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
1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汶川县克枯乡中心小学——张明问题是兴趣的内驱力,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可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师生互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在《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对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的一些认识,现将其交流,供大家分享。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让学生记住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学活知识,形成能力,用灵脑子。教学活动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自主和谐的搭建知识体系、能动地实现知识迁移。学习《科学》动力的产生,是以兴趣为支撑的,问题是兴趣产生之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始终注入了好奇和兴趣。因此,《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而且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灵魂。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问题”和“探究”贯穿于《科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科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均应充分体现“问题”,突出“探究”,要围绕“问题”积极创设情境,营造由好奇产生思维的氛围,为学生的观察、思考、提问、讨论、探究等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2材料,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知识转换为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以便促使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一、提问启发、激发兴趣、设计方案、引导探研兴趣是引发问题的源泉,提问本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立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教学实践中反复证明的事实。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安排问题的引出方式。问题的引出可以通过人们与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例直接引出,也可以把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科普知识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提出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带问题去看书、查找资料、去思考、去讨论。例如:笔者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研书第一单元,《研究土壤》一课时,教材一开始就直截了当的抛出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土壤是混合物吗?(这既是一个生活问题,又是一个科学问题),当学生面对土壤是不是混合物的这一问题时?好奇心一下被激活了,同时强烈的好胜也随之而产生,他们并不是直接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制定研究计划,而是凭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急于求成,进行幼稚的猜想,虽然学生的回答只有两种可能,结论也是假设层面上的,但是这就为利用直接证据或事实来证明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准备。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连环问题:“如果土壤是混合物,可能由哪些物质混合而成?如果不是,你能用什么事实说明?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土壤是或不是混合物?”等等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使学生把所有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再结合土壤存在的具体环境,想一想,说一说:“地上长着什么植物?地面上,土壤里有没有动物活动?农民在播种前向地3里施过肥没有?田间管理时向地里灌溉水没有?松过土没有?人和动植物的这些行为活动对土壤有什么影响?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发现这些影响?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做的过程中会用到哪些实验材料?怎样分工和合作?”等等,师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制定出了以观察探究活动为主的研究计划。学生在设计研究计划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铺设一定的阶梯,帮助他们树立起设计研究方案,顺利地去完成探究任务的信心,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兴趣。二、按方案实施、借实验观察、拿事实判断知识始于观察,来于实践,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及教学的独自特征,《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活动,是学生动脑、动手、探究问题的实践活动,是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的基础。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优势,引导学生捕捉实验现象,寻找问题根源,揭示事物本质,要尽可能的通过“怎么样”、“为什么”等形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到里,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还可以通过观察,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寻求结论。例如,笔者教学《研究土壤》一课时,师生在制定好研究方案后,引导学生按方案实施观察探究的分组活动:各探究小组在领取实验材料后,对土壤的观察探究活动开始了,有的组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学生在土壤里发现了小石子、玉砂(一种矿物)、植物的根以及生活在土壤里有小虫子。有的组是在土壤标本中加水混合搅拌、沉淀,借助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观察到了土壤有死亡后的动植物残体以及泥土和细沙。有的组把土壤放入易拉罐里,盖住罐口,再在罐盖上4面放一小碟冰块、用酒精给罐加热,一会儿学生打开罐盖,发现了在罐盖内壁有小水珠。有的组是在塑料瓶里放入土壤,拧紧瓶盖,将塑料瓶放置在太阳光下晒,过了一会儿,学生发现了在瓶内壁有小水珠。还有的组是把土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发现了水中有气泡冒出。还有的组把土壤装进量杯里,并用手把土压紧,使其只有量杯的二分之一,再往量杯里倒满水,当水中不再冒气泡时,观察水面降低了多少。各小组对土壤的研究活动,在孩子们的分工合作、动脑动手中进入了尾声,根据各小组的验证结果汇报交流,得出:土壤是泥土、沙、矿物、水、空气、死亡了的生物残体等物质的混合物,从而作出了“土壤是混合物”的判断。学生在思考并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笔者认真倾听,并给予了孩子们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这样,一方面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思维和实际探究给予方向性指导,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备注:此文荣获省级论文一等奖(省内交流)。二OO六年六月
本文标题: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2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