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北大法学考研历年真题答案详解—行政法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Lywen*沥血整理20120820~20120823行政法【参考书目】《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四版)姜明安《行政法学》(三版)罗豪才湛中乐1一、绪论1、【1997,5分】监督行政法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联系和区别答:(罗湛版,24页)一、概念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二、联系和区别1、区别(1)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监督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行政主体处于受监督地位。(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主要是监督主体。依法进入监督行政过程中的公民、法人或组织,也会成为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主体,与监督主体、被监督主体之间形成权力义务关系。(3)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行为等。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2、联系(1)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行政法律关系也就没有监督行政法律关系。(2)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可能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如立法机关依法废止兴这个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或规章。反之,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也可能导致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如行政主体撤销自己已经作出的行为,导致行政诉讼的终止。(3)相对于行政主体而言,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的非对等性是倒置的。这两种倒置的法律关系和非对等的行政程序法律关系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行政法平衡的精神。2、【2005,20分】论行政法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法。答:(姜明安版,24页)一、概念行政法就其实质而言,可以界定为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法。所谓“行政权”,从现代意义上讲,即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行政权从其权力内容考察,包括国防权、外交权、治安权、经济管理权、社会文化管理权等;从其权力形式考察,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理权、行政司法权、行政监督权、行政强制权、行政指导权等。二、对行政权加以控制和规范的原因1、行政权同其他公权力一样,其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可以为人们提供秩序,使人们能在一个有序的环境里生产、生活,它还可以起积极的组织、协调、指导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公权力也可以被滥用,公权力被滥用,既会给人民的生命、自由、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还会阻碍以至于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公权力不加控制和制约,就必然导致权力滥用。2、行政权不完全同于其他国家公权力,它与公民个人、组织有着更经常、更广泛、更直接的联系。且行政权实施的程序远不及立法权、司法权行使的程序严格、公开,从而行政权最容易导致滥用和腐败,从而行政权最需要予以控制和制约。3、在现代社会,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有膨胀和扩张的趋势。现代行政权已不再是纯粹的执行管理权,而是包含了越来越多的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在这种将数种权力集中在一个机关手中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控制和制约机制,权力滥用将是不可避免的。三、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途径1、通过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功能是规定各个不同行政机关的职权,行政机关只能在行政组织法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越权无效,而且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样,就可以将行政机关的总权2力和各个具体行政机关的分权力限定在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必要范围内,即限定在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内。2、通过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影响不仅在于其权限的范围,而且在于权力行使的方式。一个行政机关,权力即使再大,如果其行使方式有严格的程序规范,遵守一整套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规则,它对性对人权益的威胁并不会很大。因此,行政程序法是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证行政权正确、公正、有效行使的最重要手段。3、通过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制约行政权滥用。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是在事前控制行政权的范围和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防止其权利滥用;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则是事后对行政权进行那个制约。监督法为行政权行使是否遵守法定权限、法定程序提供监督机制;责任法为滥用行政权的行为提供法律责任追究机制;救济法为受到滥用行政权行为侵犯的行政相对人提供法律救济机制。行政法即是通过这三种途径对行政权进行控制、制约和规范,调整这三种途径行为的三类法律规范即构成行政法的三大组成部分。3、【1998,5分】试述合理性原则在我国行政诉讼中的体现。1998答:(姜明安书没有合理性原则,网上找)一、概念“行政合理性原则”指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恰当和适度。“行政合理性原则”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补充和完善。它要求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同时必须要合理。