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第三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形式及内容•第四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原则•第五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第六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教案设计一、有利于及时把握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智力和语言的发展上,而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是反映大脑发展状态和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孩子从出生到掌握语言,一般需要3~4年的时间,其中,9~24个月是理解语言的关键期,2~4岁是语言表达的关键期,此时学习语言的效果最好,而且获得的语言习惯也最容易长期保持下去。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二、有利于提高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儿童适应社会的过程就是儿童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在会说话之前,儿童会通过各种方式引起周围的人对他的关注,例如,用哭喊来表示饥饿、疼痛、不满或抗议等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常常不被成人完全理解,他们的需求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随着与周围人的交往不断增加,他们迫切地需要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而语言作为一种交际性工具,可以同时获得理解外部世界和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认识的途径,满足儿童在交际中的各种需要,使儿童产生愉快的体验和积极的情绪,学会表达自己、理解他人,学会合作和关怀的语言经验。这些经验既促进了儿童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他们社会化行为的发展。三、有利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儿童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是在他们掌握言语以后逐步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行为受到成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之后,才开始理解哪些是“好的”“对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不对的”行为,并能在成人的要求下做出一些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随着语言和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3岁以后的儿童开始形成道德感。他们通过交往和模仿学习,渐渐掌握了一些行为规范和各种道德标准。同时,他们还开始关心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满意”或“不满”的情感,各种道德习惯也逐渐养成。例如,看到其他小朋友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就随便接受别人物品或抓着别人的物品不放时,就会说“羞羞”“丢丢”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常常集中反映了品德教育的内容,对于提高儿童的道德认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语言可以提高儿童的道德认识发展儿童的智力主要是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而语言是思维的材料和工具,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而言,在语言学习中,语音需要被感知,语汇需要被记忆,语义需要被理解,语法需要抽象与概括,而语言的及时输出、准确输入和正确理解则需要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认知活动的参与。(二)语言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在通过自己的感官感知世界,并本能地去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使儿童学会更好、更深地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语言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有力地影响着儿童的审美能力,培养着儿童趋向真善美的美好情操。(三)语言影响着儿童的审美能力语言是儿童与他人交流互动,接受自我,理解他人,及时倾诉内心的想法,宣泄消极情绪的工具。它使儿童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和接受他人的调节,甚至能去调节他人,劝慰同伴。(四)语言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四、为儿童学习书面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和载体,主要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大方面。根据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人类掌握语言的规律,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发展书面语言为辅。因为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掌握了口头语言,才能更好地学习书面语言。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总目标(1)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2)幼儿能够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幼儿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幼儿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一)目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是幼儿园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是幼教工作者科学地确定语言教育的内容,选择语言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语言教育效果的参照标准之一。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1)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儿童与同伴、教师或他人进行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2)培养儿童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3)鼓励儿童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引导儿童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他们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儿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5)培养儿童对生活中常见的文字符号和简单标记的兴趣。(6)利用文学作品、绘画等多种方式引发儿童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书写技能和经验。(7)提供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帮助儿童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二)内容与要求(1)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情感、思维、经验、社交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发展儿童语言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领域的教育互相渗透,使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自己的经验,提供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条件。(2)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儿童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儿童想说、敢说、喜欢说的,以及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3)儿童的语言学习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儿童的个别交流或自由交谈等,对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教师要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给予特别的关注,要与家长及其他相关方面互相配合,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三)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它可以是一次活动中要完成的任务,也可以是一组相近的活动或一个主题系列活动的最终目的。