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宁夏回族的宗教与文化习俗
宁夏回族的宗教与文化习俗宁夏党校马晓梅一、宁夏回族概况二、宁夏回族的宗教与文化习俗三、如何看待和适应文化差异基本问题一、宁夏回族概况(一)回族的族称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一般认为,“回回”一词作为民族群体的称呼,最早见于北宋哲宗元佑年间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是“回纥”、“回鹘”的转音,“回讫人”(回鹘人)唐代以来居住在安西(今新疆南部及葱岭以西部分地区)一带。元朝时,“回回”一词成为伊斯兰教信仰者的通称,在多数情况下和“穆斯林”同义,元末明初“回回”一词和“教”联在一起,称“回回教门”、“回回教”。清代,泛称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为“回”,以宗教作为民族的标志。1956年,国务院发出通知,确定不要称“伊斯兰教”为“回教”,一律称“伊斯兰教”。(二)宁夏回族的族源和历史1、唐宋时期回族的先民初入中国,但当时落户中国的穆斯林主要集中在都城长安及沿海广州、泉州、扬州及海南岛一带,被称为“蕃客”,其中可能有少数落居宁夏。2、五代至宋辽金夏时期由于南海诸国伊斯兰教的传入,“南番回回”来华定居的逐渐增多。但是由于当时西夏信奉佛教,伊斯兰教的东渐遇到了阻力。3、元代元代时随着蒙古军的西征,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不断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中国甘肃河西、宁夏、河南、山东、河北一带,以及云南等地。“元时回回遍天下,至是居甘肃者尚多。”蒙古军西征明代三百年中,宁夏地区的回族进入了稳定繁衍的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各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成为西北较集中的回族聚居地。回回作为一个民族正式形成。4、明代到了清初,宁夏回族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影响整个西北政治经济局势的重要力量之一。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宁夏是主要地区之一,起义遭受残酷镇压后,封建统治者采取“涣其群,孤其势”的报复性惩罚措施,强行划置区域,迁徙回民到偏僻地区。左宗棠5、清代民国时期的民族政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中国共产党所推行的民族平等政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西征红军在途经宁夏地区时制定了《总政治部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对回民之三大禁条、四大注意口号》、《回民工作守则》、《回民自治纲领》等一系列尊重回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方针政策,还进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实践,建立了豫海回民自治政府和单家集回民自治政府,在这一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回汉人民和睦相处,充分行使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6、民国时期豫海回民自治政府豫海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旧址汉语、阿拉伯语并用党徽、五星共映的政府印章二是国民党所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自1929年11月起马鸿逵在任宁夏省主席的十七年间,认为回族“是一种宗教,不是一个民族,认为和汉人皆是‘炎黄子孙’,而信奉的宗教不同而已。”但也有一些开明人士,如冯玉祥、吉鸿昌。马鸿逵考虑到回族的人口与回汉民族关系,中央决定在甘肃省东部成立一个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4日至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宁夏是我国最大回族聚居区,截至2009年底全区总人口6252023人,其中回族人口2251503人,占到全区总人口的36.01%,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5。同时,宁夏又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回族外境内还有满、蒙古、东乡、维吾尔等少数民族45个,人口48260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77%。