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六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六章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分类与设计组织•第三节几种常见的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是围绕文学作品展开的,而文学作品的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及其语言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儿童能够通过体验文学作品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的不同,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然后,在感受语言美的基础上,体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真善美。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概述(一)使儿童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受其形式美、语言美和情感美文学作品活动不但能帮助儿童积累文学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力,还能借助准确、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丰富儿童的词汇和句型。(二)培养儿童准确、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词汇量和句型量儿童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要学会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这是儿童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重要方面。文学作品活动首先要让儿童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欣赏性和评析性的倾听,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三)培养并提高儿童的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儿童的语言是在与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习得的。但是,如何掌握学到的词汇、句子和句式,做到学以致用,是语言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文学作品活动中,在儿童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儿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经验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以此提高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四)鼓励儿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高儿童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二、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特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首先要从学习文学作品入手,也就是说,在文学作品活动中,教师要围绕一个文学作品开展系列活动,给儿童提供各种层面的学习机会。学前儿童文学活动侧重于对儿童文学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包含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以及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理解和想象的多层次的系列活动。(一)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开展活动在文学作品活动中,儿童通过倾听某个文学作品,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折纸、绘画等方式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通过文学作品活动,可以发展儿童4个方面的语言能力:第一,发展儿童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第二,丰富儿童语言词汇,规范儿童口头语言的表达,提高儿童日常语言的水平。第三,培养儿童对书面语言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艺术型结构语言的敏感性。第四,培养儿童通过自己的书写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的能力。(二)发展儿童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言能力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观念的冲击和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的影响,使当代儿童语言教育出现了整合教育的趋势。新《纲要》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领域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的要求,反映出新的学前儿童课程整合观念的趋势。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新词、每一种句式的习得都是整个学习系统的调整、吸收和发展的结果。儿童语言教育应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密切结合,在内容上与社会、艺术、健康、科学等其他四个领域整合,渗透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三)整合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分类童话是儿童文学最基本、最重要的题材之一,它主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而童话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围绕童话故事展开的教育活动。第二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分类与设计组织(一)童话活动学前儿童诗歌包括儿歌、儿童诗、谜语、绕口令和浅显易懂的古诗。儿歌和儿童诗都源于“童谣”。其中,儿歌朗朗上口,趣味性强,能陶冶性情,开启心智,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让儿童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和感受关爱他人的情感。儿童诗是自由体短诗,它注重情感的抒发、意境的创造和表达的含蓄。谜语一般是以歌谣作为谜面。猜谜是富有游戏趣味的文化活动,有助于儿童认识事物的能力、分辨能力和联想能力的提高。绕口令是利用一些读音相近的字词,组成语言拗口的儿歌。它结构巧妙,幽默风趣,深受儿童的喜爱。绕口令活动能提高儿童的思维敏捷性,训练其口语发音能力。学前儿童散文以记叙真人真事、真情实景为主要内容,真实地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和生命体验。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便于儿童吟唱的文学作品。古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开展古诗教学,可以让儿童直面经典,学习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二)诗歌和散文活动生活故事一般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以叙事为主,向儿童呈现经过提炼概括或者虚构的人物和事件,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三)生活故事活动导入活动是整个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其目的在于吸引儿童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解儿童的已有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在文学作品活动中,教师常用的导入方式有:第一,提问导入,即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文学作品的内容,提出几个儿童感兴趣的问题,让儿童讨论,激发他们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第二,游戏导入,即教师结合教具,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导入活动。第三,观察图片导入,即教师出示故事或诗歌的图片或幻灯片,让儿童分析对比不同的画面,感知和理解画面中的内容,激发儿童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二、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引导儿童通过多种途径感知作品1.