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亲子关系及沟通主讲:梁桂铭心理治疗师•出生就独立拥有身体,身体上的感受都是一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承受孤独的代价,还好我们相互之间有情感(身体痛引起别人心痛)•孩子的成长,对父母的依赖减少—-成长就是情感上远离父母•学习的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有一门学科叫“父母”•在中国文化圈内有两点值得高度关注:一、孩子的成长速度高于父母的预估二、缺乏信任孩子的能力•健康的爱是应该是父母能够承受被孩子抛弃•你可以不学任何东西,但你需要学习如何才能不制造疾病父母怎样影响儿女1.“继承”定律2.期望定律3.相关定律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健康人格的父母是比较简单好玩的人,即使有时候做一些我们认为非常错误的事情,对孩子的人格也不会有太大或者太糟糕的影响。人格不太健康的父母,即使他们完全按照育儿教科书来教育孩子,出来的效果与拥有健康人格的父母都是不一样的,还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很大问题。(一)“继承”定律(1)人格相对独立,但也有能力依赖别人(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可以放心信任孩子)。(2)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和他人,同时又能够对他人放心,当需要控制时就控制,当不需要控制时就放手,比较灵活。1、健康人格父母的特征:空降机型父母孩子有困难,立即空降过来,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割草机型父母直接将孩子面前的阻碍铲平、割掉以上这两种父母,都是在用过度的爱来表达对孩子过度的恨,这种恨用来把孩子面对困难的能力通通抹杀掉孩子没有做某种事情的能力,实际上是父母不希望他具备这种能力2、两种不健康人格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方式,造就了孩子的性格“青春”之所以被深深记得,是因为成长之痛。名人事例:弗洛伊德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猥琐(二)期望定律1、温尼科特-“抱持性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给他肯定,如果他搞不定,就给他帮忙;•在孩子遭遇困难的时候,一定不要加重孩子的困难;•家长如果没有健康自尊(恋),就会需要贬低别人来获得自己的满足,而贬低自己的孩子最方便。当孩子面临一个挑战的时候,比如做一道比较有难度的数学题,当孩子做不出来的时候?错误的做法:父母亲趁火打劫地说:现在你知道你能力不行了吧?!还不努力学习!!!后果:这样是在主动地放弃跟孩子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的机会。孩子会认为我感到高兴的事情,不会让父母感到高兴——他在潜意识里会形成一个永远的印象——我永远也不可能让父母满意——慢慢地他们变成了一个永远对自己不满意的人。(1)父母对孩子学习不抱持的表现:父母亲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学习压制了很多其它的乐趣,他也可能会将自己对学习的仇恨投射给孩子。父母亲在孩子小时候过度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能会让孩子以后厌恶他的学习和工作不断地强调某样东西的重要性。会破坏一个人对这样东西的兴趣,错误的关系:孩子坐在那里装模作样地看书成为让父母安静的唯一方式正确的关系:孩子有更多地学习方面的焦虑,而父母则从容不迫地做自己的事情。越是不健康的父母越害怕孩子成长。(2)孩子在学习中对父母的应付孩子用了三分之一的精力对付学业,却用三分之二的精力对付父母的情绪。父母表面上是在表达我希望你健康,我希望你学习好。但潜意识的情绪是在表达相冲突的情绪:如果你什么都好,你就不需要我了(3)老师的不抱持老师需要多大的情感隔离,才能如此地破坏学生在寒暑假中应得的乐趣。分析:如果他们能稍微体会到一点点孩子在假期当中应该好好玩的时候还需要牵挂他的作业的痛苦,他就不会做布置这么多的作业这种有严重施虐色彩的事情了父母给孩子抱持性的环境,不是让他动不动就受到责备,应该让孩子从小知道:她配得上享有一切成功的欢乐。让孩子在这个环境里尽可能多的不被评论:被评论就是被限定(不听话,不爱学习,不吃青菜)。在抱持性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自己的恐惧没有羞耻感,因为没有人羞辱他,有的只是帮助。