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及特点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电子教案-1说明:1、本表原则上以每两节课为单位填写。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课题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及特点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次课教学,要求了解会计的两大体系、企业会计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构成,明确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及特点有准确的认识。重点难点重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概念组织教学从本课程在会计学课体系中的地位,导入本本次课教学内容。第一节课:首先简要介绍本学期,《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教学任务及学习要求。然后主要讲授以下几个问题1、从会计产生、发展引入会计的两大体系——企业会计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2、分别讲授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和职能;3、引伸讲授非营利组织的职能与企业和行政单位职能的区别,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节课:首先总结第一节课教学内容,导入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概念;然后延伸讲解其4个特点。本次小结及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阅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学习指导与练习》第4页“知识链接”相关内容。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后记第一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第一节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概念及特点一、会计的两大体系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货币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按其核算、监督的对象及适应范围划分,可分为企业会计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两大体系。企业会计(也叫营利性会计)是以资本循环为中心,以营利为目的,为成本核算为重点,用以核算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生产、流通等领域中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包括工业、农业、商品流通、交通运输、施工和房地产开发、饮食服务等企业单位。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也叫非营利性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以营利为目的,一般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而是通过各自的业务(服务)活动,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即离不开企业所长在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同时也不缺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对日常生活的维护和保障。伴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是各级政府部门、行政部门以及非营利性质的各类事业单位的总称。他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担负不同的任务,具有不同的社会职能。(一)政府部门及其职能各级政府部门是国家财政收支,办理国家预算、决算(中央及地方)的行政机关,包括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乡(镇)等各级政府机关。其中,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组织预算收入,合理安排国家预算支出,完成各级政府核定的预算任务,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二)行政单位及其职能行政单位是国家为实现社会公共事物的有效管理而按一定的法律程序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行政单位按其管理职权不同分为以下几类:(1)国家权利机关:主要指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常设机构。(2)国家行政机关:主要指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常设机构及其派出机构。(3)司法机关:主要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法院和检查机关。(4)列入国家行政编制的各党派和人民团体。行政单位的主要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有效的管理,并通过使用国家管理职能组织领导和调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行政单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统筹规划和核心的作用。(三)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社会存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站、园林场、林业工作站、水文站大气污染监测站等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部门;各类学校、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科研院(所)等文化教育部门;各类医院、卫生院、防疫站、计划生育等医疗卫生部门;各类孤儿院、养老院院、残疾人康复中心、荣军医院等社会福利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各类体育馆体育倶乐部等。非营利组织同企业单位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具有社会生产职能。企业单位社会生产职能表现为直接创造各种物质产品或有助于产品价值的实现(如商品流通、运输等),也有的为社会直接服务(金融、邮电等)。非营利组织一般不提供物质产品,有的单位虽然也提供物质产品,但是作为知识、信息、技术的载体来提供的,同时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不目的,有的非营利组织虽然也实行有偿服务,但是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非营利组织同行政单位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具有国家管理职能。行政单位具有组织社会公务职能,它能够在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下肩负起一些只有国家才能实施的管理活动,如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指导全社会的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等。各类非营利组织没有上述权利,本身也难以承担各类行政单位负有的责任。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概念特点(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概念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以预算(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部门、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特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企业会计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都是社会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利用有效的资源开展各自的活动,都是用一定的经济资源并通过各自的活动,努力转变为可供社会消费的商品或服务。但两大系统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特点只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目标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提供的公共消费物品。如服务、咨询、医疗、保健等。与企业会计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向社会提供的是公共物品或服务作为一项政府职能来完成的,不以营利目的。有的单位虽然也实行有尝服务,但往往并非足额补偿,社会效益是衡量其业绩的主要目标。2.预算约束性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监督以预算为基础,以预算收支为只要核算内容。政府会计以各级预算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各类非营利组织一方面反映预算收支,另一方面广泛从事经营性有偿服务活动,以其业务收入抵补业务支出。3.核算原则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其预算具有硬性约束作用。而企业预算相对具有一定的弹性。4.会计处理基础不同为了正确反映报告期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政府会计要求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处理基础。非营利组织会计处理对于各项业务核算一般以收付实现制为核心基础,对于经营性收支核算则采用权责发生制。这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兼有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处理基础,构成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重要特点。5、视情况进行成本核算。(1)提供经济资源、债权债务、净资产及其变动的信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电子教案-2说明:1、本表原则上以每两届课为单位填写。2、此表后面为本次安排的授课内容的教案正文。课题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次课教学,要求熟悉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主体、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要素等理论知识;掌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组成体系和会计分级。重点难点重点:会计5要素的涵义及平衡关系。难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分级组织教学复习上次课教学内容,导入本本次课教学。第一节课:介绍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主体、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要素。讲课过程中注意上述内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企业会计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在复习巩固《企业财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学好本次课内容。第二节课:有两个要点:1、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组成体系;2、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分级。本次小结及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学习指导与练习》第3—4页“自我训练”。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们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分级(主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联系我国实际会计分级予以讲解,提高教学效果。教后记第二节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主体、目标、原则、会计要素一、会计主体会计核算前提或会计假设、会计条件,指对会计核算工作所做出的限定条件,如果没有这些限定条件,会计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这些条件包括四项内容,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限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畴,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特定资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主体是各级政府、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二、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要得到的结果。向谁提供信息;如何提供信息;提供哪些信息构成了会计目标的主要内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主要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会计信息:(1)提供单位预算和各单位财政收支情况的信息。(2)提供资金使用效益的信息。(3)提供非营利组织服务能力的信息。(4)提供经济资源、债权债务、净资产及其变动的信息。三、会计原则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会计信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也叫客观性原则。此性原则要求:首先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每一项经济业务必须取得或填制合法的书面凭证;其次,会计核算过程应当客观真实;第三,会计核算成果会计报表应当真实可靠。真实性原则要求客观真实的反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财务收支状况及结果。2.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预算管理和相关方面了解预算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的需要,满足加强内部管理需要。3.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指会计核算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指标口径应当一致,以有利于前后期间以及同类单位之间的比较分析。通过对这些指标和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汇总,便于正确考核各单位的经济业务及成果、满足国家宏观管理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4.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指会计核算的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内容和理由以及对单位财务收支结果的影响在会计报告中说明。5.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原则对于发挥会计信息的效应显得越来越重要。6.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指会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各预算单位财务收支及结果,对于重要的业务应单独反映。7.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指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应用。(二)对经济业务确认、计量、报告要求的原则1.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各非营利组织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发生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则要求采用权责发生制。2.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也叫实际成本原则,指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时实际价值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帐面价值。3.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指从事经营活动业务的非营利组织,其经营支出与相关的经营收入应当相互配合比较。4.专款专用原则专款专用原则,指对于特定用途的资金,应当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四、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一般对象是指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的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即预算资金的收支出活动过程和结果。具体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5要素。(一)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由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该资源预计能为主体带来经济利益,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力。(二)负债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能用货币计量、需要用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包括各种应付款、应缴款等。(三)净资产净资产是政府及非营利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从数量上等于会计主体资产与总负债的差额。(四)收入指预算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收入、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五)支出支出指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发生的资金耗费或损失。会计要素之间内在的关系,其数量表现为三个等式:资产=负债+净资产,此为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收入-支出=结余,此为
本文标题: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及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1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