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20化学新学案人教必修二增分练期中检测题一解析
期中检测题(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报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2O=====激光2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B.氢气是一次能源C.使用氢气作燃料将会增加温室效应D.这一反应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解析:水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H2是二次能源;H2是清洁能源,不会增加温室效应。答案:D2.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描述的递变关系错误的是()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B.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由硅到氯负价从-4~-1答案:A3.如图所示,a、b、c均为非金属单质,d、e均为含有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且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de,f为离子化合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单质a呈气态B.单质c具有强氧化性C.稳定性:deD.f受热易分解为d和e答案:C4.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的比值分别为1、2、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YZB.非金属性:XYC.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D.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盐只有一种解析:由题意知W、X、Y、Z依次为H、C、O、Na。A项,离子半径:O2->Na+,错误。B项,非金属性:O>C,错误。C项,Na与O可形成Na2O和Na2O2,都为离子化合物,正确。D项,H、C、O、Na可组成的盐有Na2CO3、NaHCO3等不止一种,错误。答案:C5.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①氢元素有三种核素H、D、T,它们互称为同位素,HD属于化合物②吸热反应必须加热才能完成③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④石墨变金刚石要吸热,故金刚石比石墨稳定⑤铅蓄电池工作时两极的质量均增加⑥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关系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⑦可在周期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⑧1mol酸和1mol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叫中和热⑨碱性锌锰电池属于二次电池⑩NH3和HCl的化合反应与NH4Cl的分解反应称为可逆反应A.①③⑥⑨B.③⑤⑥⑦C.②③⑧⑨D.①③④⑦⑩答案:B6.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D.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解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可以看出Cl2得电子,Ag失电子,所以在原电池中Cl2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g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反应为Cl2+2e-===2Cl-,A错误;因为电解质溶液为盐酸,所以负极上Ag失电子生成的Ag+随即与附近的Cl-反应,B错误;用氯化钠代替盐酸后,电极反应不发生改变,C错误;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负极生成0.01molAg+,由于Ag++Cl-===AgCl↓,所以消耗掉0.01molCl-,由于电荷守恒,同时有0.01molH+通过阳离子变换膜转移至右侧溶液中,D正确。答案:D7.反应4A(s)+5B(g)4C(g)+6D(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D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半分钟时v(B)=0.0015mol·L-1·s-1B.半分钟内v(A)=0.0010mol·L-1·s-1C.半分钟内v(C)=0.0010mol·L-1·s-1D.半分钟内v(D)=0.045mol·L-1·s-1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A错误;固体或纯液体无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B错误;v(D)=0.45mol30s×10L=0.0015mol·L-1·s-1,则v(C)=46v(D)=23×0.0015mol·L-1·s-1=0.0010mol·L-1·s-1,C正确、D错误。答案:C8.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SO3(g)+NO(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解析:反应NO2(g)+SO2(g)SO3(g)+NO(g)是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因此A项不能说明;颜色的深浅与气体的浓度大小有关,而在反应体系中只有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所以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时即说明N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因此B项可以说明;SO3和NO是生成物,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二者的体积比总是满足1∶1,C项不能说明;SO3和NO2一个作为生成物,一个作为反应物,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必然会生成1molNO2,因此D项也不能说明。答案:B9.燃料电池是目前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某课外小组自制的氢氧燃料电池,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极是负极,该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b极反应是O2+4OH--4e-===2H2OC.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解析:A项,a极通H2为负极,电极反应为2H2+4OH--4e-===4H2O,发生氧化反应;B项,b极通O2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项,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得总反应为2H2+O2===2H2O;D项,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高,且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故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答案:B10.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某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图,若用原子序数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1d和33d属于同种核素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deC.a与b形成的化合物有b2a、b2a2两种D.a和b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共价键解析:由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知,a为O,b为Na,c为Al,d为P,e为S。