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1、陈涉世家课前预习一、《陈涉世家》节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的家、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例)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共篇。包括,,,表,书,鲁迅称之为“,。”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阳夏()適()戍()度()已失期以数()谏故当行()陈胜王()罾()篝()火忿恚()笞()徇()社稷()被()坚执锐四、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通,)②卜者知其指意(通,)③固以怪之矣(通,)④为天下唱(通,)⑤将军身被坚执锐(通,)五、结合文下注释,解释一些重要实词的意思。1、尝()与人佣耕2、辍()耕之垄上3、怅()恨久之4、苟()富贵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发闾左()適戍渔阳7、会()天大雨8、今亡()亦死9、上使外将()兵10、楚人怜()之11、念()鬼12、等()死13、卒中往往语()14、忿恚()尉15、比()至陈16、身被坚()执锐()17、社稷()18、刑()其长吏课堂重点1、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2、阅读第二段,分析陈胜、吴广是怎样谋划起义的?怎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手法?3、阅读第三段,分析陈胜、吴广是这样发动起义的?4、讨论:陈胜是个怎样的人?5、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课后巩固一、一词多义,细细揣摩它们的意思,并解释。1、次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数扶苏以数谏故()卒数万人()3、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4、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书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中书()6、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以激怒其众()固以怪之矣()或以为死()7、乃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二、重点语句翻译。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4、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三、结合文章内容完成问题。1、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四、人物欣赏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什么样的才能?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2、唐雎不辱使命课前预习一、查找资料,写出外交史上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至少2个)二、《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该书是战国时代的。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三、自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唐雎()怫()然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休祲()缟()素色挠()韩傀()四、尝试翻译课文,写出下列重要实、虚词的意思。1、易()安陵2、大王加惠()3、因使()唐雎使()于秦4、故不错()意也5、请广()于君6、逆()寡人者7、非若()是()也8、虽()千里不敢易也9、岂()直五百里哉10、怫然()怒11、免冠()徒跣()12、以头抢()地耳13、休()祲()14、缟素()15、色挠()16、长跪而谢之()17、寡人谕()矣18、徒()以有先生也五、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下面的空格,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课堂重点1、分析秦王、唐雎人物形象。2、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后巩固一、辨析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不同含义1、徒:免冠徒跣()号令徒属曰()徒以有先生也()2、若:若为佣耕()若士必怒()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许:高可二黍许()安陵君其许寡人()4、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安陵君其许寡人()5、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君为长者()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徒以有先生也()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6、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辍耕之垄上()愿终守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二、句子翻译。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三、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与臣而将四矣。四、分析题:1、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1、秦王是个怎样的人?举例分析。2、你是如何看待安陵君的?结合安陵君的语言来分析。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3、隆中对课前预习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名著名)的开篇词。作者是(朝代)(人名)。本文则出自,作者是。二、熟读课文,初步疏通,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躬耕()2、莫之许()3、信然()4、与俱来()5、就见()6、屈致()7、顾()8、凡三往()9、乃见()10、度德量力()1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12、诚如是()()14、情好日密()三、词性活用箪()壶()四、通假字欲伸大义于天下(通,)自董卓已来(通,)五、文中人物众多,有“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结合文章内容和文下注释,写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的?课堂重点1、讨论:(1)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2)在诸葛亮的对策中,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3)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4)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2、通过一番精彩的对话,我们初步了解了诸葛亮,你如何评价他?与同学交流一下。课后巩固一、一词多义。1、谓:谓为信然()谓先主日()2、已:然志犹未已()自董卓已来()已历三世()3、信:谓为信然()信义著于四海()欲信大义于天下()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4、然:谓为信然()然志犹未已()二、翻译几个句子。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3.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一)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好为《梁父吟》()②谓为信然()2.翻译下面的句子。时人莫之许也。3.文段中写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有什么作用?(二)诸葛亮受遗诏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捕,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井释义。①必能安国安:②若嗣子可辅辅:③事之如父事:5.翻译句子。“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6.请用一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4、出师表课前预习一、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写的是。其中“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分别写了、两件史实。二、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其中陆游在《书愤》中写道:“,”二、注音①菲:芳菲()菲薄()②薄:薄饼()菲薄()③否:否定()陟罚臧否()④行:行阵和睦()性行淑均()⑤长:长短()长史()⑥有:没有()二十有一年()⑦遗:先帝遗德()以遗陛下()弘()臧()裨()夙()庶()驽()攘()咎()五、写出文中的成语典故(找出文中的成语,不少于四个,并解释)六、疏通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以光先帝遗德()3、陟罚臧否(...).4.、.是以先帝简拔()5、悉以咨之()()6、夙夜..忧叹()7、深入不毛(...).8.、.咨诹.善道()9、以彰.其咎.(.)(..).10..、.临表涕零(...).11..、.寄.臣以大事()12、斟酌损益()课堂重点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2、文章题目是“出师”,但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目的是什么?3、文章6、7两段作者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了什么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课后巩固一.古今异义词: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义:今义: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今义:3、由是感激感激古义:今义:4、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今义:二、一词多义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深追先帝遗诏()2、效: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3、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此后汉所以倾颓也()4、行:性行淑均()行阵和睦()5、为:俱为一体()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众议举宠为督()6、以:咨臣以当世之事()寄臣以大事()遂许先帝以驱驰()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三.重点句子翻译:(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四、根据提示默写。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3、写出先汉兴隆原因的句子是:;。4、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5、当一个人临危受命来挽救局面,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是:“,。6、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五、文章第六段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1)(2)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5、词五首课前预习一、选择一首唐诗,与这五首词仔细比较,写出你对词的认识。二、给加粗的字注音。(1)斜晖脉脉()(2)白蘋洲()(3)人不寐()(4)右擎苍()(5)锦帽貂裘()(6)鬓微霜()(7)舴艋舟()(8)麾下炙()三、文学常识。1、《望江南》作者,原名岐,字飞卿。时花间派的重要作家。2、《武陵春》作者,女词人。号。早期生活优裕,曾写过词《如梦令》,风格清新明快。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3、《渔家傲秋思》作者,字希文,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字子瞻,号居士,北宋文学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字幼安,号稼轩,爱国诗人。四、背诵这五首词。课堂重点1、在分析背诵《望江南》《武陵春》的基础上,比较两首词的相同之处?2、在分析背诵《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基础上,比较阅读,把握三首词的感情。(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课后巩固一、理解性默写。1、温庭筠《望江南》一词中体现全词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2、范仲庵《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但又未立功难返的句子是:________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7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