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机构定价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1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机构定价机制的调查与思考摘要:利率市场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我国金融间接调控的关键,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机构定价能力逐渐提高,为探索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增强对利率市场化适应性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辖内金融机构定价机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适应性一、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逐步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从1996年起,中央银行先后放开了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和银行间市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放开了境内外币贷款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试办人民币大额协议存款;逐步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2间。尤其是2004年10月29日放开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2.3倍,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实行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2006年以来,各级人民银行通过下发贷款利率定价模版、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不断督促指导各金融机构完善利率定价机制。2007年,开始逐步培育市场基准利率Shibor,研究贴现利率、债券利率等利率品种在Shibor基础上加点形成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加大对Shibor的宣传、培训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Shibor在市场化产品定价中的运用范围,推动其内部定价逐步与Shibor结合。二、金融机构定价机制渐趋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不断增强,定价机制渐趋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组织架构基本确立,为科学定价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各商业银行相继开展了以加强“扁平化垂直管理”和“条线化专业经营”为核心特征的组织架构变革,新的组织结构体系初步成型。一是业务经营上力求形成“条线化”的架构,突出业务条线的集约化经营和集成化管理功能;二是内部管理构建“垂直化、专业化”的架构,突出管理支持和运营上的集中化、专业化管理职能。三是充分发挥各个专业管理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通过流程和机制建设形成管理上的合力。比如招商银行太原分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是其辖内利率3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计划财务部是分行辖内利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和总行制定的各项利率政策和管理规定;制定辖内各项业务的利率管理细则,并负责组织实施。(二)利率授权管理较为成熟,确保利率定价流程顺畅。目前,各商业银行基本实行利率定价总行集约管理,分级授权的管理方式。按照总行、业务条线、分行等层级分别设定利率管理权限,各业务条线和各分行可在自身的权限内制定实施细则加以贯彻落实;对于管制利率项下的各类资产负债业务,总行要求各分行必须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存、贷款利率上下限标准及浮动范围执行,不得突破,对于市场利率项下的各类资产负债业务,各分行按照总行颁布的上下限标准及浮动范围执行,特殊情况下确需突破的,应按照全行利率授权管理程序,事先上报总行相应的业务条线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三)利率管理原则合理,定价更为科学。利率管理普遍实行“科学定价、分类指导、分级授权、灵活调整”的原则。“科学定价”是指全行本外币各项业务的利率管理规定由总行统一制定,产品利率以FTP价格(人民币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为定价基础,综合考虑各项成本收益等因素确定;“分类指导”是指根据国家政策差异和管理需要,对全行本外币各项业务进行分类管理和价格指导;“分级授权”是指依据总行现行管理体制,按照总行、业务条线、分行等层级分别设定利率管理权限,各业务条线和各分行可在自身的权限内制定实施细则加以4贯彻落实;“灵活调整”是指总行根据市场情况和全行业务发展的状况对各项业务的指导利率及时进行调整。(四)利率管理的风险溢价意识增强,差别定价能力提升。调查显示,各商业银行利率管理的风险溢价意识增强,差别定价能力提升。比如工行、华夏银行等主要根据客户的贷款类别、信用等级、担保方式和计结息方式确定利率浮动系数,最终确定利率水平。民生银行贷款业务遵循依据风险与收益匹配,风险与资本耗用相匹配的原则,对三类客户实施差别定价,对风险较低,收益较高、资本耗用较低的鼓励类客户,原则上可采取基准或下浮优惠利率;对于适度支持类客户,视其信用等级、风险缓释措施,给予基准或基准上浮10%的贷款利率;对于不鼓励类客户,利率至少上浮10%。(五)地方法人机构常抓不懈,探索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新思路。以山西省为例,2006年以来,人行太原中心支行联合省联社通过下发贷款利率定价模版、聘请总行利率专家举办培训班,采取座谈、调研、跟踪指导等方式督促引导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推进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改革。目前,辖内116家法人金融机构(包括109家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家农村合作银行)科学定价意识逐渐增强,贷款利率定价机制逐步建立,借鉴有关模板制定了新的贷款利率管理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5(六)Shibor作为定价基准的地位逐步上升,利率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提高。近年来,各金融机构逐步扩大Shibor在市场化产品定价中的运用范围,参照Shibor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或指导价格,作为各省级分行的定价基准,给予分支机构一定的浮动授权。有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资产定价,则采用在Shibor基础上加点的方式形成。票据融资利率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大部分银行都参照Shibor建立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定价机制。同业存款一般都参照Shibor进行定价。比如工行山西省分行、招商银行太原分行同业定期存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利率上限均由业务发生前一日公布的Shibor利率为基准加浮动点形成,浮动点由总行公布。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在参考当日shibor利率的基础上,考虑总行同业存款统筹金利率、系统内资金上存利率等因素进行测算,不得超出总行利率指导价格。