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周三多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课程重点
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学》(第四版)重点知识整理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注:只含本书1-13章课程,其中不包含第四章和第九章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进一步解释:(1)载体:组织。(2)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对象:相关资源。(4)职能活动: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二、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三、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一)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代表人、联络者、领导者。2.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二)管理者的职能1.技术职能2.人际职能3.概念职能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1.孙膑提出运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2.小瓦特:科学管理制度。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4.欧文:人事管理。(因此欧文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5.巴贝奇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泰罗、甘特。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二、行为管理理论(一)梅奥与霍桑试验1.霍桑试验四个阶段(1)工作场所照明阶段(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访谈(4)接线板工作室试验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企业责任第一节管理与伦理道德一、伦理道德的真谛1.伦理:为了相互协调,共同生产和生活而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真谛:“本性上普遍的东西”。2.道德: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3.天伦:家庭血缘关系的共同体。4.人伦:社会关系的共同体。5.意义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社会中其体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任何社会任何组织要想长期生存,不仅要遵守法律,同时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表现在四方面:1.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2.企业组织;3.人文力和企业精神;4.企业和产品的价值观。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一)功利主义道德观1.内容: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2.积极意义:(1)如果该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当然可以认为该行为是善的,必然得到大多数人支持。3.消极影响:(1)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可能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2)只是规定了对大多数人有利,而没有规定所得利益如何在相关人员中分配。(二)权力至上道德观1.内容:(1)能尊重和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2)政府法律和各级管理者应该尊重和保护人权。2.消极影响:(1)过高的期望保障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2)组织整体利益的需要和个人的权利不可能完全一致。(三)公平公正道德观1.内容:(1)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2)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2.消极影响:(1)实践中情况复杂很难完全实现。(四)社会契约道德观1.内容:(1)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2.积极意义:(1)能大幅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3.消极意义:(1)契约具有很强的情景特征,在很多场合是相关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2)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3)契约主义的泛滥,会导致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五)推己及人道德观1.内容(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一、道德管理的特征(1)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为组织的一项责任。(2)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6)具有自律的特征。(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1)追求道德的管理者通常为组织确立起较为崇高的价值观,以此来引导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行为。2)这种价值观一般能激发起成员去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从而给组织带来生机和活力。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内涵:(1)人们一步步依次通过这六个阶段,不能跨越。(2)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上,也可能倒退和堕落。(3)多数成年人的到的道德发展处在第四阶段上。(二)个人特性1.内容: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控制力。2.管理者个人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与管理道德也很有关系。(三)组织结构1.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2.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3.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4.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四)组织文化(五)问题强度1.内涵: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3.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1)高层管理人员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2)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3)高层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4.设定工作目标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企业与现代社会1.传统经济学观点:为股东实现组织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是企业,增进和保护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责任。2.社会经济学观点: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它们还要对社会负责,因此企业的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应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大致可以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2.企业一切经济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3.社区福利投资。4.社会慈善事业。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第一节全球化内涵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说全球化是一个事实,是指其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说全球化是一个过程,是指其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因素:交通、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力量。一、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1.定义: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2.表现:跨国商品贸易增长迅速、国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出国旅游人数快速增加、跨国企业并购加快。二、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1.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2.关键性指标: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口流动额等。三、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1.定义: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2.关键性指标:该产业跨国贸易额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百分比、该产业跨国投资额在该产业实现的投资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等。四、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1.定义: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份额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第二节全球化与管理者1.全球化管理的环境:一般环境、任务环境。2.全球化管理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一)全球化的一般环境1.政治与法律环境(1)国家政治体制;(2)政治的稳定性;(3)法律环境。2.经济和技术环境(1)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2)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3)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4)科技发展水平。3.文化环境(1)权利距离(2)不确定性的避免(3)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4)男性化或女性化(5)长期导向(二)全球化的任务环境1.供应商2.销售商3.顾客4.竞争对手5.劳动力市场及工会二、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1.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1)国际商务知识;(2)文化适应能力;(3)视角转换能力;(4)创新能力。2.如何培养全球化管理的关键能力(1)从经历中学习;(2)从工作任务中学习;(3)从关系中学习。第三节全球化与管理职能一、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决策(一)出口1.间接出口企业通过本国的中间商向海外市场销售产品、服务。2.直接出口企业绕开国内中间商直接与海外需求者联系3.优势:这种方式不需要企业拥有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的知识和经验;资源投入相对较少,风险相对较小。4.不利因素:企业往往会遇到东道国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还需支付高额的运输和保险费用。(二)非股权安排1.特许例:肯德基2.合同制造例:富士康3.管理合同例:会计(三)国际直接投资1.合资进入(1)特点:共同投资和共同经营。2.独资进入3.新建进入二、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一)全球化的压力(二)当地化的压力(三)全球化组织模式的选择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理论一、决策的定义1.定义:决策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也指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进一步理解:(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4)决策的前提是识别问题。二、决策的原则1.决策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2.想达到最优要具备以下条件:(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出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三、决策的依据1.依据:适量的信息。四、决策理论(一)古典决策理论1.内容(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2)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3)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4)决策者进行的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二)行为决策理论1.内容(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和影响的;(3)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4)决策者往往厌恶风险;(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第二节决策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明确目标3.拟定方案4.筛选方案5.执行方案6.评估效果第三节决策的影响因素一、环境因素(一)环境的稳定性(二)市场结构(三)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二、组织自身的因素(一)组织文化(二)组织的信息化程度(三)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三、决策问题的性质(一)问题的紧迫性1.时间敏感型决策: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急需处理的决策。2.知识敏感型决策: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的决策。(二)问题的重要性问题的重要性对决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重要的问题可能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2.越重要的问题越有可能由群体决策;3.越重要的问题越需要决策者慎重决策,越需要决策者避开各类决策陷阱。四、决策主体的因素(一)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1
本文标题:周三多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课程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29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