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教学孙玲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系第八章教学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二、教学活动的本质与模式三、教学原则四、教学组织形式五、教学方法六、教学手段七、小学教学工作的实施一、教学的意义与任务1.教学的意义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在小学教育中,教学处于核心地位,对教育目的的实现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2.教学的任务(简答)(1)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避免两种倾向:将科学知识的学习狭隘化、对各门课程厚此薄彼(2)培养各种能力学习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健康态度、对社会的责任感二、教学活动的本质与模式1.教学活动的本质(重点、简答)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具有自己的特殊性。(1)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征。从这一根本特征出发,教学活动必须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识方式。(2)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具体表现为认识对象(书本知识)和认识方式(读书、听讲)的间接性。因此,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联系起来。(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领导下进行的。教师领导作用的发挥必须注意两点: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方式应当多样化。(4)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接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教学的教育应当成为教育者经常性的自觉追求。2.教学模式(1)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2)教学模式的种类①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赫尔巴特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齐勒尔、赖因“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苏联学者: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②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克伯屈(杜威的学生)“设计教学法”: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③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一次或几次)→作出结论联邦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在关于教育模式的研究中,最为全面、完整,从而影响也最为广泛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的成果,集中反映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三、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意义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的概念表明了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和和合规律性。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重点,填空、简答、论述、案例分析)(1)直观性原则定义: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运用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以获得感性经验直观手段的类型: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贯彻要求:①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②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③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2)启发性原则定义: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贯彻要求①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②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③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定义: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贯彻要求①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②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4)巩固性原则定义: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贯彻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保证巩固的科学性。③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④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业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定义: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贯彻要求①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③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6)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定义: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贯彻要求①坚持正确的方向。②严格遵守职业道德。③实事求是。④讲究教学艺术。(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定义: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贯彻要求①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②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③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④帮助学生总结收获。(8)因材施教原则定义: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提出的。“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贯彻要求①充分了解学生。②尊重学生的差异。③面向每个学生。闻斯行诸?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的教育贯彻了怎样的教育原则?(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四、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意义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了解,多选)早期:个别教学→近代:班级授课制→当代: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2.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1)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选择、填空)班级授课制的三个发展阶段①第一阶段夸美纽斯理论上总结论证基本确立②第二阶段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和阶段补充发展③第三阶段苏联教育学课的类型和结构更趋成熟(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班、课、时。①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②课: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连续而相对完整的小部分,每一小部分为一“课”。③时: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内进行。(3)课的研究与发展以系统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的课的分类①单一课: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测验课等。②综合课:一节中承担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任务,基本结构: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4)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①班级授课制使教学获得了较高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③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彼此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班级授课制的局限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地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形式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④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⑤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缺乏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1)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2)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熟背)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①组间同质,组内异质②设立小组目标③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④个人责任的明确⑤均等的成功机会(3)小班教学小班教学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普遍实行,许多国家在教育法中规定的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15-25人之间。今后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实行小班教学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分科任教年限②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4.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在复式教学中,教师为某个年级学生授课(称为直接教学),同时布置其他年级学生从事各种作业和练习(称为间接教学或自动作业)。目前,在我国部分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复式教学形式仍然存在。五、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2)意义人们普遍认为,同样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同一教学方法的不同水平运用,会导致差别极为悬殊的教学效果。2.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定义: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地位: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基本形式: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讲述: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等。讲读:教师利用教科书边读边讲。讲授法的优点: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讲授法的缺点: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较大。讲授法的应用要点①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②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③讲究语言艺术。④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2)谈话法定义: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基本形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谈话法的优点①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②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谈话法的缺点①与讲授法相比,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它需要较多的时间;②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因此,谈话法经常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使用谈话法注意要点:①做好充分的准备;②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③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3)讨论法定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基本形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优点:①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容易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②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缺点: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这需要教师加以注意。使用讨论法注意要点
本文标题:8-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85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