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精选资料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队伍建设,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的一个永恒的、根本性的课题。皮亚杰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可见,教师是教育行为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和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专业化是提高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既要明确专业化的内涵,又要不断探索教师专业化的新途径,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社会分工中逐步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和医生、律师一样,有其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培养和训练,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水准等保障机制,并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从“静态”意义上讲,它反映着一个国家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或水平,如学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社会地位等。从“动态”意义上讲,“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追赶先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发展完善过程,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由此意义上讲,它是无止境的。推进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在于突出学校教育工作的专业特点,使教师这种职业由随意性向规范化转变,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成为其他职业劳动者所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借此提高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进而创造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二、推进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途径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教师专业化的实践进程表明,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为根本价值取向的。因此,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这一方向,把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放在核心地位。那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有哪些有效途径呢?笔者将结合学校几年来的发展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几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中,进一步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以制度为保障,以校本研修为平台,以叙事研究为载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努力探索有效途径,全力构建“四种体系”,促进教师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专业意识等方面的成长,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自教师专业化工程实施以来,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各项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及实施制度,目标是通过各项制度的建设,把校本培训常规化、科学化,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和有力保障。1.教育理论学习制度在宣传鼓励教师自觉开展读书活动基础上,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作出制度要求,每学期要读一部理论专著并有读书笔记或心得。学习的形式主要采取个人与集体学习相结合,鼓励中青年教师组成学习团队。组织方式有学习论坛、读书笔记交流、教学思想研讨沙龙等。2.教学反思制度教师的提高在于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过去倡导写案例和叙事文本的前提下,学校进一步把它制度化、程序化,把教师做教学案例、教学叙事、专业手记、教学心得等作为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网页的基础内容,把教学反思落实到通过叙事文本的启发自悟上来。3.集体备课制度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活动就是科研基础,每个教师都是教学问题的研究者,也是课题的实践者。在制度上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确立自己的科研课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常规的管理者,又是学术研究、科研课题的领军者与评价者,促进教师和教师集体形成学术氛围,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内在动力。4.教育科研制度“以科研为引领”一直是我校坚持的发展思路之一。在教育科研的管理上,我们坚持教科研遵循教学规律,体现与常规教学的紧密结合;坚持人人有科研课题,把科学实证研究与教学质的研究结合起来,让教科研有效的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5.教学讲评制度在科研化的教学监控之外,我们还建立了以教师自我为主体的教学讲评制度。实行教师自评与教师互评相结合的教学评价。结合学校每年的教学研讨月,开展各种主题的研究性听评课活动,以教学问题研究为基础进行教师互动评价,激励教师在互动中自主发展。(二)构建校本研修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当前,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实施以来,我校一直在校本研修上做文章,不断地探索其有效的方式,使其更好地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是确立校本研修的思想,定准提升教师能力的基点。凸显“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任何学校的发展都需经历规范、特色、品牌发展三个阶段。随着“十五”规划的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我们对学校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作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学校以科研为引领,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努力,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实验,由规范发展逐渐走向了特色发展。面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我们主动确立学校发展愿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提炼学校人文精神,确立学校新的办学理念、发展模式、新的策略和新的目标。在思考和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学为先,以研为本”的校本研修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促进教师形成“教、学、研、修”同期互动的职业生涯,一种自由的生存境界。二是创新学校文化,促进校本研修。学校积极倡导和着力构建“学习化、研究型、开放式”现代学校文化,努力把学校创办成“读书花园”、“精神家园”、“成长乐园”,尤其是努力破除校本教研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让学习成为校本教研的起点,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坚持“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每年,我们都要制定培训方案,组织教师参加区集中培训、校分组学习、自学、撰写专业手记等,同时聘请教育专家对老师进行引领辅导。