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版2018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检测
1初一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卷《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与儿女讲论文义..4、俄而..雪骤5、俄而雪骤.6、公欣然..曰7、白雪纷纷何所似...8、撒盐空中差可拟...9、未若..柳絮因风起10、未若柳絮因.风起二.翻译句子。(1)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0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去后乃.至4、尊君在不.5、相委.而去6、则是无信.7、下车引.之8、入门不顾.二.翻译句子(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谢公泛海谢太傅①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②使还。太傅神情③方王④,吟啸⑤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⑥,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⑦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①谢太傅:谢安。②唱:提议。③神情:精神兴致。④王:通“旺”。⑤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荡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⑥说:通“悦”,愉快。⑦承响:承,应声。响,声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太傅神情方.王()(2)诸人皆.喧动不坐()(3)公徐.云()(4)如此..,将无归()2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3.文中的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吾日.三省吾身5、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传.不习乎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知天命.13、从.心所欲14、不逾.矩15、学而不思则罔.16、思而不学则殆.17、人不堪.其忧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9、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0、饭疏食...饮水21、于.我如浮云22、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逝.者如斯夫25、三军可夺.帅也26、博学而笃.志27、切.问而近思二.翻译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一)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注释】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______②是以..谓之“文”也______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①是以谓之“文”也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3.翻译下列句子。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D.我独亡(亡:死亡)4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______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B.仁在其中矣其恕乎C.与人恭而有礼未复能有与其奇者D.如日月之食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翻译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诫子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非学无以广才..2、静以修身..3、非淡泊..无以明志4、非宁.静.无以致远5、淫慢则不能励精..6、多不接世..7、年与时驰.8、险躁..则不能治性9.夫君子之行.10、意与日去.11.年与时.驰12.意与日.去13.险躁则不能治.性14.遂.成枯落二.翻译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三.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四.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五.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诫外甥书诸葛亮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庶使几之志,揭然①有所存,恻然②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③,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④伏于凡,不免于下流矣!(选自《诸葛亮集》)5【注】①揭然:显露,显然,昭彰。②恻然:忧伤、悲痛。③淹留:滞留,停留,引申为境遇不佳。④窜:躲藏。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志当存高远.非宁静无以致远.B.去.细碎意与日去.C.若志.不强毅非淡泊无以明志.D.广.咨问非学无以广.才2.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和用法与“使庶几之.志”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下车引之.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句子。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4.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志向高远之人?(用原文回答)5.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会怎样?(用原文回答)《诫子书》比较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②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④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笃:病重。②竭:用尽。③股肱(gōng):大腿,用以比喻辅佐之臣。④敕chì:告诫,嘱咐。1.解释下边句子加点字(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学无以广.才()(3)悲守穷庐.()(4)必能安.国()2、翻译下列句子(1)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这两篇短文都有告诫儿子,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乙文刘备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6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解释下列加点字。1.其一犬.坐于前()2.一狼洞.其中()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屠自后断其股.()5.意.暇甚()6.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7.恐前后受其敌.()8.盖以诱敌.()二、翻译句子。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三、选出不属于“狼亦黠矣”的一项()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B.目似瞑,意暇甚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D.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文字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先生的书斋名。B.这段文字描写狼的狡猾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作者写狼的狡猾实际上是为了赞扬屠夫的聪明勇敢。D.本段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屠夫遇狼、屠夫怕狼、屠夫御狼、屠夫毙狼和屠夫笑狼。五、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进行评价式阅读。1.试一试,从屠户的角度阅读课文,按照示范填写下面的内容。示例: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______狼。()第三段写屠户______狼。()第四段写屠户______狼。()2.试一试,从狼的角度阅读课文,按照示范填写下面的内容。示例:第一段写两狼跟踪第二段写两狼____________第三段写两狼____________第四段写两狼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狼施威》,完成文后问题。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莽莽撞撞地)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
本文标题:人教版2018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7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