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笔名孟实、孟石。安徽省桐城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1897年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父亲是村私塾教师。少时课读于孔城高小,考入桐城中学,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1986年3月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9岁。文化大革命区间,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朱光潜,首当其冲被拉去劳改,长期被关在牛栏里“隔离”。清晨时在红卫兵的监督下劳改,或蹲在山坡上拔草,或流着大汗搬砖、拔草,在牛棚里他经常被示众、臭骂、呼喝、使唤。后来人们多次问到他是如何熬过那段痛苦的时光,他都答于“忘我”两字。“三此主义”忘我精神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名言:①志气太大,理想过多,事实迎不上头来,结果自然是失望烦闷;志气太小,因循苟且,麻木消沉,结果就必至于堕落。②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大生意。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③消遣就是娱乐,无可消遣当然就是苦闷。世间喜欢消遣的人,无论他们的嗜好如何不同,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强旺生命力。④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⑤慢慢走,欣赏啊!⑥不完美才是美。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常见说明方法: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初读课文齐读全文并思考“全文主要写了哪三种态度,各态度关注哪方面?实用的:可使用的,可利用的。科学的:客观的,理论的。美感的:直觉的,形相的。文章结构探讨:第一部分(1-2):提出在知觉下产生的“真善美”不同追求。第二部分(3-5):分类说明三种态度的形成依据。第三部分(6-9):具体分析三种态度的关注点及特点。第四部分(10):小结6、7、8、9,遥相呼应首段的“真善美”。第五部分(11-12):总结真善美各适其用,倡导欣赏事物的“美”感。课文的各段落是如何围绕“真善美”的角度展开阐述?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进行说理?品味分析:第一段:冒题,暗藏真善美。抽象地说,概括说明。第二段:入题,引出知觉。具体地说,举例说明。第三段:就知觉角度分析。举例说明,比较说明。第四段:就“形相”角度分析。比较说明,诠释说明。第五段:就“态度”角度分析。比较说明,诠释说明。第七段:从意志活动角度分析实用的态度。比较说明,诠释说明。第八段:从抽象角度分析科学的态度。诠释说明,举例说明。第九段:从形相角度分析美感态度。诠释说明,举例说明。第十段:小结6/7/8/9,遥相呼应首段“真善美”。比较说明,诠释说明。第十一段:就“用”的角度比较分析“真善美”,证明三者各适其用。分析说明,比较说明。第十二段:承前段拾“真善”取“美”,就活动(人)与价值(物)的角度探讨美。比较说明,对照说明。文中谈到“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般也是人为的?”,对此你怎么看美学观探讨文章主旨探析本文旨在说明人生与艺术的结合,始能获得快乐。尤其是科技发达,工商繁忙的今日,更需要艺术调剂生活,否则人生毫无乐趣可言。本文看似写松,实则在谈人生,作者提倡怎样的人生观?拓展延伸你认为人生应该以何种态度去面对?
本文标题: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8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