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 奋力突破瓶颈奋力跨越新天
1奋力突破“瓶颈”阔步跨越新天——“十一五”期间全县基础设施建设飞跃发展陵川是全省”两区“开发县(区)之一,属欠发达县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断头路、末梢电、边缘煤、工程性缺水”这种先天性不足的发展环境曾一度被陵川人民视作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为此,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坚持把改善陵川基础设施条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建成了以陵修公路、磨河集中供水、梅园街拆迁改造为代表的一批基础设施,有效地缓解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随着时间的更替,以及社会经济愈来愈快的发展速度的影响,全县基础设施再度面临升级换代的压力。新的重担就落在了“十一五”期间新一任领导班子的肩上。2006年,县委、县政府高屋建瓴,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战略措施,以改善基础设施为抓手,挤资金、上项目,从陵川的水、电、路、城建着手,大张旗鼓抢抓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中,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强基础、调结构、惠民生”的主题,把“强基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下大功夫解决“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优”的发展问题。“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有利时机,坚持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同步推进,着眼于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平台,持之以恒地加强以水、电、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6.22亿元,完成项目61个。相继铺开并完成了高陵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磨河供水工程改扩建工程、礼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实现了全县供水安全、校舍安全、乡村卫生院、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广播电视等“五个全覆盖”,逐步破除了长期以来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极大改善了制约陵川经济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2的滞后状况,全县的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增创了新优势。如今,古城陵川处处彰显着活力,散发着勃勃生机。便利的交通、安全充足的水、电,优美的城市环境处处展露着方便、快捷、高效的现代都市气息。优质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使广大群众深刻体验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繁荣、文明和进步。基础设施跨越式的发展为“十一五”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改善有效地调优了产业结构,促进了陵川经济的快速增长。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原孟电水泥有限公司)、晋城霖春镁业等一批大企业落户本地,成为陵川县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个新亮点,为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陵川的广大干部群众在新环境的感召下,处处争创先、人人言发展,自己动手、艰苦奋斗建家园意识蔚然成风,全县呈现出了齐心协力抓开放、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崭新格局。通衢坦途越天堑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经济运行的命脉,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十五”期间,陵川县交通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党全民总动员,大打农村公路建设攻坚仗。县域境内初步形成了区域公路网络化,旅游公路循环化,出境公路高级化,乡村公路水泥化的大交通路网构架,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切实加快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广大山区人民最切实地体会到公路进步带来的实惠。但同周边县、市比,与全国发达地区比,与快速发展的县域经济的需求相比,公路建设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高速公路、国道缺失,交通运输产业支持带动经济发展的效果不明显;断头路多、循环路少,出境公路通而不畅;道路等级低,通车能力差。“十一五”期间,陵川公路建设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优势。一是“区位”。陵川位于晋豫两省交界处,是山西沟通中原大地、直下江南的重要门户,是晋城向河南、河北、山东挺进的捷径。在国家经济向中西部倾斜的战略转移过程中,陵川横贯东西的优势突显。二是政策。列入3全省高速公路规划的高新高速公路横跨全县40多公里,他的建设将从时空上、区位上改变陵川使之与各大地区、各大城市快捷连通。同时交通部“五年千亿元”工程的实施,省“两区”政策的实施将为陵川改善县、乡、村道路建设提供极大支援。面对新挑战和机遇,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紧紧围绕“组织上保证高规格、规划上保证高起点、政策上保证高效率、资金上保证高投入、质量上保证高标准”,大打公路建设攻坚战,积极促进公路上等升级,实现路网结构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打破瓶颈路,在“通”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向“畅”的目标迈进。全县交通建设以构建“三纵二横,六环联结,十二出口”的大交通路网为主线,基本形成了“外接高速、内联乡村、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让山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缓解,更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内畅”——村通水泥路覆盖377个行政村“十一五”期间,全县村通水泥路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建设里程1300多公里,累计完成村通水泥路建设640.8公里(含街道里程),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83公里。目前,除古郊乡的抱犊村不具备条件外,全县377个行政村村通水泥路顺利实现全覆盖,城乡一体化公路路网格局由此形成。村通水泥路的实施,从根本上打破了多年以来阻碍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壁垒,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村通水泥路的建成,真正使农业变成产业、农村经济变成市场经济,农民群众能够真正走向市场,参与全县经济产业的发展。(照片:村村通相关;水泥路铺设现场)“外通”——公路网络构架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县公路交通网络顺利完成了“三纵二横、六环联接、十二个出口”建设目标。即贯通南北三纵:西纵线:改造长陵路,4提升陵沁一级路,全长50公里,全县一级。中纵线:起点苏家湾,经杨寨河、石掌至修武界云台山,全长65公里,全线二、三级。东纵线:起点浙水壶关界,经棋子山、九光、横水,至马圪当乡河南省界,全长65公里,全线二、三级。建成东西二横:即坪曲线和高陵新高速公路。