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前言儿童常见疾病护理急救要点前言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国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1/3,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及家庭的幸福。保证儿童健康和素质是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投资。小儿疾病的种类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如婴幼儿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较成人多见;小儿心脏病中以先天性心脏病为多见;儿童风湿热活动常伴有风湿性心肌炎;中毒型菌痢仅见于小儿;小儿肿瘤疾病中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有些成年人的疾病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如小儿时期的肥胖,可成为成年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展基础;成年人的风湿性心瓣膜病多数起源于儿童风湿热;小儿时期的隐密性肾炎或慢性尿路感染如不彻底治疗即可迁延至成人期,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加强小儿时期的疾病预防,不仅可增强小儿体质,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一些潜在的疾病,从而保证成年期的健康。加强预防工作是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广泛推行计划免疫和加强传染病的管理已使许多小儿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年度_第1位死因%__第2位死因%第3位死因%__第4位死因%__第5位死因%2001出生窒息31.8早产20.8其它先天异常13.6肺炎7.6意外窒息5.32002早产25.6出生窒息23.2其它先天异常9.85肺炎8.4先天性心脏病5.42003出生窒息26.3早产24.4其它先天异常17.5肺炎7.5先天性心脏病6.92004早产36.8出生窒息18.4其它先天异常11.4意外窒息7.0先天性心脏病5.42005早产27.6出生窒息20.7其它先天异常16.6先天性心脏病9.7其它呼吸系统病4.12006早产27.5出生窒息17.4先天性心脏病15.9其它先天异常8.7意外窒息5.02007早产31.9出生窒息19.8其它先天异常12.9先天性心脏病8.6意外窒息7.820082009早产25.0早产31出生窒息15.4出生窒息15其它先天异常9.62其它先天异常9先天性心脏病9.6意外窒息6肺炎7.7先天性心脏病5年度_第1位死因%__第2位死因%第3位死因%__第4位死因%__第5位死因%2001出生窒息22.0早产15.5其他先天异常13.4肺炎11.5先心6.82002先天异常20.3早产19.3出生窒息18.5肺炎12.8意外7.82003出生窒息17.1早产16.7先心15.5其它先天异常13.0肺炎9.42004早产26.0出生窒息12.5先心11.7其它先天异常11.0肺炎5.92005早产19.4出生窒息13.2其它先天异常12.3先心15.0意外窒息7.52006早产20.2先心19.7出生窒息11.5肺炎8.2意外窒息7.212007早产20.8先心15.7出生窒息12.9其它先天异常10.7肺炎9.020082009早产15.2早产32肺炎13.5先天性心脏病26先心11.2出生窒息15其它先天异常10.7其它先天异常12意外窒息9.6意外窒息12年度_第1位死因%__第2位死因%第3位死因%__第4位死因%__第5位死因%2001出生窒息18.0先天异常15.2意外17.3早产13.0肺炎12.02002先天异常18.7意外17.7早产15.0出生窒息14.5肺炎10.82003出生窒息13.5早产13.2先心12.9其它先天异常10.3肺炎8.72004早产21.8先心10.6出生窒息10.3其它先天异常9.7肺炎8.22005早产15.9先心13.4出生窒息10.9其它先天异常10.1意外窒息5.82006先心17.3早产15.4出生窒息8.8肺炎8.1意外窒息6.22007早产15.4先心12.5出生窒息9.5其它先天异常8.3肺炎7.920082009肺炎10.8早产32早产10.4先天性心脏病31先心9.2其它先天异常15其它先天异常8.5出生窒息15溺水8.5溺水14一、儿童常见疾病护理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儿童常见疾病单纯性肥胖佝偻病哮喘腹泻腹痛菌痢麻疹水痘传染性肝炎(一)单纯性肥胖症一般认为超过按身长所测标准体重20%即可称为肥胖。近年发现小儿肥胖与成人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有一定关系。1、肥胖症的病因摄入热能过多运动过少遗传影响神经中枢调节内分泌代谢失调心理因素2、临床表现:肥胖体态其他表现3、预防:避免过食增加经常性体力活动4、治疗饮食管理增加运动量及体育活动药物治疗(二)佝偻病1、临床表现爱哭闹,夜惊,多汗,可有枕秃,易患呼吸道感染,贫血等,颅骨软化,肋外翻,囟门晚闭,出牙迟缓,肌肉和韧带松弛等,以后可出现方颅,肋骨串珠,鸡胸,脊柱后凸,及佝偻病性手镯。出现O型,X型腿,囟门晚闭还可影响婴儿记忆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等。2.预防措施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合理喂养。补充富有维生素D,钙,磷及蛋白质的营养物质,如蛋黄,肝类,鱼类,鱼子等.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婴儿从出生2-3周就要开始补充钙和维生素D,早产儿和双胎儿出生时体内储钙不足,从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钙和维生素D。(三)哮喘1、临床表现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极易反复发作,反复咳嗽和喘息一般在3次/年以上。多数患儿有湿疹、过敏性鼻炎和食物(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夜间严重时不能平卧,需要长期护理和治疗。2、哮喘护理要点室内应保持合适的温度,冬季以18~20摄氏度为好。家长应填写观察记录,分析引起哮喘的过敏源。忌养小动物,以避免空气污浊和发生感染、过敏等。忌绒毛玩具、地毯、草席等,防止螨虫寄生。避免室内吸烟和喷杀虫剂。尽量避免使用海鲜等容易过敏的食物。应限制患儿的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诱发哮喘。对经常反复发作哮喘的患儿,家庭应备有相关药物。学会熟练使用喷雾吸入器、风速仪,以及填写观察记录。重度发作的哮喘,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四)腹泻(含秋季腹泻)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多发于每年9-11月,发病者多见于4岁以下尤其是半岁内的婴幼儿。