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校讲文明树新风讲话:树文明新风学校讲文明树新风演讲:树文明新风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四(3)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树文明新风,创和谐校园”。我们知道,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五千年文明史造就了华儿女许多优秀的品质,这也成为了我们今天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既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也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老师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呢,应该首先学会做人,学做文明的人,学做社会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明礼诚信,尚学知礼。”然而在现实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无不遗憾地发现,一些同学还存在着种种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有的同学把说脏话当作耍酷;有的同学把乱扔垃圾当作潇洒;甚至有的同学遇到师长视而不见……种种不文明行为,不仅损害了双峰学子的形象,还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前不久,我曾看到学校的外教老师在操场上捡拾垃圾。我想,我们在对他的行为表达敬意的同时,作为儒励学子,难道我们不应该比外教做得更好一些吗?其实,想要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2名师点睛结构图示以练助学3•西晋短命的原因及带来的教训•(1)原因:•①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社会风气盛行,在位的皇帝昏庸无能。•②统治集团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八王之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尽了西晋的国力。•③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2)教训:统治者要开明;要团结,不要内耗;民族关系要融洽等。重难突破4•1.图片名称: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见教材P87)•2.持续时期:东汉、魏、晋。•3.主要内迁各族:匈奴、鲜卑、羯、氐、羌。•4.影响:少数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读图学史5新知识记•知识点1西晋的建立•西晋的建立和统一:266年,魏国权臣①___________自立为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②___________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知识点2八王之乱•1.概况:晋武帝(即司马炎)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王。诸侯王势力日益强大,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③“_____________”。•2.影响:八王之乱使西晋迅速衰落;④_________人口纷纷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司马炎280八王之乱中原6•知识点3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难点)•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魏、晋时期,⑤_______________迁入陕西关中;匈奴和羯族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迁到⑥_________、陕西及河套地区。•2.影响:(1)少数民族起兵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西晋灭亡。(2)北方各族先后建立政权,中国历史进入⑦___________混乱割据时期。(3)少数民族政权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任用汉人,如苻坚重用⑧_________进行改革。氐族和羌族辽宁十六国王猛7课时即练•一、选择题•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反映了司马昭妄图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后来他的儿子实现了其梦想,建立晋朝。西晋的建立者是()•A.司马懿B.司马炎•C.曹丕D.曹操B8•2.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在中国古代中的人文史记,诗词曲艺,史话传说,礼仪风俗中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以下政权曾定都洛阳的是()•①西汉②东汉③曹魏④西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3.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结束三国分裂实现短暂统一的时间是()•A.260年B.280年•C.316年D.317年BB9•4.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A.西周的灭亡B.东周的灭亡•C.西晋的灭亡D.西汉的灭亡•5.北方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开始于()•A.东汉B.西汉•C.西晋D.秦朝•6.辅佐前秦苻坚统一北方的汉人丞相是()•A.石崇B.诸葛亮•C.王莽D.王猛CAD10•二、非选择题•7.请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迁入地区用线连起来。•氐族•匈奴族辽宁、山西、河套地区山西一带•鲜卑族山西一带•羌族陕西关中•羯族11基础过关•1.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①魏国②蜀国③吴国•A.③①②B.②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①B自主反馈12•2.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C.制糖技术的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3.“八王之乱”是一场内乱,它对西晋统治造成的影响是()•A.促使中原人口西迁B.使西晋从此衰落•C.实行民族压迫政策D.西晋灭亡•4.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是在()•A.东汉、魏、晋时期B.夏商周时期•C.秦朝D.西汉ABA13•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政权分立,民族交融加强。走近历史,探究问题。•【图示“显”历史】•请将图示中A处和B处填写上正确的时间。西晋灭吴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西晋的都城在哪里?这一政权建立后制定了怎样的政策?A:266年;B:280年。西晋灭吴标志着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洛阳。西晋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14能力提升•6.我国古代史上曾建立了一个政权,提示语有三个关键词:司马炎、统治短暂、“八王之乱”。据此判断,这个政权是()•A.东汉B.西晋•C.秦朝D.西汉•解析:题干中的历史现象和人物都与西晋有关,分别是西晋建立者、西晋存在时间短暂、统治阶级内乱。B15•7.“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的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西晋灭掉吴国,统一南北•D.秦始皇统一全国•解析:由材料中的“金陵王气黯然收”可知,这是指三国中的吴国被灭掉。C16•8.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西汉初年刘邦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后来诸侯势力膨胀,于汉景帝时期发生了“七国之乱”,西晋时期则有“八王之乱”,故选D项。D17•9.266年,司马炎建西晋。316年,西晋灭亡。西晋类似秦朝短命而亡。下列关于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论述正确的是()•①西晋统治集团奢侈腐化的风气盛行;在位皇帝智力低下,昏庸无能②民族矛盾尖锐,鲜卑族利用西晋内乱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统治③西晋统治集团内斗,破坏了统治秩序,耗尽了国力④西晋的封建官僚地主残酷地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化了民族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内迁的匈奴族趁“八王之乱”之际,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王朝。因此②说法错误。D18•10.以下关于十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十六国是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的十六个政权的总称•B.前秦政权是由鲜卑族苻坚建立的•C.西南的成汉政权也属于十六国之一•D.十六国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解析: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了前秦。故A、B、D项均错误。C19•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少数民族迁入给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在当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民族矛盾,为随后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社会动乱埋下了伏笔。•材料二魏晋时期内地引入的少数民族家具。高几床榻20•(1)西晋时期的民族矛盾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西晋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2)写出西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匈奴、鲜卑、羯、氏、羌•(3)两则材料所体现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迁徙、共同的生产和生活、共同反抗斗争、统治阶级改革。
本文标题:20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共21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17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