构建六环联接:环线城环、环杨礼线环、环棋子山环、环附梁线环、环潞郊线环、环附夺线环。打通12个出口:长陵线北口、浙石线北口、坪曲线东西口、锡崖沟出口、马圪当出口、云台山出口、夺柳线出口、陵沁县南口、横杨线出口和高新高速公路东西口等。全县公路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2006年以来,全县公路建设通车总里程达到1572.7公里。先后完成了马圪当乡通油路、陵修路翻修改造工程、陵礼公路路面升级改造工程、夺柳线旅游公路改造工程,并于今年启动凤凰欢乐谷旅游公路改造,累计完成投资15380余万元,改造里程105余公里;参与建设的高陵高速路已完成投资21.2万元,2010年年底将实现小循环通车任务,待2011年陵川至王莽岭(省界)段也将建成通车后,从陵川乘车沿高速公路直达中原的梦想就将变为现实。高陵高速局域小循环的行成预示着陵川摆脱了“六县区中唯一不通高速”的帽子,成为连接晋城市联系中原地区的又一处交通枢纽。至此全县公路初具现代化格局。(照片:马圪当乡通油路;陵修路;陵礼路;路面改造;高速路)*交通重点项目陵修路路面改造工程陵修公路是我省连通中原的一条重要出境公路,兼有旅游、煤运、货运、客运等多重功能,公路全长57公里,总投资8000多万元。该公路改造完成后,彻底改变了原来路面窄、路况差等落后状况,进一步“拓宽”了陵川融入中原经济圈的通道,为上云台景区开发和凤凰欢乐谷景区上等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给沿线乡镇和广大山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环境。马圪当乡通油路通油路工程马圪当乡通油路是国债补助投资项目,又称石马路工程。该公路全长37公里,总投资3500多万元。2004年开5工建设,2007年被列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现石马公路已全线贯通,该公路不仅打通了陵川县通向中原的又一“出口”,也使黄围、古石等旅游区提高了通行质量,使陵川县路网结构更趋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村通水泥路工程在国家对农村公路大力扶持的有利时机和省委、省政府“全覆盖”的有利政策引导下,我县的“村村通”工程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目前,村通水泥路建设累计完成640.8公里(含街道里程),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83公里。至此,除古郊乡的抱犊村不具备条件外,全县377个行政村村通水泥路顺利实现全覆盖,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建设里程1300多公里,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公路路网格局。随着“全覆盖”工程的圆满竣工,全县的交通条件明显得到改善,为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陵礼公路路面升级改造工程陵礼公路是陵川县一条主要干线公路,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起点位于陵川县城,与陵沁线平交,止点位于礼义镇,与坪曲线、礼夺线相接,是陵川“三纵两横、六环联结、十二出口”公路网络构架的十二个出口之一。陵川县陵礼公路路面升级改造项目全长20.35公里,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7.5米,路面宽度6.5米,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日前共完成投资2463万元。历时两年于2010年11月全县贯通,陵礼路的全线贯通对带动沿线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资源开发,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陵高速公路工程高陵高速是继晋焦高速和晋济高速之后,第三条晋城和河南省对接的高速公路。高陵高速公路西起高平市常乐村,东至陵川县营盘村。晋豫交界处,与河南省在建的新乡至晋城高速公路相接,全长63公里。自礼义镇瑞马村进入我县,由西北至东南,横贯全县,长45公里。于2009年5月正式动工,至2010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艰辛而紧张的建设,至目前,除郭家川2#隧道右幅剩50米外,从高平常乐互通至陵川互通31.3公里,包括窄相大桥在内已全部贯通,其中路基工程全部完成,路面铺装完成90%,2010年年底小循环段将实现通车运营。6不竭动力贯城乡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我县电网结构更趋完善,为陵川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投资2.3亿元,礼义220KV、平城110KV输变电站,县城110KV变电站增容扩改,县城低压线路绝缘改造等一批新建和改造电力项目的完成投运,标志着陵川末梢电的历史一去不复返。2008年1月,棋源110千伏变电站顺利投运,基本解决了陵川东部山区的稳定供电工作,2010年以来,陵川电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首先,顺利完成了秦川220kV变电站、杨寨110kV变电站的启动送电工作,目前陵川境内有主网220kV站1座、110kV站4座、35kV站3座,网架结构更加坚强。其次,借助2010年—2012年农网三年改造升级工作这个契机,围绕陵川经济发展需求,高质量完成了陵川电网三年改造升级工作规划方案(其中包括对水电自供区的规划),确定了2010年1688万元的投资计划和项目,为进一步提升陵川电网供电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地促进了陵川地域经济的发展。(照片:礼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平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电力重点项目陵川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陵川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山西省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晋城市、陵川县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它的建设将进一步优化晋城地区220千伏电网供电网架结构。建成后将彻底解决陵川地区与外界相连的三条110千伏线路供电的“瓶颈”问题。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投资16545万元。平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平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晋城市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也是陵川县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使县城周边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工程总投资5700万元,于2009年3月开工建设,同年10月投入运行。7甘泉奔涌润古陵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所必须且其他物质无法取代的重要资源,陵川县是分布型特殊缺水地区,全县水资源分布“富在卫河、贫在丹河”、“富在山区、贫在平川”,且由于县城地处太行之巅,大量水资源分布在河流下游省界处和深山峡谷之中,决定了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是补给区,开发利用难度大。水资源贫乏成为过去乃至现在影响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建国以来,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陵川县开展了大规模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相对完善的水源和供水工程体系。经时间的洗礼,曾被称为全县最大供水工程的磨河集中供水工程由于运行年久,渠道和机电设备严重老化,年供水
本文标题:奋力突破瓶颈奋力跨越新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87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