1、腹泻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咽部疼痛、呕吐、腹痛等;大便每日数次,多为水样或蛋花样,年龄大些的婴幼儿大便呈喷射状,无特殊腥味及黏液脓血。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现象。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还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而危及生命。2、家庭护理要点:(1)可以采用中药治疗。淮山药研粉3~9g,以开水调成奶糕状服用,每天3~4次,适用于脾虚泻。红灵丹每次0.3g,每天3次吞服,或扁豆花30g水煮服,每日3次,适用于湿热泻。另外,可以配合针灸疗法。(2)加强综合护理。调节饮食,缩短哺乳的时间,停吃牛奶、麦乳精、巧克力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饮用盐水、米汤、稀藕粉等。进食必须由少到多,由稀到干。对轻度脱水的患儿,可用口服补液盐溶液调治;脱水严重的,应予静脉输液,以纠正电解质的紊乱。(3)做好大便后的清洁,每次用温水清洗肛门腹泻婴幼儿的护理应注意:不可乱用抗生素,防止出现不良后果。病情严重有脱水者必须去医院就诊。(五)腹痛1、肠虫症。引起痉挛疼痛。此时如果按揉和热敷就会加重病情,引发危险。按揉腹部会刺激虫体穿破肠壁,引起弥漫性腹膜炎。2、急性阑尾炎。婴幼儿较多见的一种病症。早期无典型症状,肚脐周围有轻微疼痛,有时有呕吐、腹泻,按压时疼痛并不明显。阑尾炎时很容易发生穿孔。如果盲目按揉,就可能促进炎症化脓处破溃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3、肠套叠。多见于6个月的婴幼儿,时间过长可能发生坏死。如果盲目按揉,可能造成套入部位加深,加重病情。如阵发性哭吵不安,呕吐或有果酱样大便应立即去急诊。(六)菌痢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情迁延不愈成为慢性或可反复发作。本病发病率高,是夏秋季的常见病。1、传染源为菌痢病人及带菌者,其中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带菌者由于症状轻或无症状而易被忽略,故在流行病学的意义更大,更容易传播。2、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在流行季节可因食入污染食物或饮用粪便污染的水源,而引起食物型或水型暴发流行。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各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抗药性,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4、流行特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发病年龄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5、临床分型潜伏期1-2日(数小时至7日)。急性菌痢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中毒型慢性菌痢6、预防管理传染源病人应及时隔离彻底治疗至粪便培养细菌阴性。从事饮食、自来水厂工人及托幼工作人员应定期粪检,如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及彻底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搞好饮食、饮水卫生,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理饮食及消灭苍蝇)。保护易感人群口服痢疾活菌苗,能刺激肠粘膜产生局部保护性抗体——分泌型IgA,免疫力可维持6-12个月。但与其他菌型无交叉免疫。(七)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以发热、流涕、眼结合膜炎、咳嗽、口腔粘膜班及周身班丘疹为其临床特征。1、传染源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故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2、发病季节四季均有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3、临床症状:出疹前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急起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浮肿,同时在上口腔黏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称为麻疹粘膜斑。症状会持续2~4天。第4病日左右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皮疹首先开始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待手脚心见疹时,则为“出齐”或“出透”。皮疹初为稀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mm。病情严重时,皮疹可突然隐退,这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精神萎靡、嗜睡,有时谵妄抽搐。皮疹出齐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约1-2日降至正常。无并发症的典型麻疹全程为10-14天。4、一般治疗及护理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抓好计划免疫,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8月以上小儿,凡未超过麻疹者均要行麻疹减毒疫苗接种,皮下注射0.2~0.25ml,一次接种保护率可达90%,若初种后4~5年再接种一次,保护率更高。流行期间集体儿童机构要加强晨间检查,对患者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期一般至出疹后5天,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3周,并可肌注丙种球蛋白0.2~0.3ml/kg防止发病和减轻症状。5、预防措施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托儿所、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自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患麻疹后首先采取什么措施?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要坚持早发现,早隔离治疗。做到麻诊患儿不出门,医药送上门。如有合并症及时送医院治疗。病人隔离至发疹后5天,如有合并症时应延长10天。
本文标题: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2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