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54眼睛和眼镜教案1
眼睛与眼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学课件及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尝试应用控制变量、对比等一些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教材分析重点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难点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教具准备眼球模型、多媒体课件学法指导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概述总结—性质应用—指导小结教学过程导入1、播放与眼睛有关的视频,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2、根据统计数字,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视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新授(一)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出示眼球模型,结合多媒体课件复习眼球的结构。2、了解眼睛的视物原理: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3、设疑:(1)眼睛的成像原理与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光学器材很相似?(2)照相机能够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胶片上成一个清晰的像,靠什么来调节?眼睛也能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也是这样调节的吗?(3)那么眼睛要通过调节什么才可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二)眼睛的调节作用1、猜想:晶状体为什么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呢?2、知识回顾:(1)薄厚不同的凸透镜,焦距不同,折光能力也不同。(2)要想使物体成像时物距不同而像距相同,只能改变凸透镜的的厚度,进而改变其折光能力。3、认识要让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必须通过调节晶状体的薄厚才能实现。4、F1ash课件展示:晶状体的调节作用,观察眼睛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薄厚的变化。5、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自动变厚,其折光能力变强;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自动变薄,其折光能力变弱。(三)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1、请两名近视眼的同学摘掉眼镜分别观察远近不同的景物,师生通过分析共同得出结论: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学生猜想:近视眼是眼睛的哪个部分出现了问题?通过师生讨论,排除不可能的想法,最后得出是晶状体出现问题的结论,进而追问晶状体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3、小组讨论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案。4、实验验证:(1)模拟近视眼看近处的物体。(2)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3)探究近视眼成像的位置。(4)探究晶状体的薄厚变化。5、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了视网膜前。6、猜想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并说明猜想的依据及如何用实验验证。7、实验验证(1)模拟近视眼看近处的物体。(2)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3)在物距、像距及透镜的厚度均不变的情况下,找出矫正近视眼的方法。8、总结矫正近视眼的方法:需配戴凹透镜。(四)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1、学生表演老年人看报纸的情景,师生共同分析远视眼看远近不同的景物时有什么不同。2、学生猜想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3、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4、通过实验自主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5、学生交流探究结果,得出结论: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需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五)体验反思:1、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不良习惯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2、我们应如何注意保护我们的眼睛?(六)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和体会感受。板书设计眼睛和眼镜:一、眼睛的结构二、近视眼及其矫正三、远视眼及其矫正四、眼镜的度数作业布置1、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五章第4节练习2、阅读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2、第10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教学反思学生在七年级生物课中学过了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近视眼和眼镜等也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且通过本章前面几节的学习,对透镜的理论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对于透镜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等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本节课进一步把眼睛看作一架照相机来研究它的成像原理,这要求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把握更具有灵活性和现实性。因此,本节的学习,会提高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和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本文标题:54眼睛和眼镜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78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