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疾病控制中级、公共卫生中级个人复习知识点汇总(急慢传染病、病原生物和地方病等)
1/10序号疾病、病原(急慢传染媒介生物)传染源、病菌致病、主要宿主传播媒介、途径典型症状、潜伏期分类药物检查、处理预防措施1鼠疫啮齿类蚤类高热、严重中毒症状6天耶尔森菌属青霉素无效无疫苗防止侵袭人类2霍乱O1\0139群霍乱肠毒素无痛腹泻脱水、周围循环衰竭、5天,水样便致泄最强:霍乱肠毒素补液、纠正平衡国规检疫:鼠疫霍乱黄热3痢疾宋、福志贺菌内、外毒素细菌性痢疾:脓血便志贺菌属4急性痢疾病变部位直肠、乙状结肠5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6伤寒副伤寒病人、带菌最严重并发:肠穿孔可长期排菌、常复发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玫瑰,肝脾肿大,黄色稀便沙门菌属氟喹诺酮类发热10天:骨髓培养,3、4周大便水饮食粪便管理7白喉杆菌外毒素咽喉充血、灰白假膜抗毒素治疗类毒素疫苗345月百白破2/108百日咳冬春季飞沫病程可达6周5岁以内易发9流脑飞沫10钩端螺旋体病鼠和猪疫水、接触发热、寒战、三痛、淋巴结、黄疸青霉素11猩红热乙型A组溶血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咽颊炎、疹后脱屑、弥漫红斑链球菌12布鲁杆菌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乏力发热关节痛早治综合链霉素13炭疽形成芽孢主要人炭疽:皮肤炭疽卡介苗14结核病致病物质:脂质飞沫、尘埃15麻风未治疗病人皮肤、周围神经20岁左右高发细菌耐药性潜伏期可达10年16大肠埃希菌危害最大:肠出血性婴幼儿、游泳者:产毒性0157:h7出血性17破伤风外毒素痉挛毒素侵入神经专性厌氧、芽孢抗毒素、无特效药18副溶血性孤菌海产品19幽门螺杆菌鉴定:尿素酶20军团菌阿米巴呼吸道红霉素3/1021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肠毒素22金黄色葡萄球菌水样便23流行性斑疹伤寒人、鼠?虱立克次体多西环素外斐实验地方性斑疹伤寒蚤发热、斑丘疹24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25性病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26流脑带菌者内毒素空气传播皮肤瘀点瘀斑脑膜炎奈瑟菌27甲肝急病、健康携带者黄疸多见粪-口急性期至起病后12周检出IgM抗体小RNA病毒28乙肝HBeAg(+)提示复制、较强感染DNA29丙肝基因组含高变区单正RNA抗生素无效预后较差、30丁肝常伴有乙肝31戊肝病死率高发病2周后停止从粪便排出妊娠后3个月病死率高32艾滋病gglove三段基因组,T淋损伤CD4+,gp120酶联免疫ELISA:检测,免疫印迹WB:反转录病毒急性-无症-发病期我国主措:吸毒注射器4/10巴细胞耗竭确证33脊髓灰质炎耐寒、耐酸多见于儿童、隐性感染多粪-口、夏秋季顿挫型,,RNA对症、支持治疗,无特外界存活力较强234、4岁34麻疹患者早期诊断:柯氏斑呼吸道皮疹,咳嗽、咽部疼痛无特效药隔离:接触后2周至皮疹消退8、18月接种含麻35肾综合性出血热汉坦病毒、鼠类呼吸道消化道伤口醉酒貌(面颈潮红)普遍易感持久免疫力36狂犬病病犬侵犯中枢神经脑脊液中视水生畏37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接触传播潜期:2-21天,均7天38流行性乙脑隐性感染(无瘀点,流脑有)猪蚊脑脊液:外观清亮,糖和氯化物正常,3凶:高热惊厥呼吸衰竭,单股正链RNA与结核性脑膜炎鉴别(糖和氯化物减)对症中枢性呼吸衰竭较少累及脊髓3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高热、颈强直、瘀点,脑脊液米汤样青霉素G40WHO规定的监测传染病疟疾脊髓灰质炎流感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我国增加:登革热41登革热黄病毒伊蚊发热、骨及关节疼痛、皮疹、出血42流感HA\NA血凝素和氨酸酶甲流:金刚烷胺5/1043流行性腮腺炎耳垂以下最明显青霉素?合并炎症44风疹易感者:儿童妊娠4个月内危害呼吸道充血性斑丘疹、发病1天可出现,不留色沉伴有明显咽部症状先天畸形预防,终止妊娠45柯萨奇病毒消化道,诊断:分离培养肠道病毒46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自限性疾病肠道病毒70起病早期眼分泌多个人卫生47海绵状脑病、疯牛病、人克雅病朊病毒48森林脑炎蜱预后不好49手足口病人50水痘3-9岁冬春多见潜伏感染,不同形态皮疹51带状疱疹皮疹多为单侧,沿皮肤神经带状排列预后较好,对症治疗52尖锐湿疣主要:Hpv6、Hpv11Hpv对皮肤和粘膜高度亲嗜性Hpv53单纯疱疹病毒宫颈癌、生殖器疱疹(Hsv-2)HsvHsv-1潜伏三叉神经54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蜱布尼亚病毒6/1055SARS青壮年为主一般2-10天,通常4-5天,首发:发热冠状病毒56大三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抗核抗体(HBcAb)小三阳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序号疾病、病原(寄生虫)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室流行防治预防措施1钩虫感染阶段:丝状蚴经皮肤贫血,可引起肺部出血水肿饱和盐水浮聚法2吸虫幼虫无性繁殖、成虫有性繁殖3旋毛虫传染源:猪感染阶段:活囊包寄生部位:横纹肌肌肉活组织检查首选药:阿苯达挫4鞭虫寄生部位:盲肠钻入粘膜下层、引起炎症5线虫(似蚯蚓线虫)蛔虫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性虫肠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蛔虫虫卵有凸凹不平蛋白质膜、产卵最大直接涂片法引起并发症加强粪便管理7/10卵6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成虫→虫卵→杆状蚴→丝状蚴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丝状蚴从皮肤钻入成虫:⑴贫血:成虫吸血,且边吸边排分泌抗凝素,是伤口血流不止幼虫:肺部出血、水肿,最主要症状:贫血早产?