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华师大版七下科学第一章-水综合-走进重高知识点梳理
七下科学走进重高知识点梳理1第一讲地球上的水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一、地球上水的分类1.海洋水占全部水量的96.5%。海水中含有油大量的盐类物质,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35g。2.陆地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3.5%,其中约1%未陆地咸水,剩下的2.5%为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沼泽土壤等浅层地下水,它们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大气水的总量相对于海洋水和陆地水来说,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能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和地球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二、水对生命的重要性1.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由于不同生物的生理结构特点不同,所以不同生物的身体中含水量不同。2.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植物的含水量有很大不同。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为了保证健康,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平均每天需饮用2-2.5L水。三、地球上水的循环1.一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海洋之间的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1)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之间发生密切的联系;(2)使海洋源源不断的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2.二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之间的水循环;(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之间的水循环)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80%以上的淡水资源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及其以南地区,但这些地区的耕地面积只占了全国的36%,大部分地区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夏季。我国有400多个城市面临着水荒,而且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的1/4,因此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夏秋丰富,冬春欠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2.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各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差异大。3.当排放到水中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并且造成了危害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叫做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原因有: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染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在农田中使用过量的农药化肥,且渗入土壤水和地下水中;任意堆放垃圾,经过雨水把有害的物质带入河水中。4.有些河流湖泊中有大量的藻类和浮萍,这是因为流入大量的污水(或化肥)后,使得水体丰富营养化,引起的水生植物的过度繁殖,而水生植物死亡后分解消耗氧气,从而使水体出现缺氧状态,导致鱼类大量死亡。5.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制定和颁布相应的法规,加强监管.2)工业“三废”需经过净化处理,达到排污标准才能排放.3)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4)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才能排放。5)改用无磷洗衣粉,防止水体富营养化。6.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目前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不均匀,主要是在地表径流的输送和局部地区施加影响,例如:(1)改变水的时间分布(修建大坝,植树造林等)。(2)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七下科学走进重高知识点梳理2第二讲水的组成及三态变化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水电解器的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使火星的木条复燃,水电解的负极产生的氢气是氢气。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质量比为1:8。2.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水的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实验结论:水是由氧和氢组成。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我们把某种固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我们把液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凝固点。2.根据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不同特点,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的固体,即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没有熔点)的固体叫做非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3.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的特点。异同名称晶体非晶体相同点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液态的吸热熔化过程不同点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晶体在熔点时熔化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是否改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断升高。图像三、液化与汽化1.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可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类型。1)蒸发是指液体表面进行的,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①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②液体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大,液体蒸发越快。④液体自身的性质。如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质量的酒精要比水蒸发快的多。⑤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方的气压有关,减小气压可加快蒸发。液体蒸发时会从自身和周围环境中吸热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所以蒸发有制冷的效果。七下科学走进重高知识点梳理32)沸腾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持续加热,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沸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液体,其沸点不同,沸点的高低还与液体表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3)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汽化方式蒸发沸腾相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发生部位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剧烈程度缓慢平和剧烈温度条件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达到特定温度(沸点)才能发生。温度变化自身及周围环境都会降温,有制冷作用温度不变(等于沸点)4)水的沸腾图像的特点:沸腾前水温一直升高,开始沸腾后,水温不在升高。注意点:在水沸腾前会出现从下往上越来越小的气泡,而在水沸腾后,则会出现从下往上越来越大的气泡。