(三)宁夏回族人口(四)宁夏回族的分布1、从地域分布来讲,宁夏回族的分布由北往南依次递增,即宁夏北部黄河灌溉的川区是回族分布相对较少的地区,而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则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石嘴山市的回族人口和构成(2009年)地名人口数比重石嘴山市14868620.45%石嘴山5755912.80%平罗9112732.83%银川市的回族人口和构成(2009年)地名人口数比重银川市44808026.33%银川23434422.15%永宁3993319.24%贺兰5143825.65%灵武12236551.95%中卫市回族人口及比重(2009年)地名人口数比重中卫市37769133.19%沙坡头区205265.09%中宁县6868221.21%海原县28848370.18%吴忠市回族人口及比重(2009年)地名人口数比重吴忠市68362851.27%利通区22138858.06%红寺堡9270260.60%青铜峡市4921117.79%盐池县40062.59%同心县31632185.99%固原市回族人口及比重(2009年)地名人口数比重固原市59341843.91%原州区18494346.25%西吉县23710455.74%隆德县1711710.02%泾源县8377375.87%彭阳县7048128.78%2、从城乡分布来讲,宁夏回族居住在农村的多,城市的少。3、宁夏回族尤其是乡村回族,多围寺而居,自成聚落,形成一个个明显的聚居群落或小的聚居点。二、宁夏回族的宗教与文化习俗(一)回族文化的总体特点1、多元性:回族文化既承载着伊斯兰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丰厚营养,两大文明共同塑造了回族独有的民族气质、个性和文化内涵。2、宗教性: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凝聚和纽带的作用,是回族风俗习惯的根基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同时还渗透在回族文化的其他方方面面。(二)宁夏回族的宗教信仰1、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1)伊斯兰(a1一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与伊斯兰“Islam”是同一个词根)。(2)伊斯兰教的基本派别伊斯兰教主要分为逊尼和什叶两大派系两派的分岐不在教义方面,而在于谁是穆圣的合法继承人上什叶派:只有穆圣的女婿兼堂弟阿里及其直系后裔(即穆罕默德·哈希姆家族)才是合法的继承人逊尼派:哈里发只是信徒的领袖,无论是谁,只要信仰虔诚,都可以担任哈里发(继任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领袖的人)(3)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即“清真言”。清真阿拉伯语中没有对应的“清真”一词,它来自古代汉语。“清真”二字最早见于唐李白的诗句“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是指“自然质朴纯洁,摒弃雕琢”。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喜欢用“清真”一词来写诗,道教也以“清真”来命名自己的寺院,比如“清真观”。宋元时代,伊斯兰教在中国尚无固定的译名。穆斯林根据该教崇尚清洁、信奉真主之义等特点,多选用清真、清净一类词译称伊斯兰教或该教的礼拜寺。明太祖朱元璋写的《御制至圣百字赞》,称赞伊斯兰教“清真”,到了明代中叶,自称回族的穆斯林才逐渐垄断了“清真”一词。认为“清”是指真主“超然无染、不拘方位”,“真”是指“真主永存、独一至尊”。《御制至圣百字赞》明太祖高皇帝敕建礼拜寺于金陵(今南京净觉寺)“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授受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宰,嘉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孽。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4)伊斯兰教的信仰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信前定。实践部分包括伊斯兰教徒必须遵行的善功和五项宗教功课(简称“五功”),即“念、礼、斋、课、朝”。六大信仰信安拉: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信天使: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无形妙体,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国和地狱,并向人间传达安拉的旨意,记录人间的功过。