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8--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3套
2018--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3套(2019年)(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总分核分人题分42324036150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与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这种注意方式属于()。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A.先慢后快B.匀速加快C.先快后慢D.匀速减慢14.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计划策略D.精加工策略15.钱老师上课时经常先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会儿,然后叫学生回答,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维持在教学活动中,钱老师所采用的课堂管理方式是()。A.团体警觉B.替代强化C.最小干预D.处理转换16.方华情绪快而强,容易冲动,常常是爆发式的,并伴随有明显外部表现,她的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7.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考虑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维果斯基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自我差异性18.郭阳同学近来总是不由自主地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他可能患了()。A.抑郁症B.焦虑症C.强迫症D.恐怖症19.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主要启示是,教师对学生应该()。A.鼓励合作学习B.给予积极期望C.提出纪律要求D.引导发现学习20.“学习过程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这一现点属于哪种学习理论()。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21.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十分自信,认为自己能教好学生,这主要反映了他的哪种心理特征()。A.教学责任感B.教学幸福感C.教学理智感D.教学效能感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根据题干信息,做出相应的回答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2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23.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2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25.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响。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根据题干信息,做出相应的回答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26.简述国家教育基本方针。2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8.简述知觉的特性。29.简述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根据材料中所给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并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30.材料:我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我收到班上学习较差同学的一封信,信上说:“......您知道吗?我一直想拿到一个奖状回家,让爸妈高兴,那样,他们就会带我出去旅游了。”看了信,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扪心自问:“我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我关心他们的渴望了吗......”反思中我萌生了一个念头.......午间,我请来了班上学习后进的学生。我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支钢笔,一个足球,一张奖状。我问他们,如果要你们选择一样的话,你们想要哪样?想不到大家都选择奖状。于是,我说:“那好,如果你们想要奖状,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想想自己在哪方面努努力就可以得到它,请你们写下来。”开始他们有些茫然,在我的一再鼓励和启发下,他们各自写了自己的长处。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同学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表现自己,果然,“每月一评”发奖那天,他们各自得到了“讲故事能手”“环保卫士”“劳动标兵”“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等奖状,他们终于在同学中开起头来了。为了提高奖状的“含金量”,使他们下个月能取得“月明星”的称号,我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讲故事能手”要写一篇班上同学故事一则。“环保卫士”要在班会上做一次“减少雾霾从我做起”的发言,“劳动标兵”要为班上将展开的义务劳动策划一个活动计划,“体育健将”要给大家讲解一项体育运动的规则,“电脑高手”要给全班同学培训一次“电脑常用英语单词”。于是,这些原来不肯读书,不爱写作,不喜欢学英语,不愿思考的学生动起来了......各科老师发现他们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问题:(1)该班主任老师贯彻了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9分)(2)该班主任老师采用了哪些主要的德育方法?结合材料加以分析。(9分)31.材料:初三学生晓辉近期很苦恼,感觉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时就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又极度苦恼;与同学交往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发脾气,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回到家里,只要父母过问他的学习,他就很抵触:“我都这么大了,还要你们管?”因此,与父母的关系也不融洽,他想改变这一切,可是每次出现状况时,老毛病就再次发作,他非常恨自己,每次发了脾气都后悔莫及,他不知该怎么办。问题:(1)材料中小辉的表现反映了他情绪发展的哪些特点?(9分)(2)作为教师,请你针对小辉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9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家及其思想。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以及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故正确答案为A。2.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家及其思想。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故正确答案为C。3.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理论。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潜能与个性,至于社会的要求是无关紧要的。他们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反对对儿童个性的压抑,要求教育应该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故正确答案为A。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教育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教育自身的继承性;第二,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题干中的说法反映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故正确答案为D。5.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转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题干强调了量变导致质变,从而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表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故正确答案为C。6.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学制的类型。西欧双轨制以英国为典型代表,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个轨道: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故正确答案为C。7.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题干中的观点强调的是要通过开发人的能力资源来提高生产力水平,反映了教育的经济功能。故正确答案为B。8.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类型。从组织方式上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又叫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独立性。题干中,数学、语文、英语属于学科课程。故正确答案为A。9.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结构的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课程结构的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故正确答案为B。10.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意思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从教育方面来看就是教师应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故正确答案为D。1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题干所述的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品德陶冶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故正确答案为B。1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题干中,学生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的行为是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注意听讲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因此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
本文标题:2018--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3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8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