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自然地理学课件17-第六章(1)2010
第六章土壤圈第一节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第二节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第三节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第四节土壤类型特征第五节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之间的参比第六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第一节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一、土壤概述1、土壤的定义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于人类对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常对土壤产生不同的概念。2、土壤肥力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温度的能力。3、土壤质量土壤在一定生态系统内支持生物生产的能力、净化环境的能力和促进动植物及人体健康的能力。二、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1、土壤圈的地位位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交汇处。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2、土壤圈的作用(1)土壤圈与地球生命活动(2)土壤圈与人类的生存条件(3)土壤圈与自然环境(4)土壤圈与全球环境变化(5)土壤圈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土壤质量的内涵土壤质量包括三部分:分别是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康质量,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就像一个三脚凳的三条腿。(1)肥力质量:土壤充分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养分、提高生物产量的能力。(2)环境质量:土壤容纳、吸收、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物质的能力。(3)健康质量:土壤无污染、洁净,生产的食品无公害,保障动植物及人类健康的能力。三、土壤形态(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1、土壤剖面: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2、土壤发生层次(1)自然土壤(六层)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2)耕作土壤(四层)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二)土壤的理化性质(1)土壤颜色(2)土壤质地(3)土壤结构(4)松紧度(5)孔隙度(6)含水量(7)新生体(8)侵入体(9)酸碱度四、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固相物质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以及一些活的微生物。(一)土壤矿物1、原生矿物2、次生矿物(二)土壤有机质1、非特殊性有机质2、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1、供应营养元素2、保持养分3、提高无机磷酸盐的溶解性4、活化土壤微量元素5、调节土壤酸碱性6、形成团粒结构7、调节温度(三)土壤水分1、土壤水分来源及损耗2、土壤水分平衡3、土壤水分类型吸湿水毛管水(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田间持水量)重力水(凋萎系数)(四)土壤空气1、土壤空气的概念2、土壤空气的组成(与大气相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含量(一)土壤机械组成1、土壤质地的概念2、土壤质地分类3、土壤质地的影响(二)土壤胶体1、定义2、种类3、性质4、土壤的离子交换五、土壤组成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三)土壤溶液1、定义2、土壤溶液的组成3、土壤溶液的作用(1)土壤的酸碱反应(2)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3)土壤的缓冲作用表6-5按pH划分的土壤类型土类pH土类pH强酸性土4.5碱性土7.6~8.5酸性土4.6~6.5强碱性土8.5中性土6.6~7.5第二节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一、成土因素学说土壤的形成与气候、生物、岩石、地形、时间等成土条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道库恰耶夫建立了土壤形成的因素学说,概括为以下四个基本观点:(1)土壤是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2)各成土因素同时存在、同等重要、不可替代;(3)各成土因素均不断发展变化,土壤也不断发展变化;(4)各成土因素存在地理分布规律,土壤也具有地理分布规律。二、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一)成土母质1、定义: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质,作为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称为土壤母质,简称母质。2、影响(1)性质:土壤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特性,成土母质中的矿物成分、元素组成影响土壤的性质。(2)养分状况:矿质元素(3)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二)气候因素影响土壤的组成、土壤发育的速度、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三)生物因素生物是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不同的植被类型下发育的土壤类型不同。(四)地形因素地形通过影响水热条件影响土壤发育过程,同时不同的地形部位成土母质不同,因而土壤发育有差异。(五)时间因素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时间的增加,土壤的成熟度增大。三、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自然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地质大循环:岩石风化——碎屑物质——搬运、堆积、成岩——……岩石风化。生物小循环:岩石碎屑中的矿物成分被生物利用合成有机物的组成部分,微生物将有机物质分解释放出矿物质。生物作用使有机质积累、分解、腐殖质的形成,发生发展了土壤肥力,形成了土壤。四、主要成土过程(1)原始成土过程在岩石表面或风化物上微生物生存,积累有机质,为高等植物生长创造条件。(2)灰化过程铁、铝等物质和腐殖质的淋溶、淀积,二氧化硅残留的过程。(3)黏化过程粘土矿物生成和聚积的过程,或粘土矿物淋洗并在土体中下部聚积的过程。(4)富铝化过程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脱硅与铝铁富集的过程。(5)钙化过程碳酸盐在土体中的淋溶、淀积过程(6)盐渍化过程土体上部易溶性盐类的聚积过程(7)碱化过程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的30%以上,土壤呈碱性反应。(8)潜育化过程还原环境中,有机物分解产生较多还原物质,形成还原层。(9)潴育化过程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过程,地下水浸润、氧化还原交替,形成一个有锈纹锈斑、黑色铁锰结核的土层。(10)白浆化过程由于土体上层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土体表层铁锰还原淋溶、脱色形成白浆层。(11)腐殖质化过程生物作用下土体中,尤其是土体表层进行腐殖质累积过程。(12)泥炭化过程地下水位接近地表或地表积水的沼泽地段,湿生植物残体因缺氧而不能彻底分解,有机质以植物残体形积累的过程。(13)土壤的人为熟化过程人类对土壤进行合理培肥,使土壤肥力向着提高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和演变的影响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与演变的影响)。
本文标题:自然地理学课件17-第六章(1)20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5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