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上市公司玩弄利润四大“秘方”(1)
上市公司玩弄利润四大“秘方”资产重组往往具有使上市公司快速扭亏为盈的神奇功效,其“秘方”一是利用时间差,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进行重大的资产买卖,取得暴利;二是不等价交换,借助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在和非上市的母公司之间进行“沙子换大米”的利润转移。但资产重组只是上市公司的利润调节器之一——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迄今为止已经有几十家公司公布半年报。专家表示,半年报是近期股市炒作的主要题材,准确分析半年报做出正确的投资抉择,对于投资者来说是近期在股市获利的“独门暗器”。而从浩如烟海的半年报数据资料中挑出“搀水”的公司报表,则可以使投资者远离投资陷阱。记者经过多方采访,初步总结出上市公司玩弄利润的几种常用伎俩,希望能对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有所帮助。“秘方”一:资产重组——“变废为宝”资产重组本来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资产重组现在已成为上市公司玩弄利润的最佳武器。在中国股市中,已经有无数“野鸡”通过资产重组变成了凤凰,很多庄家都是因此而大获其利的。根据去年上市公司年报统计,净利润增幅前十名的公司中,汇源通信、ST同达、国投电力、天地源、宗申动力、广钢股份共六家公司的净利润大幅增长而它们都受惠于资产重组。其中汇源通信、国投电力、天地源、宗申动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连主营业务都发生了变更。广钢股份虽然继续维持原有主业但与集团公司之间也进行了资产置换。ST同达则通过投资收益实现净利润大幅增长。资产重组往往具有使上市公司快速扭亏为盈的神奇功效,其“秘方”一是利用时间差,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进行重大的资产买卖,取得暴利;二是不等价交换,借助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在和非上市的母公司之间进行“沙子换大米”的利润转移。通过资产重组大幅提升企业利润,具体来说,可以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也可以由非上市的企业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还可以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的企业。通过分析去年上市公司年报,可以发现世茂股份与上海世茂建设有限公司进行资产置换,公司以所持有的上海世茂国际广场有限责任公司18.375%股权及现金6792万元与公司参股公司世茂建设所持有的上海世茂湖滨房地产有限公司50%股权进行置换。如此一置换,世茂股份去年业绩同比猛增了25倍。“秘方”二:关联交易——利润“调节器”我国许多与其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大量的关联交易。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已成为上市公司的习惯做法。其主要方式主要是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效益。如一些股份制改组企业因其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达不到70%,通过将其商品高价出售给关联企业,而使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大幅增加。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市场交易和资产置换,可以随意抬高上市公司利润。如某股份公司,以800万元的代价向关联企业承包经营一个农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获取7200万元的利润。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也是上市公司的常用方式。而以低息或高息进行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是比较隐蔽的利润调整方式。如某股份公司将12亿元的资金(占其资产总额的69%)拆借给其关联企业。该股份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与关联企业资金往来的利息收入。标准股份去年年报显示,2003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11亿元,比上年增长55.75%。2003年公司之所以大幅度增长,关联交易不可忽视。去年,公司控股股东将所持有的一家盈利能力强、资产状况良好的中日合资企业西安兄弟标准工业有限公司40%的股权卖给标准股份。公司年报显示,仅兄弟标准公司2003年度实现的净利润达7373万元,该投资为标准股份带来了可观的投资收益。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最大特点是,亏损大户可在一夜之间变成盈利大户,且关联交易的利润大都体现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赚取的“横财”,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发生实质性变化。“秘方”三:计提——ST公司的命根子计提是上市公司财务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计提在会计政策上体现的本是谨慎性原则,然而,在相当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却变成了随意性。这种随意成了上市公司玩弄利润的遮羞布。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八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只做了原则上的规定,计提标准以及比例的确定都由企业自行根据情况确定。这在客观上为上市公司利用计提玩弄利润提供了方便。利用八项计提调节企业利润是上市公司常用的一种手段。上市公司既可以“少提”来掩盖风险、虚增利润,也可以通过“多提”减少利润,为来年的利润增长埋下伏笔。而对那些急需恢复上市或“摘帽”的公司来说,计提和转回更是其调节利润的捷径,在铁定亏损的年度“一次提个够”,在必须扭亏的年度“一次冲个够”的现象屡见不鲜。八项准备的计提就是通过增加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或减少投资收益来降低当期业绩,而通过冲回以前年度计提的各项准备来减少管理费用、营业外收支或增长投资收益来调增当期利润,进而完成跨年度调控利润的目的。通过上市公司2003年八项计提总额与2002年的比较,可以看出,2003年上市公司总体上是通过八项计提来调减公司业绩。也就是说,尽管财务报表显示,2003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同比增长达20%以上,但如果没有通过八项计提对其业绩在各年度之间进行适当调控,那么2003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实质上比报表有更快的增长。这也是今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某目前已经暂停上市的ST公司,2003年八项计提对利润调减总额高达8.16亿元,而当年该公司的利润总额为-8.04亿元,显然八项计提是造成该公司亏损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该公司计提的坏账准备竟高达7.12亿元。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其全资子公司截至2003年末,共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高达4.79亿元,而2003年该公司对这一部分其他应收款几乎是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如此高额地计提坏账准备,公司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一次亏个够,虽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公司暂停上市,但巨额的坏账准备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冲回,就可以立即提升该公司的当期利润,帮助公司重新恢复上市。“秘方”四:非经常性损益——暗藏杀机非经常性损益也是上市公司玩弄利润的重要武器。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列入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包括:股权转让收益、政府财政补贴、汇兑损益、固定资产和原材料减值准备转回、厂区搬迁获得补贴等。股权转让收益是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的常见原因。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公告经常见诸报端,正是这些转让公告成了一些绩差公司免于亏损、退市的“救星”。如中色建设2001年亏损,为了扭亏公司于2002年12月转让持有的民生银行股权中的2000万股获利4664万元,成为2002年扭亏的关键,2003年继续转让3000万股股权,获利7117万元,占2003年净利润近90%;兰生股份于2003年10月22日与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转让公司所持有的浦发银行750万股社会法人股,扣除有关转让费用,兰生股份取得转让盈利为1617.47万元。利用财政补贴是ST公司扭亏的惯用伎俩,尤其是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有限的壳资源,往往会给予大力支持。政府财政补贴主要包括直接补贴、扶持资金、增值税返还和公益事业补贴等。如ST民百,2003年兰州市政府补贴扶持资金3300万元,公司因此实现每股收益0.008元,扭亏为盈;而ST襄轴则在襄樊市政府全额返还土地增值税、出口退税的帮助下,从中止连续亏损的脚步。专家认为,非经营性损益绝对值过大,或者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过高的公司,今后发生业绩大幅波动的可能性显然要大大高于其他公司。尤其是其中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出现亏损或微利的公司,业绩发生巨幅震荡的风险更大。
本文标题:上市公司玩弄利润四大“秘方”(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0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