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魏源、林则徐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的诗本章内容▪第一节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潮▪第二节魏源与林则徐的诗▪第三节太平天国时期江湜与金和第一节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潮一、鸦片战争时期的诗人群体▪两广的张维屏、朱琦,福建的张际亮、林则徐、林昌彝,两湖的陈沆、魏源,江浙的陆嵩、姚燮、鲁一同、贝青乔等。▪他们的诗艺术上不免乾、嘉诗歌的格调,但是内容已大不相同。这批作家在鸦片战争前的诗,突出的内容是反映民生的艰辛和鸦片泛滥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灾难,抒发作者的忧患之情。▪如张际亮▪海若何不灵,恶浪失簸掀。鲸鲵有齿牙,不啮群鬼跟。岭蛮昔反背,请看铜鼓存。如何任煽诱,不思固篱藩。蚩蚩岸居氓,慎汝长子孙。嗟余好长剑,利截蛟鼍鼋。留之无所用,欲掷洪涛浑。驰晖去不返,身世空忧烦。摩挲韩苏碑,难起逝者论。▪鲁一同《拾遗骸》▪拾遗骸,遗骸满路旁。犬饕乌啄皮肉碎,血染草赤天雨霜。北风吹走僵尸僵,欲行不行丑且尪。今日残魂身上布,明日谁家衣上絮。行人见贯去不顾,髑髅生齿横当路。▪张维屏的《三将军歌》▪夷犯定海公守城,手轰巨炮烧夷兵。夷兵入城公步战,枪洞公胸刀劈面。一目劈去斗愈健,面血淋漓贼惊叹。夜深雨止残月明,见公一目犹怒瞪。尸如铁立僵不倒,负公尸归有徐保。二、创作特色▪其一,这时期的诗体多为五言古体、歌行体、歌谣体,篇幅较长。这方面最突出的是姚燮的诗。▪其二,鸦片战争时期的诗歌多具诗史品格。钱仲联评论晚清诗人,于鲁一同、姚燮、朱琦都以“诗史”誉之。▪其三,语言比较通俗。通俗为歌谣体、乐府体的本色,诗人们选择这种体裁,很大程度也是看中了通俗的诗体特征。第二节魏源与林则徐的诗一、魏源▪魏源(1794—1857),字默深、墨生,又字汉士,湖南邵阳人。与龚自珍齐名,人称“龚魏”。道光二年(1822)中举,后在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幕府,编《皇朝经世文编》。继入两江总督陶澍幕,参与改革盐务、漕运、水利等弊政。道光二十一年(1841)入两江总督裕谦的幕府,参加了浙东前线的抗英战争。后辞幕,受林则徐之托,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咸丰三年(1853)以“迟误驿报”革职。晚年专心著述,研究佛理。著作今人辑有《魏源全集》。▪诗有近千首,主要有政治议论诗和山水诗两类。▪政治议论诗集中于批评弊政和阻挠政治改革的保守人物。“效白香山体”的《江南吟》十首、《都中吟》十三首涉及赋税、漕政、禁烟等朝野大事。▪魏源一生游历甚广,每到名山大川,无不形之于诗。每到一处,魏源都用写实之笔,描写山水的真切景象,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浪浪,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岸逼束风愈怒。松涛一涌千万重,奔泉冲夺游人路。重冈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二、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字符抚,一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成进士。道光十七年(1837)出任湖广总督,率先在湖北严厉禁烟;道光十九年受钦差大臣之命,赴广东禁烟,主持了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动员和依靠民众的力量,使英军在广东、福建沿海的侵略阴谋不能得逞,便北上转攻定海。定海失陷后,朝廷里的投降派主张议和,林则徐被革职,后遣戍新疆伊犁。