同时,各商业银行正在参照Shibor建立健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利率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三、目前金融机构利率定价中存在的问题(一)商业银行利率管理集约化程度过高,基层利率定价的灵活性减弱。为加强贷款风险控制,各商业银行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而严格的授信管理制度,更加重视优良客户、大中型优势企业,而忽视对普通客户和中小弱势企业的支持。由于管理模式的高度统6一,支持对象的高度集中,使得基层行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降低。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管理体制,总行授予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一定的定价权限,二级以下分支行等基层营业机构基本上没有贷款审批权和利率定价权,基层行决策权的弱化,使之在利率政策执行上过于僵化,不利于利率浮动政策的灵活运用和政策效应的有效发挥,过于繁琐的审批程序也难以及时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二)缺少有效监管,非理性价格竞争现象依然存在。目前仍有部分银行采取以追求规模扩张为主的经营策略,时常以非理性价格参与市场竞争,为争取优质客户,不顾风险情况,均以优惠利率营销;另一方面,对于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盲目提高贷款利率,追求利润最大化;某些银行还通过与贷款客户签IT财务顾问协议,将部分利息收入转换为中间业务收入,人为操纵贷款定价。在此情况下,即使商业银行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利率定价机制,其执行效果也必然受到影响(三)部分农信社利率定价模式简单,科学性有待提高。虽然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不断完善,差别化定价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受人员素质、旧有经营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仍有部分农信社利率定价模式简单,科学性有待提高。一是分类简单,不利竞争。或者按期限分类,或者按贷款额度分类,或者按有无担保分类,对同一类客户没有进一步细分,不能体现区别对待、市场调节的功能;二是定价僵化,缺乏弹性。对同一7类贷款客户执行一个利率标准,不是遵循贷款定价的成本效益、面向市场和风险溢价原则合理定价,利率水平不能体现资金的供求关系,缺乏弹性;三是随意性大,滋生违规。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复核机制,加上具体经办人难以正确理解浮动利率的形成和确定,容易出现利率定价时人情定价、指令定价、随意定价、主观定价现象,进而引发道德风险。(四)地方性金融机构基础条件较差,推进shibor利率体系建设的软硬件环境亟待改善。在各级人民银行的积极引导下,各地方性金融机构法人认真学习shibor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知识,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但由于自身条件限制,软硬件环境尚需改善。一是利率管理人员本身素质较低,对shibor定价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在转移定价机制,推进shibor利率体系建设方面感觉无从下手。二是各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的技术设备条件还不具备能够实现实时了解Shibor能力,主要是缺少联网电脑和专业技术人员。四、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定价机制,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几点思考(一)适当下放利率定价权限,增强基层行定价灵活性。为加强利率管理,各商业银行按照“统一管理,分级授权、动态调整、定期监控”的原则,建立了分级授权定价管理体系,对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授予一定的浮动权限。建议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在贷款利率定价授权范围内,按客户类型、信用评级、担8保方式和贷款品种,将贷款利率定价权逐步下放至基层经营行,指导并授权经营行确定上下浮动不同的差别定价标准和权限,增强基层行定价的灵活性。(二)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对于不计成本、人为操纵定价、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监管部门要坚决予以查处,以维护一个合理竞争和完善有效的金融定价市场。目前情况是,人民银行具有制定利率政策的职责,而没有利率的检查监督权,缺乏维护利率市场秩序的手段,影响利率政策执行的效果。银监部门具有利率检查监督权,但对政策了解不够,检查监管力度不足。事实上,利率监管出现了真空地带,不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更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三)强化软硬件环境,推进地方性金融机构shibor利率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性金融机构软硬件环境,积极扩大Shibor的运用范围,转变定价理念和定价习惯,逐步建立以Shibor为基准的产品定价体系。一是加强宣传,使金融机构充分认识到利率定价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定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渐形成利率在Shibor基础上形成的定价意识。二是加强培训学习,对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和金融机构有关人员进行利率定价、Shibor基准利率和金融市场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具体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定价能力。三是加快9农村信用社信息网络化建设,使利率定价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实时了解Shibor基本信息,然后根据成本收益率、风险溢价等多种因素确定利率水平。(四)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各级人民银行要结合辖内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现状,进一步引导农村信用社建立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提高科学定价能力;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利率执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农村信用社科学定价提供有效的参考。农村信用社应以法人为单位设立利率定价决策机构,掌握确定和审批本社的贷款定价管理制度和定价政策,设定利率浮动区间和风险承受限度,提出贷款利率定价办法、拟定定价模型、确定最优惠贷款利率及利率定价调整点或浮动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更新利率定价参数。在利率定价时,应研究竞争策略,加强市场调查,充分考虑贷款的风险、资金成本和目标收益,进一步完善差别风险利率定价制度,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贷款的担保抵押方式和客户所从事行业等因素进行差别定价。
本文标题: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机构定价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63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