直接涂片法;2、饱和盐水漂浮法7蛲虫(线虫)成虫→虫卵→感染性虫卵寄生部位:回盲部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肛周及会阴皮肤瘙痒、炎症防止再感染8丝虫(班氏和马来丝虫)成虫-微丝蚴-幼虫-丝状蚴-成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主要治病阶段:成虫库蚊:班氏,马来丝虫:按蚊淋巴系统,马来丝虫主要寄生于四肢浅部淋巴系统夜间外周血检查:微丝蚴首选药物:海群生9吸虫(华支睾吸虫)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寄生部位:肝胆管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阻塞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粪检虫卵:沉淀集卵法,治疗药物:吡喹酮10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病)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寄生:肺脏,感染阶段:囊蚴,致病:成虫和童虫传染源:病人、保虫宿主,生食溪蟹、刺蛄醉石蟹?痰液中可查虫卵8/1011布氏姜片吸虫成虫→虫卵→毛蚴→胞蚴→两代雷蚴→尾蚴→囊蚴→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中间宿主:扁卷中间宿主:扁卷螺感染阶段:囊蚴12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毛蚴→两代胞蚴→尾蚴→童虫→成虫中间宿主:钉螺,感染阶段:尾蚴,寄生:门脉-肠系膜静脉人喝入含尾蚴的生水,致病阶段:虫卵虫卵主要沉积在肝脏及结肠肠壁,晚期肠壁纤维化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粘液脓血便)引起伴随免疫治疗药物:吡喹酮13猪带绦虫虫卵,孕节→六钩蚴→囊尾蚴→成虫(口-小肠)主要寄生在小肠,囊尾蚴、虫卵1.囊尾蚴--猪带绦虫病(吃猪肉)2.虫卵感染囊虫病猪带条虫对人体:囊尾蚴寄生组织造成损害牛带条虫病感染阶段是:囊尾蚴囊尾蚴病:吡喹酮14包虫条虫(细粒棘球蚴)成虫不寄生于人体人作为中间宿主、病原来自犬致病阶段:棘球蚴,寄生部位:肝机械性损害人体内不排虫卵,粪便检测不到15多房棘球绦虫终宿主:狐幼虫:泡球蚴16医学原虫滋养体,包囊或卵囊胞膜胞脂胞核分类标志:运动细胞器17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滋养体→包囊→四核包囊→滋养体→包囊(二分裂)寄生部位:结肠,感染阶段:四核成熟包囊致病阶段:滋吃入被四核成熟包囊污染的水或食物粪便呈褐果酱样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查滋养体首选药物:甲硝锉(灭滴灵)9/10养体刚地弓形虫循环传播型中间宿主广泛,终宿主;猫两种脊椎动物完成致病阶段:速殖子,隐性感染多见,怀孕早期,可引起畸胎死胎18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1、无鞭毛体(利杜体)2、前鞭毛体(鞭毛体)两个宿主:白蛉;人或某些哺乳动物;寄生部位:巨噬细胞;感染阶段:前鞭毛体中华白蛉叮人吸血,主要保虫宿主:犬1、发热;2、肝、脾、淋巴结肿大(无鞭毛体),皮肤型黑热病治疗病人:葡萄糖酸锑钠19疟原虫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外周血中可查:环状体、配子体)肝细胞:红细胞外期(红外期红细胞:红细胞内期(红内期感染阶段:子孢子,感染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感染,经胎盘感染1、疟疾发作典型发作过程:寒战,发热,出汗退热,再燃:由血内残留的疟原虫引起复发:休眠后的迟发型子孢子发育增殖所致按蚊间日疟原虫:世代交替现象,在人体内进行裂体增殖和配子体行成,发热数小时采血我国常见:间日、恶性疟原虫,复发、再燃:间日、卵形20直接产幼虫丝虫、旋毛虫21线虫成虫雌雄异体10/10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14.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10.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一系列变化的总称。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22.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残存的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大量繁殖,再次引起的发作称再燃,四种疟原虫均可引起再燃23.复发: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形成的休眠体复苏,进行裂体增值产生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称复发。只有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24.发热阈:疟疾的临床发作是由疟原虫的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所引起,而引起疟疾发作的原虫血症最低值称为发热阈数
本文标题:疾病控制中级、公共卫生中级个人复习知识点汇总(急慢传染病、病原生物和地方病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8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