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案-4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案4授课班级:建工1301-1304、监理1301—1302、造价1301-1304、矿产1301、地质1301、建电1301、建设1301、建消1301、建装1301、房估1301。授课日期:2014-9-29---2014-9-30、10.8—10.11。授课学时:2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课题:第三章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本次课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述、讲解、讲演的方式,向学生描绘情况、叙述事实、论述原理和阐明规律,并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2、案例教学:在讲授的过程中,穿插实例介绍与分析、课堂小讨论、课堂小实训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3、课堂讨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社会热点问题以及身边熟悉的事件进行讨论目的要求:了解“民族”概念和形成的时间、条件。熟悉民族形成、发展过程。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意义。认清民族与国家的区别和联系。重点: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及其含义。难点: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意义。民族与国家的区别和联系。教学内容:第一节民族一、“民族”概念的出现及含义的演变(一)西方的民族概念(二)中国古代的民族概念(三)近代以来“民族”一词在我国的广为使用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广为使用自19世纪末开始,且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潮的兴起、民主革命的进程、中华民族的觉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882年,王韬在《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中率先使用“民族”一词。尔后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李达等人也广为使用,并有不同的解说。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1、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概念的提出2、列宁对民族概念的理解3、斯大林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民族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认真总结、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最后写成《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1913)、《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1929),概括性地提出了较科学和完善的民族定义: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方法2案例教学—1、古希腊的《荷马史诗2、《左传》方法1课堂讲授——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时间分配1010152005年5月民族工作会议上的民族定义: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1、民族的构成要素◆共同历史渊源:◆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心理认同:◆共同心理素质2、民族与其它共同体的区别(一)民族与种族的区别(二)民族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三)民族与阶级的联系和区别第二节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一、民族形成的时间和基本条件1、民族形成的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后发生的两次社会大分工---阶级--国家--民族。2、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1)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2)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逐渐向民族的地缘关系过渡为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国家政权的建立为某些大的民族的形成起了政治纽带的作用。3、民族形成的基本过程在人类社会的童年,即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存必须依赖于自然的赐予,人们只能使用石器和弓箭,靠集体采集和狩猎生活。在这种条件下形成“原始群”。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萌发了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人们逐渐地稳定的定居下来,于是出现了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随原始社会晚期金属工具的使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及交换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两次社会大分工。一部分部落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中过上了“以农为本”的生活;一部分则在广阔的草原牧场发展畜牧业,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于是,形成了最初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4、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原始群——氏族——胞族——部落(血缘部落—地区部落)——部落联盟——民族。二、民族的发展1、民族发展的规律民族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所制约,社会发展决定民族发展。民族从产生到发展,消亡,总的一般性过程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序列相一致的。2、制约民族发展的因素(1)民族发展的内因:(2)民族发展的外因: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方法2案例教学—畜牧经济类型——哈萨克、蒙古、藏族等方法1课堂讲授——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民族形成时间图表方法2案例教学—满族的形成过程方法1课堂讲授——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民族形成规律图表101010◆民族常态发展:◆民族异态发展:◆民族的跳跃性和跨越式发展:4、民族发展的类型和趋向(1)前资本主义民族(包括奴隶制民族、封建制民族);(2)资本主义民族;(3)社会主义民族。三、民族的消亡1、民族消亡2、民族同化:3、民族分化4、民族组合四、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意义第三节民族与国家一、民族与国家的区别1、形成的基本要素:6个;人口,领土、主权、政府2、政治实体侧重点:文化色彩;政治色彩3、稳定性:稳定;不稳定(前苏联、南斯拉夫6、捷克斯洛伐克2)4、疆域分布:民族聚居可杂居;神圣不可侵犯5、消亡过程:二、民族与国家的联系1、民族的形成与国家的形成、发展有一定的联系。2、从表现形式来看,国家总是由一定的民族构成,没有民族的国家是不存在的。3、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以及该国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4、从国家与民族的相互作用来看,一个国家疆域的开拓和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是这个国家内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方法3:课堂讨论:匈奴、鲜卑、契丹等族的受到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逐渐地接受了汉族的文化,最后丧失了本民族的特征,成为汉族的一部分方法1课堂讲授——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作用。10105【板书设计】“民族”概念的出现及含义的演变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四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六基本要素)民族形成的时间和基本条件民族的发展民族的消亡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意义民族与国家的区别民族与国家的联系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民族的形成民族与国家【课后评注】
本文标题: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案-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599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