▪《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出嘉峪关感赋》▪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泥丸。第三节太平天国时期江湜与金和一、江湜与《伏敔堂诗》▪江湜(1818—1866),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于诗用力很深,尤有解悟。家贫,无田园房屋,为了生计,长年为幕授徒,先后入济南、福建学使幕。咸丰七年捐赀为县尉,居于清朝官阶最低一级,备极屈辱。▪咸丰十年杭州、苏州陷落,江湜携弟逃难,而父母及妹妹皆在他离家后同日死难。乱后生计刚刚有序,诗集刊行,诗名在福建、江浙大起,而盛年的诗人病卒,临命题碣曰:清故诗人江弢叔之墓。▪其诗中贯穿始终的是对贫穷困窘生活处境的体会与抒写。▪典及琴书计更非,一寒渐受物情讥。三间屋底无薪火,十月风前有葛衣。为学岂能亲货殖,上书绝意到京畿,便怀七十二奇策,难救残年八口饥▪庭角无梅座不春,门扉虽阖岂遮贫。晚来雪屐鸣深巷,半是吾家索债人▪有人来算租屋钱,小住三间月二千。使屋如船撑得动,避喧应到太湖边▪《志哀九首》《后哀六首》构成江湜太平天国时期的代表作,也是在这场社会大变乱中百姓命运的缩影。失去了父母、家园、乡土,这种无根的沉哀浸透到了咸同之际大多数诗中。▪山城日日感秋深,更着秋霖恼客心。恐有家书来岭外,将教湿却又教沉▪如能衔木石,先筑望乡台。枯眼泪还堕,断肠吟更哀。天伦生处缺,鬼趣死前来”▪四海无家身也轻,直须痛饮对刀兵。诗人自古经离乱,酒国何年不太平▪携手归何处?殊方且寄身。联床亦惨戚,歧路更悲辛▪江湜对山水的观察与描写也同样出色。▪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山寺夜起》)▪寓斋向晚率然出,胜地当秋元自妍。海碧乍沉山下日,霞红半入水中天。分明云物殊方感,却怅相逢无昔贤。(《向晚独出于城南展眺》)▪江湜喜欢绘画书法,其构图设色的技法在诗中有极好的表现,总是能够几笔之间构成一幅视野开阔、结构完整、有层次、有背景、有特写的图画,绚烂明净的色彩、自然静谧的风度与山家盎然野趣相得益彰,和谐而又不失奇崛,美妙而不失粗砺。二、金和与《秋蟪吟馆诗钞》▪金和(1818—1885),子弓叔,一字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攻陷南京。金和携家眷逃到全椒,或坐馆,或为幕,流离于江北与广东,直到同治六年才回到南京。战乱期间,金和同江湜一样,家破人亡,九口之家,四死一失。▪由于金和对战争双方均有所认识,因此其诗对太平军和清军都有描写,对我们后人认识历史有“诗史”般的价值。《痛定篇十三首》以日记体记录南京沦陷的全过程。▪金和诗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没有因厌恶太平军而粉饰官军,也没有因为对官军失望而一味为太平军辩护。▪金和最受人们推崇的诗是《兰陵女儿行》《烈女行纪黄婉梨事》《断指生歌》等长篇叙事诗。▪关于金和诗向来有两种比较极端的评价,褒扬者以梁启超、胡适为代表,把金和说成是“唐之李杜,宋之苏黄,欧西之莎士比亚、戛狄尔”一类诗人▪贬抑者以胡先骕、徐英为代表,认为梁启超、胡适的评价“轻与许可”,“淆乱读者之视听”,批评金和诗“才气横溢,言词犀利,诚有过人之长。惟太欠剪裁,不中法度,且骨格凡猥,口吻轻薄,殊缺诗人之高致”。徐英《书秋蟪吟馆诗后》的批评更加犀利,说其是语言“轻俗粗野,浅露荒率,较之蛮歌野谣,犹不逮其万一”;其用韵“牵辞以就韵,往往颠倒旧辞,割裂成语,任意为之,多不可通”。思考题:▪1.鸦片战争时期的诗歌在艺术上有何特点?▪2.魏源的山水诗与前代山水诗有何不同?▪3.比较江湜、金和的诗。
本文标题:23第九编晚清文学--第二章--魏源、林则徐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的诗-《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88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