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1980年以来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研究综述应用文的分类特点主题结构语言写作手法发展趋势等
1980年以来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研究综述:应用文的分类、特点、主题、结构、语言、写作手法、发展趋势等摘要关于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有大量论著分别从应用文的定义、分类、特点、主题、结构、语言、写作手法、功能、历史传统、发展趋势,以及应用文写作的思维方式和语境等方面作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撷取一些主要观点作一概述。1980年以来,学界从各个方面对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试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该研究的进一步开展理清思路。1关于应用文的定义何为应用文,这是研究者们首先关注的问题。吴金生认为,应用文体是依靠概念来直接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并服务于人们的社会活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的一种文章样式。[1]沈辉认为,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中办理公务及个人事务时所使用的一种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某种惯用体式的交际工具。[2]洪威雷说:“应用文是社会团体、政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处理公私事务而经常使用的具有某些比较固定格式的一种实用性文体。”[3]裴显生等认为:“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共事务或私人事务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章,包括机关应用文和私人应用文两类,或可称之为公务文书与私务文书。”[4]郭伟认为,应用文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应用文是指文学作品之外的一切实用文,狭义的应用文则专指个人、社会组织、团体、机关之间在公私往来过程中,用约定俗成或特殊规定的方式传递信息以资信守所形成的一种文字形式。[5]大多数研究者认可应用文具有特定的格式和实用价值两个本质特征,但吴金生认为,概念是应用文的本质特征。郭伟的定义则解决了新闻、学术论文等文体的归属问题。2关于应用文的分类应用文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分类应该遵循同一标准,但在实际分类时由于既要考虑各类应用文的特征,又要照顾实际分类工作的需要(比如编写教材),所以很难周全。研究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探索。吴金生把应用文分为以建立概念为主的应用文体和以运用概念为主的应用文体。[6]沈辉认为,应用文可依据应用场合、时效和对象划分为机关应用文、科技应用文、财经应用文、司法应用文、日常应用文(指专用书信、各种条据之类)。[7]刘兴基认为,对应用文体所包括的范围一般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认为应用文体主要是指公文、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广告、合同等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认为凡是文学作品以外的文章都应该称为应用文。[8]对应用文的分类并不仅限于以上观点,从近几年出版的各类应用文著作看,各家都很重视文体分类,这些分类各不相同,却都有一定的道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应用写作》一书中,应用文就是一个文体混杂的范畴,它包括“传记、学术论文、应试作文”等多种文体类型。造成分类不统一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是对现代应用文的概念及其外延认识不统一,其二是对应用文的文体分类标准认识不统一,其三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的应用文文种在不断产生。3关于应用文的特点关于应用文的特点,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应用文具有实用性和固定的格式。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应用文的种类越来越多,对应用文的特点也有了新的认识。有研究者认为,“应用性、体制性、说明性是应用文的基本特点。其他如观点的正确性,读者对象的明确性,作者权限的制约性,行文的时效性以及内容的真实性”虽然也是应用文的特点,但不是应用文区别于其他非应用文体的特点。[9]吴爱敏认为,当代应用文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实用性、科学性、社会性和时效性。[10]也有论者认为,对现代应用文性质的确定和分析可分为两个层面———本质属性(性质)和非本质属性(一般特性)。他们认为,应用文的本质属性是实用性,非本质属性是简明性、规范性、真实性、群体性、特定性、行业性、艺术性、交融性及其他属性。[11]洪威雷认为,应用文具有中介性、社会性、科学性三个本质特征。[12]也有研究者认为,好的应用文应该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完美结合。[13]4关于应用文的主题和结构应用文的主题是办事的主旨,也就是拟办事项的中心意图。有研究者认为,应用文的主题具有时代美、实用美、单纯美、新颖美等特征,[14]应用文的主旨要正确、单一。[15]彭海河等认为,现代应用文的结构特点是“板块整合分明;段落规范、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过渡多用惯用语,简明便捷”,而单从结构看,现代应用文可分为传统型、进化型和现代新生型三类。[16]李伟等认为,应用文同样存在着两个层次的结构,即表层的形式结构和深层的本质结构。[17]赵映诚认为,应用文的结构应包括应用文的外在格式、段层布局、逻辑构成等几个方面。此外,他还对应用文结构的任务、作用、应遵循的原则作了阐述。[18]5关于应用文的语言应用文的语言问题是研究的热点。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应用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和朴实、简洁和严肃。也有研究者提出不同看法。王莉认为,应用文的语言也要讲究生动性。[19]贺小亮提出了应用文话语柔性化的观点。他认为,应用文话语系统整体上呈现一种刚性风格,应用文话语柔性化是社会的客观需求。[20]此外,由于在任何场合任何语境都使用绝对精确的语言并不符合实际,所以应用文写作中常常使用模糊语言。汪云香不仅提出了模糊语言在应用文写作中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应用文写作中使用模糊语言的五种情况。[21]王春认为,应用文的语言是准确性与模糊性的统一、简洁性与严密性的统一、平实性与生动性的统一。[22]王琍娴对当代应用文语言的趋势作了预测,她说,当代应用文大量运用积极修辞手法,语言大大丰富,表现力大大增强,其语言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走向。她还对应用文语言发生变化的原因作了分析。[23]部分研究者则对句群、句式、缩略语等在应用文中的使用作分析,在比较的视域中探讨应用文的语言特点。