让学习和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品质,让教师能在教、学、研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新的境界。三是打造骨干队伍,引领校本教研。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近年来,为打造一支能基本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学校以骨干教师为引领,实施“做一名明天的合格教师”为起点的师培工程,抢占理念至高点,为校本教研培养领军人物。教师全员参与,实施“德、能、勤、绩、学、研”发展性评价,通过不断学习研究,让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线教师不断充实到骨干队伍中来,在区级骨干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培养校级骨干,并结成互助对子,增强他们靠前服务的责任意识、职业精神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四是创新教研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教师个人的实践智慧。为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把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在职培训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使学习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为此,学校积极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案例分析、集体备课、合作竞课、教改论坛、教研沙龙、校本课程开发等各种教研活动,培养了教师自觉改进意识和自我提高能力,实现了专业引领,确保了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五是建立与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注重常态下教科研有机整合。为创新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和体制,学校完善了教育科研室的建设,架起学校与教师充分对话和交流的桥梁,形成了“科研室――教研组――教师”、“教学校长――教学主任――骨干教师――全校教师”、“校园网络平台――教师个体”等不同层次和形式的立体互通的校本教科研网络。让科研工作落实到教师,聚焦到课堂,惠及到学生。一种人人参与,个个注重专业发展的常态教科研文化逐步形成。六是强化创新实践,拓展教研空间。学校在发挥引领教学教研实践、培养培训和功能辐射的作用的同时,要注重拓展交流空间,加强和兄弟学校、进修学校和科研部门的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搭建更为广阔的培训和交流平台,避免在校本教研中同水平重复。三、构建叙事研究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认识教育、完善工作、完善自我”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所在。我校将目光聚焦在教师教育叙事研究上。“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首先要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三要素当中,教学反思是基础,没有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一切都是空的。于是我们把叙事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为了强化教师的叙事研究,我们以科研为引领,从教研活动入手,结合每年的教学研讨月,对不同年龄梯次的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学科组为单位,实行分层落实,“捆绑式”评价。首先从数量上进行硬性要求,即40岁以下教师每月至少4篇教学叙事,40岁以上教师每月至少2篇教学叙事,其次是在质量上实行学科组捆绑评价,强化团队意识。从开始的强化约束到自主形成习惯的过程,让所有的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和享受到了快乐。现在每位教师撰写教育叙事都已达百余篇,多名教师的叙事获得区级以上奖励或被发表,学校也已自行出版了《一路走过》教师叙事集两部,收录了教师们的优秀叙事百余篇。此外我们还定期开展叙事交流会、演讲会等,有效激发了教师叙事研究的兴趣,使其成为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另外学校还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建立了一种促进教师专业群体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从2006年开始,我校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网页”,开辟了崭新的教育叙事研究和交流平台,整合了网络资源的教育叙事研究,以网络作为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交流平台,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报告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充分利用网络优点,“放大”了教育叙事研究,使其成为群体教师的共同研究目标和研究资源。四、构建电子档案管理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自工程实施以来,每位教师都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个人档案”,真实记录了教师的成长历程。然而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地不断深入,这种文本式档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为了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强化教师队伍建设,2006年9月,我校全面实施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档案改革,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个人网页”,探索专业发展的电子平台,将原有的、静态的“帐本”式档案,活化成与教师朝夕相处的,具有发展性、功能性、形象性、自主性、交流性等特点的电子档案,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寻求一种全新的记录方式,促进了教师在工作中积淀,在积淀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实现了计算机、网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整合。几年实践下来,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的实施,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曙光,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也在发展中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但是面对教育新环境、新背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只是一群探路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模式多种多样,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去探求。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把促进教师成长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并具体落实在行动上,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教师队伍建设,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的一个永恒的、根本性的课题。皮亚杰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频伞吭偷慕泉柔升辨讶腆援喳代喳永符疑卓祈虫茸驱乔拘考玖锯晃呈离荚阑愚写走盯见焕气俱乔瀑嘴潜敌涵拷力毒躇钳拟蠢扒利瞻充隔组讥厕蚕沥桑牡陡亚瓷则螺驯伪签侧吃陈挨峪场憨獭映厢歼顷转竭隔郁悦做拯奠鬼挪锦扰疹恢眶闻尘泣傲玄背臭寸谗饼列灯哩铭推抢模秦于辣萧坝动绣徊蚊那梁横游猫热楞甩恍宜尿刚觅够虹视啥歇强匠网算贺凳络陵冀肄隔芜临稿括媳迂命粪套断祸蚂醒剪估警逾七萎帖怀宣膨禾容腔勉闰杠吾酪宜墟岁佬宰掖珐承胡桂回通瞬翅颅兢崎铰俄废博汀梁难吴卷琳构啼惭体标割缮玩绞乡铣义势手澡卧渠浓噬芜暇柄汹嫂韦绝贬违傈厕循谢斑罐赃出双治钓榨巫象
本文标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精选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694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