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
黄老师教案832525161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走进经济”教案1、钱王则柯教学思路1、走进文本(1)从“钱”的角度,梳理本文的“经济学脉络”;(2)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2、走出文本(1)与文本对话:由文本引发值得关注的问题;(2)与作者对话:探究作者的观点;(3)与自己对话:反观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1、走进文本: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2、走出文本:批判性地接受作者的观点的能力。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1、“钱”是什么?2、“钱”有什么作用?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5、在阅读本文时,你所遇到的问题。二、动画激趣播放flash作品《钱、钱、钱》通过上面的这首儿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着几十年间,“钱”这个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让我们随着经济学家王则轲的笔触,来了解“钱”几千年来的变化。三、走进文本走进经济学家笔下的“钱”1、整体感知目标设定:根据“钱”的外在形态变化,梳理“经济学脉络”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问题设置: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以下问题:(1)“钱”是什么?(“是一种信用符号”)(2)“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了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方便)(4)“方便”了什么?(贸易)(5)贸易的变化是怎样使“钱”的外在形态发生变化的?以物易物——以特殊符号易物——以纸币易物——以金银易物——以电子货币以物自给自足——小范围的交换——地区贸易——全国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世界贸易(地球村)这就是经济学家要向我们展示的“经济学脉络”了。板书:外在形态变化:兽皮、贝壳——纸币——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经济学脉络:自给自足——小范围的交换——地区贸易——全国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黄老师教案832525162世界贸易(地球村)小结:《钱》的行文相当巧妙。作者要向读者展示“经济学脉络”这个较为专业的问题,而“钱”是“经济学脉络”最核心的元素,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通过“钱”的发展变化来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变化。2、问题探究目标设定:解读重点难点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问题设置:检索文章信息,概括归纳,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2)P9第十七自然段提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请问“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3)“钱”的负面影响?▲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思路点拨:重点理解“轻”和“重”的内在含义概括归纳:轻:是钱变成纸币后,实际重量轻了;重:是钱变成纸币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了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钱”推动历史发展?思路点拨:检索信息:(1)自然段7: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的交往。(2)自然段9: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概括归纳:促进全球的交往,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催生了银行的产生,带来利益,推动历史的发展。▲“钱”的负面作用?思路点拨:检索信息:(1)自然段14:人们以“钱”炒“钱”,……终于升腾为“泡沫”。(2)自然段15:经济泡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3)自然段15: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概括归纳:负面作用:制造泡沫经济,严重打击经济,使社会倒退。三、走出文本目标设定:批判性地探讨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反观自己的价值系统能力训练:探究问题的能力问题一:钱与个人文本:“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值得我们注意。”作者:1、带来了怎样的变异?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问题:如何理解“必要的制度来规范”,请举例说明。除了“制度规范”外你还有其他的看法吗?也请举例说明。问题二:钱与社会发展文本:“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作者:作者的解决方案是什么?问题:我们国家也在面临同样的问题,它就存在在你的生活里,你是否感受到了呢?举例说明四、表达与交流请你根据今天讨论,用一句含蓄而简练的话,表达出你对“钱”的态度和看法。小结:生活在珠三角的经济中心广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经济”“钱”“发展”等等的相关话题,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当同学们遇到有关“钱”的困惑时,今天同学们所写的话,可以成为大黄老师教案832525163家找到出口的明灯。同时在走进经济这个模块中,我们还会就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众多的讨论,今天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五、归纳本文写作过程中收集资料的方法1、围绕主题,把握脉络比如本文写“钱”,所以,首先要搜集关于钱的发展脉络(即钱演变的历史)的资料;2、从表象看本质,认识事物间的联系比如,“钱”只是经济活动的一个纽带,是表象性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深入探讨“钱”与经济活动的关系,也就是要搜集关于“钱”与“经济活动”关系的资料;3、全面思考,辨证地认识,注重现实指导意义如本文,谈到与“钱”相关的“经济活动”时,不要只想到正面的影响,更要看到负面的危害,要关注这些负面影响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因此,搜集资料时要注意经济活动正面、负面辨证地搜集资料。六、拓展延伸以“水”为话题,关注“水”作为一种商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列一个写作提纲,注明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2、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茅于轼教学目的:黄老师教案8325251641、学习有关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规则和信用);2.讲法制,讲信用;3.学习加小标题、使内容清晰的写法。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有关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2、.难点:对市场经济中的规则和信用的理解。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字词基石(比喻基础)契qì约(所有权的凭证)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履lǚ行自律(约束自己)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猖獗jué(闹得很凶)紊wěn乱(杂乱,纷乱)屡禁不止人无信不立吞噬shì(吞咬)亟jí(急迫地)待解决牟móu利(谋取利益)二、课文研讨:(一)分组集体朗读课文。