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中语文第一课(最新、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第一课语文学习:诗意的旅程•起点与拐点•读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两个女生闻名全校:一个是杨丽丽,一个是苏小薇。前者因为傲视群雄的学习成绩,永远霸占着学校的第一名。后者因为性格张扬,着装奇特,让老师无比头痛而为大家所熟知。就是这样看起来完全不着边的两个人,据说两家还是亲戚关系,住得也挺近,所以杨丽丽从小就是苏小薇父母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是好的,何况性格温和、乖巧懂事的杨丽丽的确是优秀得让苏小薇不得不打心眼儿里膜拜。•其实人生的前十几年,苏小薇过得一直特别顺畅。她除了性格有些夸张,骨子里有些叛逆以外,学习成绩在班上也算是中上等。那时,她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开心。直到中考成绩出来的那天,杨丽丽不出任何意外地上了本市最好的高中,苏小薇勉强达到一所普通中学的分数线。两个人的人生在大人看来,似乎从这一步就开始泾渭分明。高中三年,杨丽丽一如既往地优秀得让人望尘莫及。那个时候,苏小薇最怕的是春节,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难免会拿两个人作比较。以前她也不在意,可似乎是一夜之间,她渐渐地开始思考起人生这样重大的话题。杨丽丽永远是她人生路上的一盏指明灯,若真要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与杨丽丽比拼,她觉得她的人生真是有些失败。•杨丽丽接到北大通知书的时候,苏小薇的分数刚好达到二本线。如果说人生摈弃掉出生这样的客观因素,从这一步开始作为起点的话,那苏小薇不得不承认,她在起点上输了一大截。大学四年,苏小薇像一头从睡梦中醒来的狮子。她活跃在学校的各大社团,是各项大型活动的组织者,甚至带领一帮文学爱好者把一本校园刊物办得有模有样。空闲的时候,她就躲进图书馆给各大杂志写稿子,四年坚持下来已是小有名气。毕业那年,她去了北京,凭借各种获奖作品和面试时的出色表现,挤进了当地有名的报社。•苏小薇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在同一栋大楼里遇见杨丽丽。更戏剧化的是,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她与学商务英语的杨丽丽供职的是同一家单位的不同部门。人生似乎在那一刻殊途同归。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则是杨丽丽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妥而有力,而苏小薇的人生开窍得有点晚。不过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她在人生的拐点上,赢得很漂亮。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数学老师说的一道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方法千千万万种,最终不过是殊途同归。其实人生也是一样吧,即便我们输了起点,至少我们还有拐点。所以不如就从此刻开始,埋下头来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说不定哪天拐个弯,看到的就是那个你期待了很久的地方。•好习惯:撬动人生•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中,有两句话:“我们的行为受到品位、情感、偏见、欲望、爱、恐惧、环境和习惯的影响,其中最厉害的就是习惯。”“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原来,我费尽心思所挖掘出的“救命良方”就藏在这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词——习惯。父子俩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培养好习惯不能光在脑子里转,还必须付之行动。•人的习惯实际是一个体系,它像一棵大树,有根、有干、有枝、有叶。•当我们下决心要培养一个习惯以后,成败的关键在于要突破“前三关”——“前三天”“前三周”“前三个月”。这里最应咬着牙坚持的是“前三天”;“前三周”是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平均约需三周;“前三个月”是指为巩固起见需三个月,其实越到后面会越轻松越快乐。•还记得阿基米德曾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认为假如有一个支点,能撬起我们整个人生,那这个支点一定不是别的,而是“习惯”!请相信: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到达成功彼岸语文再认识•语文是什么?•你对语文有怎样的认识?文化语文•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人文语文•语文-----•是鲁迅勇于解剖自己的坦荡灵魂;•是李大钊在国运艰难时,对雄健的精神的呼唤;•是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是用心灵触摸世界的海伦·凯勒•……诗意语文•语文-----•是“大江东去”的豪壮;•是“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哀婉;•是“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牵挂;•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旷达;•……生活语文•语文是------•秋虫的低吟;•落叶的叹息;•鸟儿的飞翔;•溪水的流淌;•青草的气息;•野花的芳香;•……•语文------•不仅是一种“使用”的交际工具,更应是一种“享用”的思想智慧和精神文化。•“当你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时,沉浸于歌词所描绘的幽然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后,立即被其所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想尽华美饲藻来赞美它,这就是语文;•当你发表演讲、主持会议,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口吐连珠妙语,别忘了,这也是语文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78字)季姬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来养,是那种出自荆棘丛中的野鸡。野鸡饿了叫叽叽,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们。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书箱上,季姬怕脏,忙叱赶鸡,鸡吓急了,就接着跳到几桌上,季姬更着急了,就借竹箕为赶鸡的工具,投击野鸡,竹箕得投速很快,却打中了几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了。季姬眼一瞧,鸡躲在几桌下乱叫,季姬一怒之下,脱下木屐鞋来打鸡,把鸡打死了。想着养鸡的经过,季姬激动起来,就写了这篇《季姬击鸡记》。音趣二、为什么学语文1、语文在高考中地位重要无论高考怎么改革,语文总是稳居榜首,语文的地位只会提高,分值只会增加。2.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3.能准确的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独立正直的思想和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最重要的)现当代朦胧诗人舒婷: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生命。曾国藩带领他的湘军同太平军打仗,总是打一仗,败一仗,伤亡很大,特别是鄱阳湖一战,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皇帝知道了,就下了一道斥责他的圣旨,并且要他把历次的战况据实奏报。曾国藩把历次战役的惨败情况据实写上,并在奏章最后用“臣屡战屡败,请求处分”这样一句话。奏章写好后,他请一位幕友看看。那幕友看了奏章后说:“中堂大人,不能这样写,这样写皇上是要加罪的。”曾国藩就向这位幕友请教该怎样写。幕友沉吟了一会,提起笔来,把“屡战屡败”这个句子改了一下。曾国藩一看,不禁暗暗叫绝。这一改果然奏效。奏章送上去以后,皇帝觉得曾国藩虽然战败,但忠心可嘉,非但没有拿他问罪,反而赞扬了他。。你知道是怎样改写的吗?答案: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高考语文•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三、怎么学语文1、树立目标这里我们把语文学习的最高目标、毕生追求定为“六一居士”:一笔好字,一口普通话,一张铁嘴,一肚子名篇佳作,一手好文章,一颗敏锐的心。2、培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3、博览群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教材推荐名著:★《论语》课外推荐杂志:《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意林》《杂文选刊》等4、注重积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语文知识点•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美文佳作•灵思妙语5、勤于练笔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贾岛《戏赠友人》•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我手写我心。•作文当堂完成,培养下笔千言的能力•关注现实生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四点要求:1、字帖一本,每周三页,每周检查一次。2、积累本一本,保质保量,每周检查一次。3、随笔本一本,每周两篇,每周一抽查。4、早读做到放声读,动手写,用心记。之后勤引用。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人勤记诵。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做个“六一居士”:①一手好字②一张铁嘴③一肚子名篇佳作④一笔好文章⑤一颗永远向上的心⑥一所理想的大学作业1、对照注释预习《沁园春•长沙》,默写《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2、随笔参考话题:《写在开学的日子里》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寄语新同学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第一课(最新、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7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