤则运送贮存场进行处置。污染土壤修复方法:(1)采用稳定固化后安全填埋的方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处置;(2)采用生物通风的方式对总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处置;(3)对重金属和总石油烃混合污染的土壤先采用生物通风再稳定固化后安全填埋的方式处置。污染土壤的处置(1)总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前处理将清挖出石油烃污染土壤运送至污染土壤暂存区,土壤首先经过筛分将粒径较大的石块清除,再经过一定程度的破碎使得土壤达到相应粒径要求。使用机具对土壤进行混伴使其更加松散,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肥,进行充分混合后,将土壤导运至生物通风处理场地内。1、生物通风处置工艺分析污染土壤的处置(2)生物通风处理生物通风处理过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气提阶段,通过加气管使大量较高温度的气体进入污染土壤底部,气体通过土壤中空隙时,高温可使有机污染物气化,通过大量气流上升使得污染物随气体向上层流动,其中大部分低沸点、易挥发的有机物直接随空气一起抽出;高沸点的重组分污染物主要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为CO2和H2O。最终污染物随气体进入活性碳处理装置,污染物在活性碳装置内被吸附。第二阶段为慢速生物通风反应阶段,利用处置设施上表面布设的滴注管网保持一定速率向土壤中加入含有氮磷的营养液。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土壤中的菌种对总石油烃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污染土壤的处置(3)稳定化及安全填埋总石油烃污染土壤经过生物通风处理后,经采样检测达到相应标准后,可作为垃圾卫生填埋时的中间覆盖土进行安全填埋或在其他指定地点回填。对总石油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经生物通风处理达标后进行稳定化安全填埋。污染土壤的处置采用生物通风的方式对总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处置生物通风处置流程图生物通风设施的建设污染土壤的处置2、稳定固化处置流程土石分选污染土壤石块≥50cm安全填埋添加稳定剂混合搅拌反应/养护中间覆盖土取样检测未达标达标(1)机械铺设稳定化作业层(2)稳定剂的添加(3)处置药剂及污染土壤混伴(4)监测单位取样监测污染土壤的处置将处置合格后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为垃圾填埋场的中间覆土进行了安全填埋。处置后土壤进行安全填埋建议重庆长安厂五里店厂区内地形较为复杂,污染面积较大且污染土壤清挖区域较为分散,难免出现少量污染土壤遗留的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污染土壤对人体健康的风险:(1)在场地后续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若发现疑似污染物,需立即停止施工,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置;(2)开发过程中尽量防止扬尘、注意配备适当的施工人员防护设备(3)在最终的地面表层尽量采用混凝土、粘土等低渗透系数的材料进行覆盖。(4)场地上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建造要充分考虑减少污染土壤的影响。
本文标题:土壤修复实例工程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77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