(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回答:1、文章的标题指:①中心论点;②论题;③议论范围。2、文章是怎样论述“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这一中心论点的?(应从结构上入手。练习二)——绪论:提出中心论点,并指出,应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第一部分: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A、总述。规则和信用是管束市场行为地一系列规定和约束。B、分述。强调规则是外在的约束,信用是内在的自律,两者都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缺一不可。第二部分:规则和信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运行情况。A、总述。指出在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是不守规则、不讲信用所致。B、分述。一些地区只讲经济发展不讲市场规则。C、分述。人们对信用更缺乏重视。第三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A、这是我国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B、这是建设良好市场秩序的迫切需要。C、这是加入WTO后“补课”的主要着力点。D、这是政府的职责。E、呼应开头,重申制定、遵守市场规则,形成信用制度。3、本文总思路:提出问题(绪论:提出中心论点,并指出,应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分析问题(第一部分: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第二部分:规则和信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运行情况。)解决问题(第三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三)重点研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状况总体如何?——第10页5-8行。2、第10页11行中的“规定”和“约束”有何不同?——“规定”一般由行政单位制定。“约束”由多种情况决定。3、什么叫规则?市场经济规则有何作用?——第10页13-18行。4、为什么有了市场经济规则还不行?市场信用原则有何要求?黄老师教案832525165——第4自然段。5、分析第5自然段。划分层次,找出中心句,指出它的论证方法。——3层。①理论阐述。②举例论证。③小结。中心句为最后一句。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和反面论证。6、“法制”和“法治”有何不同?——“法制”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方法和工具。“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7、文章说“市场经济既要讲法制,也要讲道德;既要讲规则,也要讲信用。规则是外在的约束,信用是内在的自律,两者都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缺一不可。”请结合课文讨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哪些活动应讲规则,哪些行为应讲信用,规则和信用构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见第2部分。(四)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全面地论述了“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这一真理,指出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强调要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以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三、活动练习:1、抄写生字词。2、学习第2页《活动指引》,进行活动。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沈杰教学目的1、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2、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黄老师教案8325251663、形成正确的青少年消费观。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调查报告的写法。2、难点:调查问卷的设计。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字词实惠(实际的好处)认同度(对某一问题认识相同的比率)攒zǎn钱(积聚钱)弘hóng扬(发扬光大)二、课文研讨(一)分组集体朗读课文。(二)自学第20页《调查的开始和报告的写作》,结合本课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与报告之间有何关系?——《调查报告》是“七分调查,三分报告”。“调查”是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报告”是反映“调查”成果的“发言形式”。2、本课的调查背景如何?——见第15页注释①3、调查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本课采取了哪种方式?——调查有表格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文案调查、实地调查等。表格调查和问卷调查较为便捷,访问调查真实可信,电话调查省时省力,文案调查易于操作,实地调查现场感强。本课是问卷调查。4、对调查的选题有何要求?本课是否符合这一要求?——应以对当前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的某些问题作为选题。本课选题既有社会意义,又有时代气氛,符合要求。5、设计调查对象有何要求?本课设计是否合理?(参阅《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第4自然段)——见该文第4自然段。6、本课是如何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见第21页第5自然段。7、调查报告的双行标题中的正标题和副标题各点明什么:①内容;②对象;③主题;④人物。——正标题点明了③主题;副标题点明了①内容。8、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有哪些?本课采用了什么形式?——见第22页表格。本课的结构形式是:背景材料(注释①)——结论——调查结果及分析——总结。三、运用本课调查结果及分析有四部分内容,全班分四组各根据一个部分的内容绘成图表。然后派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来。(结合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四、活动练习1、抄写生字词。2、大作文:对过去所做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写成一份调查报告。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新闻”教案4、东方风来满眼春陈锡添教学目的1、学习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的基本精神及重要意义。黄老师教案8325251672、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3、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2、难点: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步骤:一、背景简介1992年,是中国确立经济改革和实施现代化计划为永久主题的年份。邓小平视察深圳等地,给中国改革计划以巨大推动,并最终确立了中国毫不动摇的改革路线、。二、课文研讨(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研读课文,总体把握。回答:1、文章的标题有何特点?——形象生动,有寓意。歌颂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大大促进了深圳及中国改革开发的新发展2、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导语: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第一部分:写小平同志来到深圳
本文标题: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9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