6关于应用文的写作手法与普通写作相比,有关应用文写作手法的研究显得比较单薄。孟建伟在一篇论述应用写作教学内容改革的文章里列举了应用文写作的几种技法:总写与分写、分款与列项、分析与综合、分类与诠释、领句与属句等等。[24]张卉等对应用文写作中的过渡、照应等方法作了分析。[25]钟铭诚把应用文写作分成三种类型:固定性质的应用文写作、随意性质的应用文写作、例行性质的应用文写作,并针对这三类应用文写作分别阐述了炼意和选材方面的注意事项。[26]宋俊丽等把应用文写作材料分成两类:虚的材料和实的材料,并指出对这两类材料的运用规律———虚则实之,实则虚之。[27]李纯明提出,只有恰当处理应用文写作中的文字与思想、有我与无我、抽象与具体、审美与实用等几对辩证关系,才能写好应用文。[28]还有研究者提出用表格化方式写作应用文的思路。[29]7关于应用文写作的思维方式思维的逻辑性问题是制约应用文写作的瓶颈。有研究者认为,在加强逻辑训练、提高思维逻辑性的前提下,应用文的写作应做到:文章的结构条理清楚,段落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文章的内容讲究因果,材料能够证明观点;陈述的事项界限清晰,事项与事项之间不交叉。[30]应用文写作中是否需要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研究者认为,在总结、调查报告、广告等应用文的写作中也需要形象思维,并阐述了应用文写作中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31]覃可霖认为,在一部分应用文的写作中,思维的模式化、简明化趋势将进一步突出和强化,而演讲稿、广告策划、新闻等应用文体的写作需要创新思维。[32]袁智忠认为,应用文写作的思维模式以理性思维为主,兼及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33]林素真对如何把握应用文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研究。[34]关于应用文的写作框架,从其形成的先后顺序看,应包括意念框架、简略框架和详细框架三种。袁士祥论述了应用文框架的建构与突破问题。[35]8关于应用文写作的语境应用文写作的语境问题也是受关注的领域。有研究者认为,应用文写作既有宏观语境,也有微观语境,在一定的宏观语境条件下,拟稿者应针对写作者的情况与需要、阅读者的情况与需要、干扰者(竞争者)的情况与需要,遵循特定的规范格式,为实现特定的写作目的与意图而采取最佳的写作策略,也就是选择最佳的写作内容和表达技巧。[36]黄文贵等认为,应用写作语境可以分为篇内语境、情景语境、话语范围、社会文化语境四种,语境对应用文写作具有制约作用。[37]9关于应用文的功能洪威雷认为,研究应用文的功能应当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如此才能看清应用文写作过程的根本属性以及应用文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应用文不仅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发展生产力的推动者;应用文不仅与制度变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是制度创新的介质。[38]陈龙认为,应用文的语篇功能是指应用文写作本身前后连贯,并与语境发生联系的功能。应用文的语篇功能是与宏观篇章、微观词语和逻辑规律紧密相连的。应用文写作是一种社会行为,是社会语境中的一种社会实践,具有互动性。应用文的语篇功能具体表现为阐释现实、创造概念、认同作用、宣传作用。[39]10关于应用文的历史传统对应用文历史传统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我国古代应用文理论的梳理,二是对应用文名篇的赏析。在对我国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的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有李凯源的“中国应用文发展史系列论文”(《天津商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1988年第4期、1989年第1期、1989年第2期),刘壮的《古代应用文概念的由来和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和《论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的形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刘壮在其文章中论及,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形成于汉魏六朝,但是由于对文学作品与一般文章(包括应用文)之间差异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此人们对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还缺乏整理。汉魏六朝时期对应用文的功用、文体辨析、写作规律等有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清楚地呈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轨迹。这些研究关注我国古代应用文的源流和历史,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应用文写作传统具有开创性意义。刘壮认为,刘勰的《文心雕龙》高度评价了文章的社会政治功用,对于文体研究有明确的系统理论,对于前人的文体研究方法及其成果有继承也有鉴别,对大量的应用文体裁写作规律进行了个别论述。有关《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还有不少,以此为论题的论文有11篇,另有3篇学位论文关注这一领域。一般论者致力于研究我国古代应用文的审美特征,而蔡安延和赵华则深入分析了我国古代应用文审美特征形成的原因(《再论中国古代应用文审美特征形成的原因》,《榆林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由山河、李耀臻、李淑先编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应用文章名篇赏析》,是国内第一部译介、品鉴中国应用文章遗产的论著,但有关这方面的论文还是太少。11关于应用文的发展趋势余国瑞对应用文的规范化工作作了深入的研究,他在分析我国应用文法规化和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应用文规范化建设的若干建议。[40]侯灵战认为,应用文写作的标准化趋势主要体现为主体信息的结构程式化,相关辅助信息剥离并有稳定格式,表述表格化,写作模板化、软件化等。[41]陈祖芬等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应用文计算机辅助写作的研究以及应用文模板软件的开发。这方面的成果见诸以下文章:陈祖芬等的《应用文模板软件内容选例的优化》,刊于《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张菁等的《应用文模板软件现状、问题及研发建议》,刊于《办公室业务》2010年第6期;陈祖芬等的《应用文格式与内容模板软件功能需求调研及设计思路》,刊于《档案学通讯》2009年第5期;陈建辉等的《应用文格式与内容模板整合开发研究》,刊于《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4期;陈祖芬等的《应用文软件内
本文标题:1980年以来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研究综述应用文的分类特点主题结构语言写作手法发展趋势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89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