信经典:《古兰经》是一部示启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信先知:《古兰经》中曾提到了许多位使者,其中有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萨、尔撒等,最后一位是最伟大的先知穆罕默德。信后世:整个宇宙及一切生命,终将有一天全部毁灭。然后安位使一切生命复活,并接受安拉最终的判决:行善的人将进入天堂,永享欢乐;作恶的人将被驱入地狱,永食恶果。信前定: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唯有对真主的顺从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愿。五大功课念功:信仰的确认。即念清真言,这是信仰的表白,当众表白一次,名义上就是一名穆斯林了。礼功:信仰的支柱。每日五次礼拜,每周一次的聚礼拜(即主麻拜),一年两次的会礼拜(即古尔邦节和开斋节的礼拜)。斋功:成年的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的莱麦丹月“回历九月”,白昼戒饮食和房事一个月。黎明前而食,日落后方开。穆斯林每日的五次礼拜晨礼:波斯语称“邦答”,时间是从拂晓到日出。晌礼:波斯语称“撇什尼”。时间是从中午刚过到日偏西。脯礼:波斯语称“底格勒”。时间是从日偏西至日落。昏礼:波斯语称“沙目”。时间宵礼:波斯语称“胡夫坦”。时课功:是对占有一定财力的穆斯林规定的一种功修,认为财富是真主所赐,富裕者有义务从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中,拿出一定份额(“营运生息”的金银或货币每年抽百分之二点五,农产品抽十分之一,各类放牧的牲畜各有不同的比例),用于济贫和慈善事业。朝功:是指穆斯林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麦加履行的一系列功课活动的总称。伊斯兰教历的每年12月8-10日为法定的朝觐日期(即正朝)。在此时间外去朝觐为“副朝”。完成朝觐功课的穆斯林被尊称为“哈只”。2、伊斯兰教在宁夏的传播伊斯兰教以穆斯林移民的方式传入宁夏元代:统治者多信奉喇嘛教,但对伊斯兰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元初时宁夏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伊斯兰教徒居住。元代忽必烈的孙子安西王阿难达驻守唐兀惕(西夏)皈依了伊斯兰教,跟随他15万蒙古军中的绝大部分也改奉伊斯兰教,对伊斯兰教在宁夏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明:教坊制、经堂教育清初:门宦制度3、宁夏伊斯兰教的教派门宦宁夏是伊斯兰教教派和门宦的主要基地,共有格底目、伊赫瓦尼、赛莱菲耶三个教派;有哲赫忍耶、胡夫耶、嘎德忍耶三大门宦。格底目:意为“古老”、“陈旧”,又称尊古派或老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形成的一个教派。遵循逊尼派的正统信仰修持,同时在宗教礼仪中引入了不少汉族的风俗习惯。伊赫瓦尼:意为“兄弟”。是中国伊斯兰教中的“遵经派”,19世纪末创立,主张“尊经革俗”、“凭经立教”。赛莱菲耶:意为尊崇前贤者,受沙特瓦哈比派的主张影响而形成,又因礼拜时抬3次手,故又有“三抬”之称。宁夏伊斯兰教门宦伊斯兰教苏非主义派别及所属各支派在中国回族穆斯林中的通称。各门宦都设有老人家,或教主。教主设有道堂,在其中修行讲道。教主一般是世袭的,也有传贤的门宦的信徒都崇拜拱北(教主的墓庐)胡夫耶:阿文意为“低声的”,即低声念诵“迪克尔”(赞颂词),故又称其为“低念派”。宁夏虎夫耶门宦下又分鲜门、洪门、通贵等。哲赫忍耶:阿文意为“公开的”、“高扬的”,在道乘功修中主张高声朗诵“迪克尔”,故又称为“高赞派”、“高声派”。宁夏哲赫忍耶门宦下又分沙沟、板桥、新店子等。嘎德忍耶:阿语意为“大能者”,也是伊斯兰教四大苏非学派之一。在宁夏嘎德忍耶门宦下又分为祁门、韭菜(九彩)坪、明月道堂等支系。嘎德林耶有出家习俗,在出家人中选出一位“当家人”,是该门宦显著特征。宁夏各门宦拱北青铜峡鸿乐府拱北(哲赫忍耶沙沟)同心洪岗子拱北(虎夫耶洪门)海原县九彩坪拱北嘎德忍耶1、社交礼仪(1)见面礼:回族见面时,一般要互致“色俩目”(安色俩目尔来一库目),这是阿拉伯语,意为“愿真主赐福于你”。互致色俩目时有先后顺序。(二)宁夏回族的风俗习惯(2)待客礼:“尚右”:将客人让到右座,并以辈份、年龄为序,长者在先,晚辈在后。“忌反”:给客人添水、搛菜时,最忌讳反手拨、倒。2、人生礼仪(1)命名礼:婴儿在出生的当天或者三天之内须请一位阿訇举行命名礼,阿訇一般会对着婴儿的耳朵念“邦克”和“清真言”,若是男孩便在左耳朵里吹一口气,若是女孩在右耳朵里吹一口气,其意为“婴儿一生下
本文标题:宁夏回族的宗教与文化习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021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