(4)抱持性环境的意义双刃剑父母说孩子是好孩子的时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孩子感到被尊重、被接纳、被赞扬,另一方面,孩子也被限定,意思是孩子只能向好的一面认同,坏的一方面就不被允许。父母对孩子的责骂,实际上也是在掩饰对孩子的爱。他怕自己对孩子的爱,令自己和孩子的边界消失,所以用责骂来保持与孩子的距离。迎合父母孩子会不惜一切代价,迎合父母亲的愿望,包括父母亲希望孩子生病的愿望。评论性语言•不能,不要,不行...•叫他不要去....•要使禁止的行为减少,有两种互相补充的方法:•一、忽视此行为,也要内心深处动怒。•二、关注你希望发生的行为。越禁止,越诱惑•所有男孩子心里都想跟爸爸做决斗,然后赢得和妈妈在一起。•所有女孩子内心也有跟妈妈竞争,然后获得爸爸的愿望,最终跟爸爸结婚。•阉割焦虑俄狄浦斯冲突•俄狄浦斯冲突——成功与害怕成功之后的惩罚:当巨大的幸福来临的时候,会等着一个眼珠子被挖掉的惩罚•我们都希望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感觉上面会想:如果我获得那个巨大的成功之后会受到惩罚•在爸爸妈妈对孩子有过于严厉的要求时,孩子就会有种感觉:只要我让自己舒服了,我就会受到惩罚——我不能让自己舒服。俄狄浦斯冲突如何避免俄狄浦斯冲突?•父母给孩子抱持性的环境,不是让他动不动就受到责备,让孩子明白即使取得更高的成功,也不会有惩罚。让孩子知道她配得上享有所有的成功的欢乐。•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一个人格足够强大的人,他可以起到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可以替代曾经被我们内化了的妈妈的样子。对孩子付出60分的努力,40分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用来做别的事情。足够好的妈妈温尼科特的最著名概念:“足够好的妈妈”(Goodenoughmother)——不是好过头,也不是刚刚好,而是60分妈妈——非常糟糕的妈妈是0分,非常完美的妈妈是100分,足够好的妈妈就是60分。(三)相关定律父母爱孩子,这从来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该如何去爱。糟糕的妈妈完美的妈妈•她让孩子丧失了一次体验自己焦虑和恐惧的机会。一个孩子在完全没有安全感威胁的情况下长大,他在人格上面会表现得弱不禁风。一个完美无缺的妈妈,孩子长大后,人格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的可能性非常大。60分妈妈孩子会形成强大的信念和力量——在我最糟糕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帮我。——最能够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妈妈。在这个孩子感受到了最大的恐惧和绝望的时候,还没有出现在孩子还没有感受到恐惧的时候,她就把孩子从潜在的危险地带带出。让孩子体验安全和危险,也体验失望情绪,但没有达到绝望状态。非常糟糕的情况常常是这样:父母们只感觉到对孩子的爱,而感觉不到对孩子的恨。他们对孩子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于是有很多的孩子被折磨成了人格障碍,甚至精神病。我们让一个父母觉察到对自己孩子的恨,是让这个父母与这个孩子保持恰当的距离,让孩子在没有别人过近距离的逼迫下,有自己的空间成长——这可以让孩子的人格变得更加完整和健康。(一)父母要学会给孩子成长空间(二)父母要学会留白•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一定要留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一部分自己玩,跟别人玩,而不是一直跟父母、家人。以利于孩子发展新的客体经验、拓展内心世界的规模。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一个绝对标准,就是看这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如果一个人只有跟父母打交道的经验,而没有跟别的客体相处的经验,那么他就没有新的客体经验,他内心世界的规模就会非常小。(三)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四)父母不是孩子的老师•易子而教•不当老师,当榜样•孩子走弯路是幸福的美好生活,从心开始!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本文标题:亲子关系及沟通讲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90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