活动目标是由教师根据总目标、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本地区、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与具体的教育内容紧密相连。它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这里的“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活动目标的制定应适应学前儿童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符合他们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活动目标的制定应把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将目标具体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形式和技能的掌握上。1.活动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活动目标是为总目标服务的,是总目标的最终分解和具体化,每一个活动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向总目标迈进。同时,也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制定活动目标,使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2.活动目标应与总目标一致,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的变化进行表述,如认知目标的表述术语有:了解、理解、掌握、学会、认识、懂得、明白等;情感态度目标的表述术语有:培养……的情感、懂得……的道理等;能力目标的表述术语有:能够、学会、使用、运用等。即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该成功地向他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儿童的行为变化对活动作出评价。3.活动目标的表述应采用特定的术语首先,活动目标应涉及具体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即认知目标包含语言知识的形式、数量以及种类。例如,要求学前儿童掌握的词汇、句式的数量。其次,活动目标应涉及对学前儿童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价值观等。例如,要使儿童具备耐心、礼貌地倾听别人说话的态度,产生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经历的兴趣,懂得并遵守语言交流过程中的一般规则等。同时还要懂得活动内容中所包含的道德文明等方面的道理,例如,使儿童懂得“助人为快乐之本”的道理,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等。再次,活动目标应涉及能力的训练,如组词成句的能力、连贯表达的能力、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观察图片讲述图意的能力等。4.活动目标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专门的语言教育专门的语言教育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儿童系统学习的教育活动,是语言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主要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早期阅读活动、文学作品活动和语言游戏活动。第三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形式及内容谈话活动创设的是日常口语交往情境,它要求儿童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围绕一定的话题倾听他人的谈话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旨在培养儿童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交际的意识、情感和能力。谈话活动的内容涉及:就某一熟悉的场景发表个人看法,如“我的家”“我的幼儿园”等;围绕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进行谈话,如“我最喜爱的动画片人物”“我的好朋友”等。(一)谈话活动讲述活动主要为儿童创设较正式的口语表达情境,使儿童能够在集体面前围绕一个主题描述事物、表达思想。讲述时运用的独白语言,是比谈话更为复杂和严谨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这类活动主要培养儿童认真倾听的习惯和清楚、完整、连贯地表述事物的能力。其内容涉及: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述某一事物的外形、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等,如“小小电视机”“我的自行车”等;用比较恰当的语言讲述图片或影片中的地点和人物的外貌、姿态、动作、表情等,如看图讲述活动《小猪减肥记》《贪吃的鼠娃娃》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某一情境中的人物形态、动作等,如情境讲述活动《我的爸爸和妈妈》。(二)讲述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利用绘画或图书,为儿童创设了一个学习书面语言的环境,主要培养儿童对书面语言的兴趣,使其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学习初步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等,丰富他们的早期阅读和书写经验。其内容涉及:学习翻阅、理解和制作图书,了解书面语言与口语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文字的功能和作用,了解识字的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感受汉字的基本结构,认识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工具,学习书写汉字的基本方式。(三)早期阅读活动文学作品活动主要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入手,围绕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优美、丰富的艺术语言和有趣、生动的情节。它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全面学习语言的机会,对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及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内容涉及:通过倾听教师对文学作品的朗读,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对话等,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借助动作、表情、对话来学习、模仿和表演作品中的内容,拓展儿童的词汇量,培养儿童自觉获取语言材料的能力;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鼓励儿童灵活运用语言,要求儿童仿照作品的框架,编出自己的作品。(四)文学作品活动语言游戏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使儿童在游戏中按一定的规则练习口头语言,培养儿童在口语交际活动中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其内容涉及:①巩固难发的音和排除方言干扰音,练习声调和发声用气,如发音游戏《运送动物》的目的就是锻炼儿童发准平舌音z和翘舌音zh;②练习词的用法,拓展儿童的词汇量,如词汇练习游戏《八哥找朋友》的目的就是练习形容词的使用;③在游戏中尝试运用某些结构的句子,锻炼语感,如句型练习游戏《春游》的目的就是要求儿童用“一边……一边……”造句。(五)语言游戏活动二、渗透的语言教育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学习主要是指教师和家长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环节,给儿童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儿童积极地进行语言交流,帮助儿童学习在不同场合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述和交流。儿童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交往中处于轻松、自然的状态,思维要比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更加活跃,便于积累语言材料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一)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在自由游戏中,语言是儿童与同伴进行交往、合作和分享的工具,也是指导和调节儿童选择游戏的内容、伙伴和材料等行为的工具。渗透在自由游戏中的语言活动,可以使儿童在边说边玩中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使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经验得到充分的练习、巩固和拓展。(二)自由游戏中的语言交往《纲要》明确指出,儿童的语言教育要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相互渗透。因为,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师一个人的任务,也不是只在进行语言领域活动时才应该受关注的目标,它是渗透在儿童各个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4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