A项,31P与33P属于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错误。B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H2O>H2S>PH3,错误。C项,O与Na可形成Na2O和Na2O2两种,正确。D项,Na与O形成Na2O2时,内含共价键,错误。答案:C11.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P—O:360,O===O:498,则反应P4(白磷)+3O2===P4O6的反应()A.放出1638kJ热量B.吸收1638kJ热量C.放出126kJ热量D.吸收126kJ热量解析:由反应方程式知,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包括1molP4、3molO2断裂键吸收的能量和1molP4O6成键放出的能量。由各物质的分子结构知1molP4含6molP—P键,3molO2含3molO===O键,1molP4O6含12molP—O键,故断裂键吸收的总能量为198kJ×6+498kJ×3=2682kJ,形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为360kJ×12=4320kJ,即该反应放出4320kJ-2682kJ=1638kJ的热量。答案:A12.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知()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少于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解析:醋酸逐渐凝固,说明NH4HCO3与盐酸反应使醋酸的温度降低,因此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多于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A、D错误。吸热反应中反应物吸收能量,得到的生成物内能增加,B正确。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错误。答案:B13.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CH4+H2O=====催化剂△3H2+CO,每消耗1molCH4转移12mol电子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C.电池工作时,CO2-3向电极B移动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2-3解析:A项,根据CH4+H2O=====催化剂△3H2+CO知,每消耗1molCH4转移6mol电子,该项不正确。B项,熔融盐中没有氢氧根离子,因此氢氧根离子不能参与电极反应,该项不正确。C项,原电池的电解质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向电极A移动,该项不正确。D项,电极B是正极,电极反应向熔融碳酸盐中提供CO2-3:O2+2CO2+4e-===2CO2-3,该项正确。答案:D14.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3H22NH3,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H3在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正反应速率更小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D.点e处c(NH3)不再变化解析:A项,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则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正反应速率大,错误;B项,点c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等,但没有达到平衡状态,错误;C项,点d和点e都处于平衡状态,n(N2)不变,点d和点e处n(N2)相等,错误;D项,点e处于平衡状态,点e处c(NH3)不再变化,正确。答案:D15.现有甲、乙、丙三种元素,其原子序数都不超过20。有关信息如下表,下列关于甲、乙、丙三种元素相关的分析正确的是()元素代号相关信息甲n为电子层数,甲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n2-1乙在周期表中它的周期数为k,主族序数为2k+1丙电子层数大于最外层电子数A.甲的单质难溶于水B.乙的气态氢化物遇湿润的pH试纸变红色或蓝色C.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易溶于水的强碱D.甲、丙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解析: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K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以及原子序数不超过20,确定可能的电子层数,分别讨论对应的元素。对于甲元素,若n=1、2,则甲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7,即甲为氢、氟元素。对于乙元素,若k=2、3,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7,对应元素分别为氮、氯。对于丙元素,若n=2,则丙为锂;若n=3,则丙为钠、镁;若n=4,则丙为钾、钙。甲的单质有氢气和氟气,其中氟气与水剧烈反应:2F2+2H2O===4HF+O2,A项错;乙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或氯化氢,氨水呈碱性,氯化氢水溶液呈酸性,B项正确;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有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钾,其中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氢氧化钙不属于易溶于水的强碱,C项错;甲、丙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如氢化钠、氟化钾等,D项错。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16.(11分)X、Y、Z三种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常见的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三者之间可以两两发生反应生成分别是双核、三核和四核的甲、乙、丙三种分子,且乙、丙分子中含有X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丙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2)若甲与Y单质在常温下混合就有明显现象,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丙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和乙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3)化合物丁含X、Y、Z三种元素,丁是一种常见的强酸,将丁与丙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后所得物质戊的晶体结构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_(填序号)。a.只含共价键b.只含离子键c.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解析:从分子的特点和单质为无色气体去分析
本文标题:2020化学新学案人教必修二增分练期中检测题一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9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