二、在我国行政诉讼中的体现行政合理性原则是基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而产生的,于是都认为它只适用于行政自由裁量行为。其实,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贯穿于整个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的。1、在行政立法中,行政立法主体应当平等对待各方利害关系人,既不能对行政主体搞特殊待遇,也不能歧视行政相对人,应当平衡公益和私益之间的关系,二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要使行政法律规范更具适用性,就应当广纳良言,听取各方意见,使法律规范更具理性化和科学化。2、行政合理性原则不仅对自由裁量行为起作用,在规制羁束行政行为方面也有重要意义。通常羁束行政行为要求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但是,由于法律固有的滞后性和有限性不可能涵盖行政内容的全部领域,因此,适用主体不只要求严格按照法律字面的意思,应当透过立法的背景和立法的宗旨去探索法律的真正价值追求,只要不违背宪法精神和法律的价值取向,即可在正常判断的基础上作出行政行为。3、行政行为可适用行政紧急状态。行政紧急状态应当遵循最低限度的正当程序,诸如表明身份、说明理由等,同时应当尽可能使行政相对人的损害保持在最低的范围内。4、行政合理性原则也适用于行政救济。在行政复议中,现在姑且不论行政复议机关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在复议程序上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如复议申请受理的具体规定、回避制度、辩论制度、公开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等相关制度的缺乏,使得它在程序合理性上基础不牢。正当程序、平等对待、比例原则、正常判断对提高行政复议的权威和效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最终平衡行政权力和公民权利。4、【2001,5分】辨析:禁止翻供的原则不适用行政机关答:(找不到这玩意)5、【2004,10分】简述行政法基本原则之一——行政公正原则的基本内容。答:(姜明安版,79页)行政公正原则的基本精神是要求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3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行政公正原则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的要求。1、实体公正包括(1)依法办事,不偏私。法律不是确定某一个人的特殊利益,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而是针对人们整体,确定人们整体利益的。因此,它不会对处于同样情况的人们作出不同的规定。法律是一视同仁的,行政机关如果离开法律办事,就可能因感情或其他因素而不一视同仁,就可能同样情况不同对待,不同情况相同对待,从而出现不公正。(2)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行政公正原则首先要求不偏私,即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不考虑不相关的因素。其次,行政公正原则还要求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所谓“相关因素”,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政策的要求社会公正的准则、相对人的个人情况、行为可能产生的正面或负面效果等等。所谓“专断”,就是不考虑应考虑的相关因素,凭自己的主观认识、推理、判断,任意地、武断地作出决定和实施行政行为。2、程序公正的要求(1)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处理涉及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务或裁决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争议时,应主动回避或应当事人的申请回避。我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回避原则,虽然没有“自己不做自己法官”的表述,但其精神和要求是相同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都是由实施相应行政行为以外的机关处理行政争议,避免行政机关“自己做自己的法官”。(2)不单方接触。这一要求是指行政机关就某一行政事项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人作出行政决定或行政裁决,不能在一方当事人不在长的情况下单独地与另一方当事人接触和听取其陈述,接受其证据。不单方接触也包括行政处罚裁决机构或听证主持人就相对人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决定额过程中,不能在被处罚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单独与调查违法行为和提出指控的行政机构或工作人员私下商量、交换意见和讨论处罚内容。不单方接触制度有利于防止行政腐败和偏见,防止行政机关对一方当事人偏听偏信而损害另一方当事人的权益。(3)不在事先为通知和听取相对人陈述、申辩意见的情况下作出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之所以在行为前要通知相对人,是为了使相对人对相应行为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和理解,以为履行相应行为为之确定的义务自觉进行必要准备。行政主体之所以在行为前腰听取相对人的陈述、解释、申辩,主要是为了防止和克服行政行为的片面性和可能的差错,尽量避免冤假错案。6、【2006,20分】论行政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的主要要求2006答:(姜明安版,73页)一、概念信赖保护原则,指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具体是指,行政机关已经作出某种行为,特别是赋予相对人一定权益的行为,其后不得任意变更,即使这种行为违法和对行政机关造成某种不利。信赖保护原则有两个例外——1、行政机关对于自己完全无权限或严重违法、越权作出的行为,对于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事后是可以和应该撤销或变更的,但对这种撤销或变更给无过错的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给予赔偿或补偿。2、行政机关因法律和政策的变化(法律和政策一般不溯及既往,但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特别需要时可例外)也可以撤销或变更原已作出的行为,也应对特定相对人造成的特别损失给予补偿。二、信赖保护原则主要要求1、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和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即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和公定力。2、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作出授益行政行为后,事后即使发现有违法情形,只要这种违法情形不是因相对人过
本文标题:北大法学考研历年真题答案详解—行政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1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