2.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液化时气体会放热,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四、升华和凝华⒈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升华时固体会吸收热量。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可以变干,放在衣柜中的蟑螂丸会变小,电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等,都属于升华现象。⒉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时气体会放出热量。自然界中霜的形成,冬天窗玻璃内表面结的“窗花”等,都属于凝华现象。五、水在三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六种物态在相互转换过程中,按照吸、放热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吸热的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另一类是放热的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六、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⒈云:空气里还有水蒸气,当含有许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就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滴和小冰晶积聚而形成云。⒉雨:高空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大就会下落,低纬度地区一般都是直接形成降雨而中高纬度地区的降雨是云层中的小冰晶在落地之前熔化成液态水而形成的。⒊雪:当高空的温度很低时,小水滴凝固,降落到地面而形成雪。⒋露:夜间的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草木、石块等物体表面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露。⒌雾:没有风时,丰富的水蒸气在地面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而形成雾。⒍霜: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就会凝华而形成霜。七下科学走进重高知识点梳理4第三讲水溶液和溶液的配制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⒈溶液⑴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态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液体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常用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丙酮等物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如食盐水溶液中的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⑵当水和其他液体相互溶解时,一般把水看作溶剂,其他液体看着溶质。⒉悬浊液和乳浊液⑴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所形成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常见的悬浊液有石灰水、泥水、血液等。⑵小液滴悬浮在液体里所形成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常见的乳浊液有牛奶,肥皂水等。注意点:①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于浊液,他们久置换后易分层。②浊液中的物质的颗粒远大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他们分散不均匀,而且不稳定。⒊其它溶剂⑴溶质对溶剂是有选择性的,虽然水是一种常见的良好的溶剂,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溶剂,其他长期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⑵当两种液体(水除外)相互溶解时,通常把溶液里含量较多的一种叫做溶剂,把含量较少的一种叫做溶质。二、溶液的配制⒈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点:⑴溶液是否饱和有两个前提条件,①一定温度,②一定量的溶剂。⑵饱和溶液是对某种溶质而言的,如果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来说是饱和的,即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则仍可溶解。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适用于大多数物质)⒉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⑴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注意点:①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②溶解度的单位为g,其严格的格式应该是g/100g(溶剂)。⑵以温度为横坐标、以溶解度为中纵坐标形象的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图线叫做溶解度曲线。七下科学走进重高知识点梳理5注意点: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等。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气体物质等。⒊溶质溶解于水,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有明显的放热或吸热现象,如氯化钙、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氨溶于水吸热有些则温度变化不明显。⒋溶质的质量分数⑴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这是科学上常用的表示溶液的组成的方法。⑵计算公式注意点: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②有关稀释溶液的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溶液稀释前后的溶质质量不变。⒌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⑴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⑵称量(固体:用天平量取,液体:用量筒量取)⑶溶解(溶液配制完成后装瓶,并贴上标签)⒍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⑴固体药品的使用方法①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药品。装入试管时,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入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立起来,使药品落入试管底部,或将试管水平放置,把粉末状药品放在纸槽中,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竖立起来,使药品落入试管底部。②坏账药品先将试管水平放置,然后用镊子把块状药品放入试管口,再缓慢竖起试管,使药品慢慢滑入试管底部。⑵液体药品的取用:先将细口瓶的瓶塞取下,倒放在桌上,然后一只手拿着试剂瓶,另一只手斜持着试管,将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药品缓缓流入试管。当所需药品使用完毕后,立即盖紧瓶盖,放回原处,并使瓶上标签朝外。注意点:①使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要选用合适量程的量筒。②倒液体药品时,瓶上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被留下来的药品腐蚀。七下科学走进重高知识点梳理6能力提升第12讲水和水溶液专题一、水溶液1.溶解度与溶解性1)物质的溶解是一个定性的概念,指物质在溶液中大致的溶解能力,常被忽略的分成易溶,可溶,微溶,难容。而物质溶解度是一个定量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如图所示。2)固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及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有关。气温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2.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体现了各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溶解度曲线中“点”的意义。①图中的A点处与溶解度曲线上,说明在温度为t2时溶液正好饱和。②图中的B点位于上方,表示溶液在温度为t1时已饱和且有溶质剩余,要想剩余的溶质全部溶解,可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③图中的C点处于曲线的下方,表示溶液在温度为
本文标题:华师大版七下科学第一章-水综合-走进重高知识点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96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