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王倩国际金融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篇国际金融环境第一章国际货币体系1.1复习笔记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从时间先后看,国际货币体系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国际金本位制度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阶段及现行的牙买加体系阶段。1.国际金本位制度(1819~1914年)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即以货币的含金量来衡量货币价值的一种货币制度。(1)国际金本位制度的主要内容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也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这种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①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③允许黄金在本国的自由输出与输入。(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运行机制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可以无须政府的经济干预,通过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而恢复均衡。这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就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指出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调节过程如图1-1所示。图1-1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的调节过程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汇率会以金平价为中心,受外汇供求影响,在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之间波动。金平价即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含金量之比所形成的货币兑换比率。(3)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l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同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这直接导致了国际金币本位制的终结。导致国际金本位制崩溃的最根本原因是黄金产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增长发展的需要。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3年)(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①建立了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实行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③取消对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促进国际多边支付体系的建立。(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机制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过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收支及汇率均衡目标的实现只能以政策调节为主。当一国面临国际收支逆差及逆差引起的本币汇率下跌至1%下限时,为保证汇率的稳定,逆差国中央银行有义务通过卖出外币买入本币的方式拉升本币汇率。当一国面临国际收支顺差及顺差引起的本币汇率升值至1%上限时,为保证汇率的稳定,顺差国中央银行有义务通过买入外币卖出本币的方式拉低本币汇率。②特里芬两难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出现了国际清偿能力供应和美元信誉两者不可兼得的矛盾。美元的这种两难,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的,故又被称为特里芬两难(Trffindilemma)。特里芬两难充分体现了理论的高度预见性,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因为这一根本缺陷而走向崩溃。(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就是美元危机不断“爆发→拯救→再爆发”直至崩溃的过程。美元危机是指由于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严重,导致人们对美元与黄金之间可兑换性产生怀疑,由此引起大量投机性资金在外汇市场上抛出美元,美国黄金大量外流的一个经济过程。3.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1976年至今)(1)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运行机制牙买加协议允许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从而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对于汇率调节机制只是运用“当价格灵活调整时,市场永远是出清的”经济学假设,认定汇率变动能自发地调节国际收支。(2)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状况汇率选择的“经济论”理论指出,发达国家经济规模大、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国内金融市场发达并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因此一般倾向于让其货币单独浮动,而发展中国家情况相反,只能选择钉住汇率制度。汇率选择的“依附论”理论则进一步指出,发展中国家通常根据其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对外依附关系,确定其钉住的参考货币。(3)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评价当前无体系的国际货币制度使得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国际资金流动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多变和发展不平衡的历史条件。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汇率的调节作用受到“马歇尔-勒纳条件”以及“J曲线效应”的制约,其功能往往令人失望。二、欧元的启动和运行1.通往欧元的五大里程碑(1)维尔纳计划“维尔纳计划”提出:资本完全自由流通,各成员国货币趋同直至确定一个固定汇率,货币储备集中,通过某种“欧洲联邦储备局”确定中心货币政策和对第三国的共同货币政策,最终实现建立统一货币。(2)欧洲汇率机制的出现联合浮动,又称可调整的中心汇率制,对内参与该机制的成员国货币相互之间保持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对外则实行集体浮动汇率。这种联合浮动机制为随后产生的欧洲货币体系稳定汇率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3)欧洲货币体系的诞生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是稳定汇率机制,目的是同美元脱钩。欧洲货币单位被确立为该体系的标准。各国货币兑欧洲货币单位的汇率浮动幅度上下限各为2.25%,各成员国中央银行都有义务扶助弱币,如干预行动无效,各国则重新确定汇率。(4)德洛尔报告德洛尔报告提出分三阶段创建货币联盟,一是资本自由流通,二是建立统一的货币局,三是建立名副其实的货币联盟。(5)《马约》《马约》确定了完成经济货币联盟建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欧共体变成了欧盟,欧元取代了欧洲货币单位。2.欧元的运行机制欧元的操作主体是欧洲中央银行体系而非单个主权国家的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体系(ESCB)包括新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ECB)和各国已有的中央银行(NCBs)。(1)欧洲中央银行的组织架构欧洲中央银行(ECB)由执行委员会和理事会管理,执行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和其他四个成员组成,理事会由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的行长和执行委员会的四个委员共同组成。(2)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欧洲中央银行的创办资金由成员国中央银行按所属国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在共同体内所占比重分别认购,且成员国央行所持有的股份不得转让、抵押或扣押。