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指导意见
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指导意见(试行稿)《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这样阐述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由此可以看到,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与兴趣、听说读写能力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其中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阅读能力又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它包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的能力。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我们的指导意见也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进行说明与解读。具体包括“目标与内容”、“方法与建议”、“考核与评价”、“优秀古诗文与阅读书目推荐”。第二学段(3-4年级)一、目标与内容:(一)、语文能力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2、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教师应在低年段查字典能力得以培养的基础之上(音序查字法被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六”中、部首查字法被安排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二”的“学习查字典”中),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词典,并使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字典、词典的运用,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7、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8、能用普通话交谈。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9、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交左右。10、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二)、学习方法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4、能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三)、学习习惯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5、养成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6、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7、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四)、学习兴趣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学会用钢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2、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热爱阅读。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3、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热爱生活,乐于观察生活,乐于表达和记录成长足迹。二、方法与建议:(一)、识字写字:1、“趣”识,“泛“用对要求会认的字,激励细致认真地读准字音,辨析认准字形,在自主预习环节中培养孩子养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如在字形识字中采用为生字找朋友即低段常用的换一换、变一变等基本识字方法,看谁找得多,难认字或易认错的字则激励孩子继续用编故事或编顺口溜进行巧记,在字音识记时对于多音字或较难区分字音的字的拼音,建议孩子用红笔特别显目地标明。对于会认字,忌采用机械地抄写、默写,加重孩子的识字负担。但对于“会写”的字,要求达到会读、会写、懂得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逐步做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如采用即兴造句说话或在小练笔等写作中活学活用课文中学到的新词,巩固识字量,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2、“勤”写,“乐”评重视范写的魅力,即便到了中段,教师对典型字的范写,仍不能忽视,引导观字,指导写字,教师规范美观的范写,便是对孩子无声的激励和有形的指导。重视习贴的作用,三年级初开始启用钢笔书写,由铅笔到钢笔的转型,孩子在握笔姿势、运笔习惯都有一定的过度和适用期,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使用硬笔进行书写的技巧、技能,可以选用一套较好的写字教材,坚持让孩子们临贴练字,一套好的写字教材,能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能安排笔画练习、偏旁练习、整字练习、词语练习几个层次的训练内容,并辅之以笔画、笔顺提示的更好。重视评价的激励,写字是一项需要耐心和认真的静心活儿,动力唯有源自评价激励,如定期在班级中开展“小小书法家”的书写比赛,在孩子有进步或出色的书写作业纸上画小红花,将孩子们好的书法练习作品拍成照片制作成音乐相册在班级群中公开发表,给予书法好的孩子当老师小助手的权利等等,一个小小的激励,将会给孩子带来一次次大大的改变。3、勤写,多练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不少于10分钟),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二)、阅读教学(1)、“以读为本”,重视阅读理解和朗读训练。多读少讲,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把讲与读紧密结合起来,讲讲读读,读读讲讲,不要割裂二者的联系。梯度阅读,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然后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其形,最后指导边读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其神。静心默读,默读就是不出声地阅读,初步学会默读是第二学段训练的目标之一,因为它比朗读吸收信息要快,读书、看报、看文件、查资料等都离不开默读,其使用率很高。中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有意注意和有意记忆能力显著提高,内部言语逐步发展,掌握字词的数量增多,这一个时期是形成默读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要重点训练默读能力,加强默读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留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不要走过场。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不出声,不指读,逐步训练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做批注,有计划、有过程地对学生进行训练。(2)、学会概括,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训练的重点,是每一课都要进行的训练,一开始会无从下手,在中年级起始阶段,可从一课中选择最典型的一两个自然段,先从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训练抓起,然后再过渡到整篇文章,在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是抛砖引玉之人,教给学生方法很重要。常用的方法:(1)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和时间赛跑》一课运用这个方法就很好;(2)六要素串联法(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串联在一起),三年级的《燕子专列》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3)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4)中心句串联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5)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6)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要强调的是,方法不可滥用,要因文而宜。(3)、重视略读,引导学生学会略读。略读课文是阅读的拓展,是精读课文的延伸。学习略读课文,就是对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检验,即由“心知其故”到“经常历练”(陶行知语)。第二学段,每个单元编排了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一般采用浏览式阅读:(1)、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2)、浏览全文,感知大意;(3)、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知识和技能实践;(4)、交流收获,积累语言。需要提醒老师们的是千万不要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一样处理。此外,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注意体现课内外阅读的联系,用课外阅读来拓宽课堂教学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验。(4)、重视积累,提高教学效率。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新课程在教学要求上加以突出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就在于不断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重视学生充足的语言积累。强化课内积累,新教材中编排了不少文质兼美、语言典范的文章,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细细品读,仔细推敲,把培养学生熟读、精思、深思的读书习惯作为教学重点,引导他们反复阅读,冷静思考,大胆想象,悉心体会,将文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段,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议一议、抄一抄、背一背等形式来积累语言。倡导选用精美的摘抄本,尝试让孩子“一课一积累”,并配画装饰,图文兼美,既培训情趣,又积累语言。(5)、重视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抓好课外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实现教材和课外书籍的衔接,让学生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视野,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在大脑里形成更多的语言储备,丰富语言积累。老师做一些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组织交流的工作。可不定期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推介读物,或进行阅读指导(怎样读书看报看杂志,怎样作摘记,怎样写心得等),或进行展示交流,召开“班级读书会”。拓展生活积累,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等;鼓励学生多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名言警句、成语格言等;引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同时,教师还应千方百计的鼓励学生记录下自己对生活所感所得,增长见识,表情达意。(6)、重视课前预习,教给预习方法。(1)、预习前认真阅读单元导语,带“*”课文关注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学前大体把握单元学习重点及要求,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2)、通读课文至少三遍。一读,圈生字,划新词,标自然段序号,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二读,找出人物,理清事情,初知课文大意;三读,思考课后习题并学会边读边思,在疑问处打上问号。(3)、在读的过程中学习自己梳理生字新词,将会写的生字及识记、书写有问题的生字分别摘录,并能自觉陈列本课的多音字以及生字的同音字、形近字。能借助工具书、《词语手册》或联系上下文了解文中词语的大致意思,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4)、借助网络、课后资料袋及工具书等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走近作者,了解背景,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三)、口语交际:在交际方法的指导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地教给学生必
本文标题: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指导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5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