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教育心理学概述必背考点附录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以及根据学习心理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一)教学系统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狭义的说,教学是指在学校情境中,师生以特定的文化为对象进行的互动过程,教师利用一定的方法和资源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二)学习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三)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和有效策略等。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此外,教师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理论。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这一过程是一个独立的成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四)学与教过程的五因素和三过程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五种因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主要体现为:(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着眼点。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来加以调节。(3)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点不同,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从而确保教学过程达到最好效果。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作用往往互相交织在一起。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发展、成熟、完善四个阶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西方早期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思想最早起源应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柏拉图认为所有知识都是生来就有的,这些知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性的学习而日臻完善。2、洛克提出“白板说”,强调头脑就像白板一样,学习是有外部影响引发的,连续的简单印象可以通过联想提升到复杂观念。3、1762年,卢梭的《爱弥儿》出版,他认为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经验而发生的,应该用推理和探究代替权威性的灌输。4、后来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1746~1827)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强调利用儿童得自然兴趣和活动对他们进行教学。5、德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6、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也称为《教育人类学》),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7、1877年,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8、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者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9、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心理测验和儿童心理学方面的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2、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高速发展,也成为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3、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的领域;40、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日趋集中,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体差异、课堂管理、教师心理的等,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为大多数所公认,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结合教学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学手段的改进。同时,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研究。在教育心理学理论方面,随着学习理论的研究深入,行为主义的机械论、还原论等的弊端日益暴露,认知学习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人本主义的思潮也掀开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四)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精辟的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的研究为学习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一)20世纪上半叶:教育心理学的引入与早期研究1、20世纪初,我国出现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由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该书主要参考了桑代克等人教育心理学著作,结合了我国的教育实践材料。3、陆志韦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翻译出版。4、随着师范教育的开展,教育心理学被列入师范院校的必修科目。此后,艾伟、萧孝嵘、阮镜清等译制和编著了各类教育心理学著作。这一时期,我国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教学对学科心理尤其是汉语教学心理、心理测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相对还很薄弱,大多是模仿西方国家,没有太多的理论创新。(二)建国后至文革时期:教育心理学的改造、发展与曲折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50年代,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全面以马克思主义改造教育心理学理论,同时开始学习苏联。60年代至文革前,纠正了批判心理学的错误,教育心理学出现了初步繁荣的生机,1963年,潘菽主编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全国各地师范院校相继开设教育心理学课程。文革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跌入低谷,研究一度中断。(三)20世纪80年代之后:教育心理学的恢复和迅速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教育心理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迅速进行了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在师范院校中恢复了教育心理学课程。潘菽、冯忠良、高觉敷等人相继出版了相关教育心理学著作。此时,中国的教育心理学开始面向世界,在借鉴原苏联和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实验室内借助于各种专门仪器设备进行教育心理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室严格的人为条件的控制,可以获得较精确的实验结果,还可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由于学生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可能会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现场实验是在自然情境下,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以引起学生某些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现场实验的研究结果比较切合实际,但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而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二)观察法所谓观察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保持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自然性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不足之处就是观察者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另外,观察法得到的结果有时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不能据此很好地确定心理活动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但它仍是掌握原始资料的必要方法,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开路,因此有人把观察法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三)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法总体上易于进行,但在调查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被调查者记忆不够准确等原因使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访谈法等。问卷法是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要求被试回答研究者提出的问题,以获得被试心理和行为表现资料的方法。问卷法有很多种,根据被试的数量,可以分为集体问卷法和个别问卷法;根据问卷内容是否有统一的设计和一定的结构,可以分为结构问卷法和非结构问卷法;根据问题的回答方式,可以分为开放式问卷法和封闭式问卷法;根据问卷的回收形式,可以分为当面问卷法和通讯问卷法等。访谈法是通过与研究对象或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人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访谈法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可以分为直接访谈法和间接访谈法;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有无统一的设计要求和结构,可以分为结构访谈法和非结构访谈法;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可以分为一般访谈法和特殊访谈法。(四)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其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收集的个案资料通常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特征等。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单个被试,也可以是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个案法能够加深对特定个体的了解,但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而且,在对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的研究结果进行推广或作出更加概括的结论时,应持谨慎态度。(五)行动研究提出者:勒温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体现从从动出发、通过行动进行、并着眼于改进行动的研究二、研究方法分类(一)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1、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或量的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2、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是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搜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二)横断研究法和纵向研究法1、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2、纵向研究法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概述必背考点附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09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