这保证了欧洲中央银行经济上的独立性。(3)欧洲中央银行的职责欧洲中央银行主要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来实现其维持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同时,潜在的通货膨胀率、汇率、长期利率、经济的实际增长也将受到监控。3.欧元的影响伴随着欧元的流通,欧元区各成员国间的汇率风险消除了,各国资本自由地流动,促进了欧元区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欧元的成功运行不仅可以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范例,推动世界其他地区国家对货币一体化的尝试,加剧全球范围内的货币集团化倾向,还可以使欧元成为与美元抗衡的货币,约束美国采取具有负外部性的经济政策。4.欧洲主权债务危机(1)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历程可以归纳为从外围到中心的过程,并大体可以分为开端、爆发和援助三个阶段。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源起于新兴欧洲等非欧元区国家,以2008~2009年发生的冰岛、中东欧等国的债务危机为代表。但让人们真正开始关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端于希腊,由此引发了欧元区国家连锁性的主权债务问题。(2)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从外因看,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市场投机和评级机构的推波助澜催生了欧债危机。从内因看,危机发生国经济的结构性弊端、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爆发危机的主要原因。然而,欧元单一货币制度的先天缺陷是导致欧洲陷入主权债务危机泥潭的根本原因,具体来说:①单一货币制度客观上助长了一些国家不负责任的赤字行为。同时,单一货币政策与各国政府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必然出现矛盾。②在单一货币制度和欧洲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国主权债务危机往往会通过“传染”效应向其他国家扩散。③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在危机救助机制方面,在欧盟现有法律框架下,欧洲央行不能对成员国进行救助,这难免加剧市场看空欧元和欧元区经济前景的冲动。(3)欧债危机的主要影响及前景①欧债危机的主要影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全球经济金融带来了较大冲击和风险。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欧债危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拖累欧元区各国乃至整个欧盟经济复苏或引发全球经济刺激措施推迟推出。②欧债危机的前景关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未来有四种观点。有的学者就提出,欧元区本身就是一场闹剧,最后一定会以崩溃来结束。但是提出欧元区设想的蒙代尔,坚决地否认欧元区会崩溃。他提出,美国也曾经爆发过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欧债危机为欧洲国家进一步统一财政提供了契机。第三种可能的结果是退回《马约》,即以3%和60%作为一个严厉的标准,要求各个成员国达到指标,达不到指标就退出。第四种结果就是维持现状,以援助机制给危机发生国以支持,缓解现存的矛盾与问题。三、国际金融机构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与宗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于1945年12月27日。它的宗旨是:①设立一个永久性的就国际货币问题进行磋商与合作的常设机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②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与均衡发展,实现就业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生产能力的扩大;③促进汇率的稳定和有序的汇率安排,以避免竞争性的汇率贬值;④为经常项目收支建立一个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努力消除不利于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⑤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向成员国提供临时性的资金融通,使它们在无须采取有损于本国和国际经济繁荣的措施情况下,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⑥根据上述宗旨,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IMF的组织结构由理事会、执行董事会、总裁和常设职能部门等组成。(3)基金份额的认缴与作用①基金份额的认缴基金份额是指成员国参加基金组织时所要认缴的一定数额的款项。成员国认缴的份额构成基金资金来源,被基金组织用于对成员国提供资金融通。份额是根据成员国的国民收入、黄金和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及其他经济指标来决定的。②基金份额的作用份额既是IMF的最大资金来源,也是决定成员国投票权、借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分配权的最主要因素。(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汇率监督①要求成员国提供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有关资料,包括支付对政府以外机构持有的黄金和外汇资产、黄金产量、黄金买卖量、进出口总额及国别分布、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收支的详细分类收支情况,国民收入、物价指数、汇率、外汇管制情况等。②IMF在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与成员国在华盛顿或成员国内举行定期和不定期磋商。定期磋商每年举行1~2次,不定期磋商视需要而定,向成员国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和劝告。③IMF对各国及全球汇率和外汇管制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汇率安排、汇率的确定、外汇管制状况、财政货币政策的运行状况、引起汇率变动的原因及汇率变动的影响等,并每年就评价的内容汇集出版《外汇限制及外汇管制年报》。(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及其条件性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根据调节目的差异,IMF贷款可分为不同种类,不同种类的贷款使用条件不同,而且贷款的种类也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展。IMF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成员国每年借款额一般不超过份额的102%,三年累计借款净额不超过份额的306%,全部累计借款上限为份额的600%。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条件性一般来说,当一个成员国向其申请贷款时,IMF首先会组织“专家小组”直接赴借款国实地考察,分析该国的经济形势,尤其是国际收支存在的问题,并由“专家小组”制订经济调整计划,借款国只有同意并接受该调整计划,才能获得贷款资格。同时,IMF对贷款的发放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分期发放。如果借款国没有履行贷款条件,IMF便停止发放新的贷款。(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改革的建议主要集中于IMF内部决策机制、贷款政策和条件、监督机制和金融危机的应对等方面。2.世界银行集团世界银行集团(WBG)是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IBRD)及其四个附属机构,即国际开发协会(IDA)、国际金融公司(IFC)、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的统称。(1)世界银行①世界银行的建立与宗旨世界银行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简称,与IMF同时成立,1947年起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金融机构。世界银行的宗旨是:a.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发,并鼓励不
本文标题:王倩国际金融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70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