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经济学 > 黑色金属行业细数供给侧改革以来钢铁行业的变化20190527中金公司12页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细数供给侧改革以来钢铁行业的变化自2016年钢铁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以来已过3年。经过3年的洗礼,彻底清除了“地条钢”,建筑钢材产能结构得到优化。供需状况改善,量价齐升,中国钢铁行业逐渐走出了此前的低迷。本文对供给侧改革以来钢铁行业的变化进行了梳理,主要观点如下:►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状况缓解,供给结构优化。16-18年压减1.45亿吨表内产能,2017年上半年淘汰了1.4亿吨地条钢,去产能总量已经超过2.85亿吨。在已有产能进行减量的同时,钢铁行业新增产能亦受到严格控制。电炉成为新的边际生产者,产量占比逐渐上升,但是未超过10%,仍然受制于废钢市场。►钢材产量增加,产能利用率提高。2018年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粗钢产量已经高达9.28亿吨,同比2015年末的8.04亿吨上涨了15%。产量与产能之间的缺口逐渐减小,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18年底粗钢的产能利用率为96.9%,同比2015年提高30多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有所上升,但国际对比仍有差距,并购重组是未来一大主题。钢铁行业是典型的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行业,供给侧改革前钢铁企业大而散。2016年开始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出现回升,截至2017年我国钢铁行业CR10达到了35.53%,环比增长约3个百分点。但与2025年达到60-70%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区域生产格局较为平衡,生产占比小幅变动。供给侧改革前后地域集中度总体维持平衡,受环保限产等政策影响,京津冀以及华东地区生产变动较大。政策调整直接影响区域性格局,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新的改革目标更加强调自然容量与环保等因素,旨在改变产业结构和区域协调。►供需状况改善,钢材价格上涨,行业盈利改观。钢铁行业价格水平整体上升,其中既包括上游原料价格,也包括钢材产品的价格。供给侧改革进行的前两年,吨钢毛利实现扭亏为盈。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自2015年底超过65%水平降至2018年35%。同比于14年以前的高库存,社会库存的总值更加趋于合理和可控。下游需求边际改善,建筑钢材消费强于板材消费。►供给侧改革推高国内钢材价格,削弱钢材出口竞争力,出口量有所下降。2015年我国钢铁出口总量为1.26亿吨,2018年出口总量为0.76亿吨,同比下降40%。主要出口地区东南亚出口占比增加,但出口总量几近折半。进口量相对较为平稳,或受国内供给充足影响,进口量增长幅度变化不明显。分析员马凯SAC执证编号:S0080514080004SFCCERef:BBU279kai.ma@cicc.com.cn联系人房启超SAC执证编号:S0080117080109qichao.fang@cicc.com.cn相关研究报告•贵金属|全球不确定性增加,央行购金推升金价(2019.05.13)•数据观察|工业品:生产旺盛,价格表现愈加分化(2019.05.12)•数据观察|高频数据点评:油价普跌,钢铁社会库存继续减少(2019.05.06)•农产品|中美小麦价差预计收窄(2019.05.06)大宗商品研究2019年5月27日黑色金属中金公司研究部:2019年5月27日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2产能大量退出,供需结构改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状况缓解,工艺改进,产量增加,产能利用率提高自2016年《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发布以来,钢铁行业开展供给侧改革已逾三年。16、17、和18年分别淘汰了6500万吨、5000万吨及3000万吨钢铁产能,合计1.45亿吨产能。此外,2017年上半年淘汰了1.4亿吨地条钢,去产能总量已经超过2.85亿吨。在已有产能进行减量的同时,钢铁行业新增产能亦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工信部2017年12月31日印发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表明要严禁钢铁行业新增产能,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在行业利润明显改善的背景之下,粗钢产量并未减少。2018年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粗钢产量已经高达9.28亿吨,同比2015年末的8.04亿吨上涨了15%。产量与产能之间的缺口逐渐减小,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18年底粗钢的产能利用率为96.9%,同比2015年提高30多个百分点。分品种来看,截止至2018年底,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冷轧卷板和中厚板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9.48%、70.48%、80.48%、84.43%和71.13%,较2015年底均有显著提高。图表1:改革三年,产能利用率上升图表2:2016年来,钢材产能利用率不断上升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资料来源:Mysteel,中金公司研究部行业集中度有所上升,但国际对比仍有差距,并购重组是未来的一大主题钢铁行业是典型的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行业。供给侧改革前由于行业的粗放式发展导致产业集中度较低,钢铁企业大而散。早前在2013、2014年,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CR10在35%左右水平,而之后的钢铁生产泛滥造成2015年行业集中度下降至32.8%。但是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2016年开始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出现回升。截至2017年,我国钢铁行业CR10达到了35.53%,前值为32.58%,同比增长约3个百分点。供给侧改革前后头部钢铁企业排名变化不大,市场规模前6大钢铁企业保持不变。与较为成熟的钢铁市场相比,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仍有差距,未来钢铁行业并购潮可期。成熟钢铁市场往往具备寡头垄断格局,纵观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钢铁行业,基本上都是几家独大,中小型企业除了走定制化和细分化道路,基本难以生存。之前我国行业竞争格局激烈,同质化以及低端建设严重,这也是此前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行业集中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行业的结构是否优化,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加行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成熟的钢铁市场,往往具备较高的行业生产集中度水平。