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材料
文昌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立足实际稳步推进谱写素质教育新篇章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13个教学班,733名学生,教职工37人,专任教师37人。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遵循“建设一流学校,培养一流学生”的办学宗旨,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立足本校实际,靠学习促进解放思想,靠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连年保持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教学示范学校、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学习先行,不畏困难,稳步推进,任重道远。一、让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使学习成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算是有智慧。我经常提醒全校师生,妹冢初中地处乡镇农村,和城市无法比拟,即便是和县城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提升自己的根本就在于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素养,提高自己的品位。因此,我们按照“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一位教师愉悦工作”的办学理念,始终抓住全体师生的学习不放松,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学习,强化学习,致力于打造“妹冢初中学习共同体”,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在教师层面上,一是参加活动随时学。学校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舍得在教师培训上投入,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为教师提供很好的学习机会,欣赏到高水平的观摩课、研究课,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是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学校定期给每位教师发一本教育专著,如霍林姆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镇西的《做最好的教师》、郑杰的《给教师的的一百条新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等,一本本教育专著使老师们深受震撼,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蓄积了前进的动力。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了大量充满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努力向研究型转变。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与同仁交流,与大师对话。二、创新管理体制,走出规范办学之路创新是时代的特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与改革密不可分的,创新未必成功,但失败也有价值,不创新绝没有出路。因此根据我校实际,对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1、实行日常管理三级督导制。由值班校长、办公室、年级分别进行检查,一天一总结,第二天上午汇报并公布各处室情况。2、实行教学管理四级督导制。一级督导是校长;二级督导是教导处;三级督导是年级主任和教研组长;四级督导是备课组长,督导情况在每天的年级反馈会上公布。3、实行“生生学科长,师师科主任”的管理育人模式。将教师所承包学生的综合成绩纳入考核。4、实行311育人新机制:即每天上下午课间操、课前进行1次集体宣誓,每天午饭后的激情演讲,每天晚饭后的书写训练。5、宿舍管理领导人带班制。学校每天晚上有一名领导人带领专职寝室管理人员和各年级值班班主任,从学生就寝开始到起床,不间断地进行检查,宿舍管理班主任与各班班主任建立一日一交流制度,把就寝的情况及时进行沟通。三、落实好“三维”目标,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始终认为,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主、继承传统为辅,以扬为主、以弃为辅;必须稳步推进,循序而改,改中有变,变必有果。为了落实好“三维”目标,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我校创立了“一三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即一个目标、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和三个保障机制。其中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指“自主、互动、拓展”三个环节。围绕这一教学模式,我们首先从结构化备课入手,推行四级备课。一是教研组集体备课,二是备课组集体备课,三是科主任个人复备,四是科主任与学科长的集体备课。课前,学科长组织检测学生结构化预习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情况,课中,学科长负责给组员分配学习任务,组织小组成员依据问题生成评价单进行自主学习,引领、带动组员们在组内组间互动交流、回答问题、在教室四面黑板上展示成果。科主任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高效点拨、高效总结、高效拓展。通过四级备课制度,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领导班子带头上公开课、全体教师上达标课。通过“领”、“推”、“扶”三种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实施目标激励,抓好课堂教学监控,坚持好教师候课制度,坚持“说、讲、评”、“推门听课”和“达标”制度。课堂评价首先是看老师们教学时是否做到了“三个还给”:一是将时间权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二是将学习权还给学生。课堂上,会出现学生潜心自主学习和学科长组织热火朝天的互动交流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概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老师的角色是课堂的调控者、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者,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讲解点拨;三是将话语权还给学生。课堂上,先是组内学生讲,遇到困惑问题,而后组间学生讲,最后才是老师启发。整堂课以学生自主、互动为主,以学生教学生为主,学生不但是学的主体,也是教的主体。课堂上,老师做到真心让学生表达、耐心听学生回答、细心观察学生交流、精心指导学生互助。现在,我们每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启动思维,学生会自学了,会主动思维了,质疑创新能力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棒了,会主动亮出自己表达了,练就了自信,真正阳光了,同学们“飞”起来了,“动”起来了,每个学生是演员,每个学生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尽情地说、写,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个性特长。课堂少了老师的霸气,多了学生的灵气。老师们这样说:“过去上课是乏味的、无奈的,现在上课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是主动的,是欲罢不舍的。”学生如是说:“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展示我成功,我成功我快乐。”四、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一是营造和谐校园环境,陶冶师生情操。学校积极营造安全校园、人文校园、自然校园、艺术校园,把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思路、教育理念渗透其中,不断丰富教育内涵,努力做到让“每块墙壁会说话,每处环境都育人”。在知行路、格致路两边树立着12只灯箱,每只灯箱的两面都是优秀学科长、优秀科主任的头像和“心语”,随时激励着学生们努力拼搏、进取;在知行路南面墙上设有“美中书香苑”,是教师书写的传统文化经典名篇,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体会他们的博大情怀;教学楼西墙上的巨幅励志寄语,教学楼前的陶行知每天四问,楼道横梁上的师生“名言”和经典古诗词等,楼前的文化广场设计精美的宣传栏,于无声处净化着学生的心灵,激励全校师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二是开展多彩文化活动。多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标语征集、教师课堂用语作业批语综合评语创作评比、铁胆铁嘴铁手三铁训练行动、读书演讲比赛、趣味体育活动、师生篮球比赛和学生读书活动等。如学校每学期定期分别组织“科主任学科长座谈会”、“学生干部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等,就拿科主任学科长座谈会来说,“生生学科长,师师科主任”的实施,拉近了师生心与心的距离,让每位学生都有了给自己指导的贴心科主任,每个学生都有了小灶,在学习、生活上的指导就更有了针对性,也更容易达到师生心灵的沟通。五、课程改革迈出新步伐为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我校建立健全了“校长——分管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科研机构,各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科室积极开展工作,学期之初制定周密的教科研计划,学期末及时进行总结。各教研组每学期都有具体的教研计划,教研计划针对性强,符合学校实际。为把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到实处,使教学教研更加扎实有效,学校组织了很多不拘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坚持集体备课,加强理论学习,观看名师教学录像并进行研讨、组织专题讲座、举行外出学习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举行优秀教案、课件评选及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等多样化的教研活动,有效地帮助老师们提高了理论素养,把新课改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搭建教师校内教研交流平台,学校编辑刊印了《教科研》内部交流刊物,让老师们发表自己的论文,谈班级管理经验,调动了老师们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改探索的积极性,在老师们之间建起了一座切磋技艺和互学共进的桥梁。但是,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还很重,道路还很长,必须进一步拓展视野,深度思考,扎实实践,才能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有明确的理论指引,高起点推进改革。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以《纲要》为引领,创造性地落实《纲要》精神,才保证了我们的新课改进展顺利,稳步推进。二是要善于博采众长,高水平引领创新。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我们注重学习借鉴,善于学习创新,敢于探索尝试,不断丰富了我们的课改实践。三是要紧密结合实际,高质量打造特色。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注重在改革中形成自身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特色,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坚定了学校推进课改的信心。新课程改革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改进办学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立足实际,稳步推进,不懈探索,改革创新,以更加扎实的课改成效,努力谱写素质教育新篇章!
本文标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5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