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变革中的珠三角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何亦名)
变革中的珠三角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基于珠三角民营经济的调查研究广东金融学院人口与劳动就业研究所何亦名一、问题的提出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逐渐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同时,也面临着内需不足与出口受阻并存、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产业结构调整与劳资关系调整并存的复杂局面其中,劳动力市场及劳资关系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及城镇化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二、变革与转型的背景(一)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部分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在2009年末已经达到46.6%,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化率超过了60%,城镇化正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部门迅速扩张,工业及服务业部门雇佣的劳动数量及其比重不断增加,我国的劳动关系也进入重要的变革与转型阶段,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趋于表面化和常态化。在当前的城镇化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实现城镇化。长期以来,农民工在城乡之间进行“候鸟式”的迁涉,其流动具有暂迁性和可逆性。但与前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的农民工有强烈的城市偏好,其教育水平也有较大提升,虽然融入城镇仍然存在诸多的障碍和顾虑,但随着各地在户籍、住房、教育等方面的相关改革,农民工的城镇化将不断加速,中国的城镇化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二、变革与转型的背景(二)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劳工短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实现了从乡村到城市、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在农地流转尚未取得大规模突破、农业生产技术与组织方式未有根本性变革的约束前提下,中国已经临近刘易斯拐点,劳动力过剩时代即将结束。目前处于剩余状态的农村劳动力只有2481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已明显减少。且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30岁以下的劳动力占比很低;30岁以上的则占到了80%,可以说农村再无“壮劳力”可供转移(蔡昉,2010)。由于中国教育结构的扭曲和职业培训体系的滞后与缺失,使得劳动力的知识与技能无法满足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需求,自2003年前后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频繁出现结构性劳工短缺,其中,技能型人才和年轻女工的短缺尤其突出。劳动力市场上供需结构的变化,正在逐渐引发劳资博弈力量的变化,势必对新的劳资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二、变革与转型的背景(三)中国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首先,总体劳动力结构呈现“老化”趋势,年轻劳动力的比重在逐年降低。这一判断基于两个基本事实:一是近年来我国15-39岁年龄段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逐年降低,2009年末已从2005年的39.37%下降到37.03%,短短4年间下降了2.34个百分点;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张推迟了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限,15-22岁青年的劳动参与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这两个变化趋势下,我国年轻劳动力在总人口与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呈现降低的趋势。其次,我国人口及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2009年年末,我国初中及以上人口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62.76%,高中及高中以人口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21.06%,大专及以上人口占6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29%。目前,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达到29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十二五”期间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均规模将维持在700万人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大规模进入劳动力市场,高中以上学历的劳动力成为我国新增劳动力的主体,这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大转折。目前,劳动力市场上高中及高中以上就业人员的比重已经超过20%。由于劳动力总体受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劳动力的维权意识比以往更为强烈。再次,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形成重要的代际交接,80年后的新生代劳动力渐成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尤其是在科技型企业中,80后甚至85后已经成为主力军。许多企业正面临员工的新老交替问题。而新生代劳动力的工作价值观与前代劳动力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生代劳动力拥有更快捷多样的信息渠道,如手机短讯、QQ、MSN、电子邮件等等;由于家庭的“小型化”、“少子化”,他们普遍是家庭的核心,拥有更好的家庭物质条件;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普遍高于上一代人,并渴望在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他们的生活方式更为时尚,对城市的偏好也更为强烈;他们不愿意经常性的加班加点,对闲暇的追求远胜于上一代人;他们不再停留在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上,而更加强调工作生活质量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崇尚自由与个性,而抗拒条条框框的约束,在遵守企业规则方面的逆反心理明显比上一代工人更为强烈,但心理抗压能力却相对脆弱。由于能从父辈和祖父辈两代人身上得到更多的物质支持,新生代工人的劳动供给行为往往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对工作环境、劳动报酬和工作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情况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重大挑战,使不少企业深感困惑和无奈。二、变革与转型的背景我们新近的一份调查显示,85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突出特点是:受教育程度更高,对闲暇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有强烈的城市偏好,其职业期望高且注重长远发展,但他们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机会仍然较少,就业流动性更大,工作耐受力比上一代农民工更低。(四)中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就业格局已经并将继续发生重要变化所有制是影响劳动关系性质的根本因素,由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向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演化的过程,必然使劳动关系由一体化的劳动关系向合作型、冲突型劳动关系转变。