导入活动在儿童初步感知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组织儿童讨论,帮助儿童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情节、人物形象。根据提问的不同指向,教师的提问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针对作品情节的提问。第二,针对儿童生活经验的提问。第三,针对文学作品主体情感的提问。2.设计提问教师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让儿童进行文学作品表演、讲述、模仿作品形象、游戏等,通过亲身体验,同时结合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儿童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文学作品向儿童展示的是与儿童生活经验相关的间接经验,这种经验常常使儿童觉得既熟悉又有趣,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体验和感受。因此,要使儿童真正理解作品,就要为儿童创设围绕作品内容重点开展的、可操作的或有游戏性质的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将作品各方面内容转变为自己的经验。这样,既能加深儿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能为儿童进一步拓展想象和语言表述打下基础。(二)引导儿童理解作品,迁移作品经验在儿童学习并理解了文学作品后,教师可为儿童提供作品创编的机会,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引导儿童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更深层次地挖掘儿童的语言潜力。在这一层次的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儿童进行故事续编,也可以让儿童进行诗歌或散文仿编,还可以让儿童围绕作品内容进行想象性的讲述。(三)引导儿童围绕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语言表述第一,主题简单、明确,有一定教育意义。第二,情节具体生动。第三,人物形象鲜明,容易理解和接受,即故事中人物的形象要特别突出,使儿童在学习了故事之后,自己就能够分辨出善恶、好坏。第四,结合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即针对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和思想状况,及时选择相关主题的活动进行教学。第五,要留给儿童一定的想象空间,即故事的内容要有利于训练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儿童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一、学前儿童故事活动(一)选择故事应遵循的原则第三节几种常见的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师运用一定的方法,设置一定的情景,引起儿童对故事的浓厚兴趣。幼儿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直观教具引入、图片引入、猜谜引入、提问引入、表演引入等。(二)学前儿童故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创设情境,引出故事教师在给儿童呈现故事内容时,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用生动、有感情的语言进行完整讲述。在讲故事时,语言要熟练、准确,为了便于儿童记忆,教师还要进行多次讲述。但是,要注意讲述的方式不应雷同,以免儿童因觉得枯燥而失去听故事的兴趣。2.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讲述故事在儿童了解了故事的基本内容后,可通过教具、故事表演和描述性、思考性两个层次的提问等方式,帮助儿童理解故事的主题、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等。3.引导儿童理解故事由于故事创编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基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充分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组织儿童进行故事创编时,教师要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定不同的创编标准。4.引导儿童围绕故事开展创造性的语言活动编结局,即儿童根据个人对故事的理解,在故事即将结束时为故事编构一个结局。(1)小班编高潮和结局,即编故事中“有趣的情节”。教师在讲述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时停止,让儿童自己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和结局。(2)中班编完整的故事,即故事仿编或独立完整编构。(3)大班在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故事活动时,要遵循以下指导要点:第一,教师要帮助儿童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第二,教师讲述故事时的语言要规范、完整、生动形象。第三,教学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注意围绕故事主题开展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第四,故事活动的重点在于感知和理解故事内容,描述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设置要恰当。第五,教师应为儿童创造大胆想象和表述的机会,以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和语言的表述能力为主。(三)学前儿童故事活动指导要点二、学前儿童诗歌、散文活动儿童诗歌的构思巧妙,意境优美,想象力丰富,并充满童真和童趣。教师在选择作品时应注意题材的多样化,既可以选择描绘人们美好心灵和情感世界,或描绘美丽的大自然现象的抒情诗,也可选择生动有趣的叙事诗,还可以选择浅显易懂的古诗。(一)选择作品应遵循的原则1.题材要广泛,有意义儿童喜欢的诗文,不仅要朗朗上口,充满语言美和艺术美,还要想象奇妙,生动有趣,能从儿童独特的视觉出发去观察世界。2.构思要巧妙,充满童趣由于诗歌本身具有跳跃美和含蓄美,其语言比较凝练,跨度较大,所以教师所选择的诗歌在主题、情节、内容等方面,应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以浅显易懂为主。3.符合儿童已有的经验水平小班选材应以儿歌为主,要求:篇幅短小,主题集中,含一个画面,语言形象生动,构思巧妙。(二)各年龄段作品选材要点1.小班中班选材以儿歌、儿童诗为主,要求:篇幅稍长,画面一个以上,语言丰富多彩,多用重复结构。2.中班大班选材较广泛,要求:篇幅较长,画面丰富,表现方式多样。3.大班在诗歌、散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儿童理解作品的意境、情感和主题,是活动的关键。一般而言,教师可用图片、幻灯片等结合生动的语言描述,将儿童带入文学作品的意境中;也可以用提问、音乐提示的方法让儿童在已有经验的回忆及艺术美的启示下接受作品;还可以借助美术、音乐等途径,布置一个与作品意境相吻合的场景,便于儿童进入作品意境。(三)学前儿童诗歌、散文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创设情境,引出作品在创设好的情境之后,教师以朗读或播放录音等形式给儿童声情并茂的示范,让儿童欣赏作品。教师的示范一定要规范,如发音清楚,有节奏、有情感、有起伏地朗诵,有音韵美,能够深深地打动儿童。2.教师朗读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儿童理解作品是活动的重点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帮助儿童理解。第一,通过提问,帮助儿童理解作品。第二,从诗文中难懂的字、词、句入手,帮助儿童理解作品。第三,从理解作品的情绪、情感入手。第四,从理解诗文的表现形式入手。3.引导儿童理解作品在儿童对作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诵,通过反复地诵读,使儿童不断品味和领悟作品。但教师应注意,反复的朗诵并不是用一种方式重复地、机械地朗诵,而是要不断变化诵读的形式,以免儿童觉得枯燥乏味。例如,可采用教师大声、儿童小声的领读方式,也可采用角色诵读或对答朗读等方式。4.引导儿童学习朗诵作品儿童对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之后,教师应围绕作品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更好地体验作品。常用的方式有:(1)配乐朗诵对于一些音韵和谐、意境优美的抒情诗或散文,教师可以搭配适合的音乐,反复诵读,或让儿童在配乐朗诵中,用舞蹈去表现诗歌中的意境,使儿童在愉快的体验中掌握作品。(2)作品表演对于一些内容有趣、情节丰富的叙事诗,可以让儿童通过表演诗歌来体验角色的情感及心理。(3)作品仿编对于一些有一定格式、内容生动、多重复结构,且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儿童熟悉的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儿童进行仿编活动。5.围绕作品开展系列活动在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诗歌、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六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4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