2015年日本前四大钢铁企业产能集中度高达83%,美国前四大钢铁企业产能集中度为70%,欧盟前八大钢企产能集中度为64.9%,对比我国2017年的CR20集中度51%都遥遥领先。201660%65%70%75%80%85%90%95%1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百万吨粗钢产能(LHS)粗钢产量(LHS)产能利用率(RHS)50556065707580859095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线材实际产能利用率螺纹钢实际产能利用率热轧板卷实际产能利用率中厚板实际产能利用率冷轧板卷实际产能利用率中金公司研究部:2019年5月27日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指出,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前十大企业产能集中度将达60-70%,而目前我国的CR10却只有35.53%,还有很大的距离和空间。因此,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是未来的一大主题,优化产业结构以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更好的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从企业性质来看,较之于民营企业,国企受供给侧影响更小。2015年我国年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共30家,其中国有企业23家,占比70%左右,其总产量4.47亿吨,占全国总产量60%左右。据全联冶金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民营企业生产钢铁4.73亿吨,同比增长2.9%,占全国钢产量的比例上升到58.53%,比2015年增加1.53个百分点。而2017年我国国企粗钢产量增加3.9%,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图表3:供给侧改革后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但处于较低水平资料来源:万得资讯,Mysteel,中金公司研究部区域生产格局较为平衡,生产占比小幅变动长期以来,我国钢铁生产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以及江苏等省份,具有生产地域集中度高的特征。供给侧改革前后地域集中度总体维持平衡,受环保限产等政策影响,京津冀以及华东地区生产变动较大。2008年至2017年,京津冀地区粗钢生产占全国比重平均水平明显下降。供给侧改革后的一年,京津冀地区生产份额占比下降0.91%,华北地区下降0.31%,华东地区下降1.52%。此外,西南地区下降0.05%;华中地区上升0.14%,西北地区上升0.51%,华东地区上升0.46%,华南地区上升0.73%。15.69%15.29%14.54%14.60%16.59%23.80%23.06%21.30%20.98%23.15%35.35%34.93%32.80%32.58%35.53%43.81%43.09%41.37%40.67%44.23%50.27%49.65%48.03%47.26%50.91%10%15%20%25%30%35%40%45%50%55%20132014201520162017CR3CR5CR10CR15CR20中金公司研究部:2019年5月27日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4图表4:2008至2017年京津冀地区粗钢生产占比总体呈下降态势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政策调整直接影响区域性格局,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2018年工信部发布关于《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的公示,涉及19个省市钢铁产业的调整。其中,北京、辽宁、上海、山东、山西、河南、青海、新疆和海南等9地将不再承接炼钢、炼铁产业。天津市北辰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廊坊市,江苏省太湖区域、广东省广州东莞等9市的相关钢铁产能将逐步引导退出。由此造成钢铁产区生产占比下降,将会进一步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区域集中度。新的改革目标更加强调自然容量与环保等因素,旨在改变产业结构和区域协调。新的产业转移目录给多地钢铁产能画了红线,对钢铁产业的布局在空间上有具体明确的指引和导向,指导区域间错位发展,推动产业转移从无序走向有序。由此可见,未来几年钢铁产业结构性优化调整成为改革主题,对于钢铁企业而言,这将进一步造成兼并收购热潮,才能增强公司优势,最终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图表5:生产区域性结构有所变化,华北等地产量占比有所下降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26.76%27.94%26.69%26.71%27.60%25.72%25.32%26.00%26.08%25.17%24%24%25%25%26%26%27%27%28%28%29%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3-2017年2015年2017年2015-2017同比变化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26.00%25.17%-0.83%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32.95%32.88%-0.07%华东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福建31.21%30.06%-1.15%华中江西河南湖北湖南12.29%12.26%-0.03%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9.40%9.42%0.02%西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5.63%5.28%-0.34%华南广东广西海南4.89%6.20%1.31%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3.63%3.85%0.22%粗钢产量占比产区包含省份中金公司研究部:2019年5月27日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5供给侧改革推高国内钢材价格,削弱钢材出口竞争力,出口量有所回落供给侧改革后,国内市场钢铁价格快速赶超国际市场价格,造成国内市场钢铁价格相对于国外钢铁持续较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钢铁出口。2015年我国钢铁出口总量为1.26亿吨,2018年出口总量为0.76亿吨,出口总量下降40%。主要出口地区东南亚出口占比增加,但出口总量减少。2016年来,中国钢铁出口价格持续高于东南亚进口价格,大大限制了对东南亚的出口。改革三年,中国对外钢材出口全线下降,对东南亚出口量将近折半;另一方面,出口集中度有所上升,主要出口地东南亚出口占比同比增长6%。与其他主要钢铁出口地区相比,2016年后我国钢铁出口价格增长快速超越其他国家和地区,钢铁出口价格优势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进口量相对较为平稳,或受国内供给充足影响,进口量增长幅度变化不明显。图表6:2016年来中国市场价格领先于国际市场价格图表7:2016年后钢铁出口总量持续下降资料来源:万
本文标题:黑色金属行业细数供给侧改革以来钢铁行业的变化20190527中金公司12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99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