二、变革与转型的背景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在一些东部发达省份,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所占比重已经接近80%。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占到每年固定资产总投资中的90%以上。随着所有制格局的变化,就业格局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私营、个体经济部门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2009年末已达到1.52亿人;外资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就业人数也稳步上升,2009年末达到1699万人;近年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09年末达到1.56亿;但国有与集体单位的就业人数却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09年已降至7038万人(未加入混和制经济中公有经济部分的就业人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所吸纳的就业已占全部新增就业的90%,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外资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就业人数越来越庞大,其雇佣行为的市场化程度也最高,其劳动关系也成为中国劳动关系的重心与焦点,对我国传统的劳资关系产生了巨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劳资关系状况更加紧张,甚至引发局部冲突。二、变革与转型的背景2005-2009年中国不同所有制经济部门就业人数的变化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52006200720082009年份就业人数(万人)国有与集体经济私营、个体经济混合制经济乡镇企业外资与港澳台经济二、变革与转型的背景(五)东部用工成本上升与产业转移已成大势所趋东部用工成本的上升主要体现为低端劳动力市场工人工资的上升。在劳动力供需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让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提高劳动收益份额的呼声越来越高,东部低端劳动力市场开始出现工资上扬的趋势,农民工等劳动力的定价法则从昔日的“生存工资定价法则”向“保留工资约束下的市场定价法则”转变。在普通劳动力价格上升的同时,非农业用地日益紧张,土地价格不断上升,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只能采用“腾笼换鸟”、推进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模式实现本地区的产业升级与转型。二、变革与转型的背景(六)中国劳动法规的作用开始突显《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法明显提高了劳动合同签订率,延长了劳动合同期限,增加了无固定期限合同数量;促使招聘和解雇决策更谨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人成本,限制了用工灵活性。但这些影响因企业规模、所有制不同而存在差异(程延园,杨柳,2010)。二、变革与转型的背景三、变革中的中国劳动关系的新特点(一)企业用工形式出现新的变化自2008年以来,为规避越来越严格的劳动执法,尤其是为规避《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应对新法对用工灵活性带来的影响,不少企业纷纷采用采用劳务派遣、业务外包、大量使用实习生和非全日制用工的方式。受《劳动合同法》的影响,企业与工人签定劳动合约的期限有所延长,劳动合同短期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同时,新生代工人也更加倾向于减少加班时间,增加能自我支配的闲暇时间,并表现出对城市生活的强烈偏好,他们的社交范围更为广泛,在电话、手机、互联网、QQ、MSN等现代通讯手段的帮助下,他们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渠道更为快捷和多样。这些新的特点也使得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有新的变化。1996-2009年我国历年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情况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800000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年份案件受理数-0.200.20.40.60.811.2案件增长率当期案件受理数案件增长率(二)劳动争议明显增加三、变革中的中国劳动关系的新特点近10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年均递增19%。受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的影响,2008年全国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达到创纪录的69.35万件,比前一年激增98%;2009年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仍然高达68.44万件,各级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31.9万件;2010年上半年,一些地方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出现激增趋势,劳资矛盾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实践中的主要矛盾。三、变革中的中国劳动关系的新特点(三)劳资群体性事件频发自2008年以来,我国大规模劳资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2008年重庆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东航“集体返航”事件;2009年河北保定沿国道“徒步进京旅游”事件、吉林“通钢事件”、河南“林钢事件”;2010年劳资群体性事件比往年更为突出。其中,以广州南海本田罢工事件和深圳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影响最为深远。受南海本田罢工影响,广东惠州亚成电子制品厂、广东中山小榄的广东固力本田制锁有限公司、珠海伟创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昆山KOK书元机械企业有限公司、陕西西安缝纫机有限公司、上海统宝光电有限公司、江西九江思麦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深圳宝安美律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出现较大规模的停工或罢工事件,工人普遍要求增加工资,新一波罢工潮在中国各地涌动。可以预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集体劳动争议、集体停工、罢工事件多发将成为劳动关系领域里的一个突出现象。三、变革中的中国劳动关系的新特点(四)罢工形式以工人自发组织的“野猫罢工”为主那些没有工会组织、由劳动者自己发动的罢工,被称为“野猫罢工”(wild-catstrike)。事实上,由于中国工会大部分流于形式,许多工人,尤其是农民工实际上处于无组织状态,或组织化程度极低,客观上给“野猫罢工”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近年来,“野猫罢工”、“集体怠工”(go-slows)和请愿上访等手段已经普遍成为农民工主张自己在劳动关系领域诉求和意愿的集体行动类型,农民工在体制内的低下地位往往迫使他们比其他群体采取更为激烈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抗争情绪(蔡禾,2009)。上述南海广本罢工事实上就是典型的“野猫罢工”。制造业企业里的产业工人成了主体力量。要求增加工资、减少加班。罢工共同的特点:(1)未建立企业工会,或虽然有工会但工会不作为;(2)工人缺乏工资增长机制;(3)工人和资方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谈判机制;(4)罢工发起者均为新生代工人。三、变革中的中国劳动关系的新特点(五)工会化程度及工会组建率明显提升,但作
本文标题:变革中的珠三角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何亦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