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物理第3天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解析
高一年级20天轻松提升物理第3天——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答案1.【解析】选C.从题图上读出Δx=5cm=5×10-2m,Δt=110×3s=0.3s,所以v=ΔxΔt=5×10-20.3m/s≈0.17m/s.故选C.2.【解析】选C。[设两段相等位移均为x,则两段用时分别为t1=xv1,t2=xv2,全程的平均速度v=2xt1+t2=2xxv1+xv2=2v1v2v1+v2=12m/s,故C选项正确.]3.【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小明的位移为0,则可知全程中小明的平均速度为0.4.【解析】选B。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故A错误;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故B正确;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点迹密集的地方,相邻计时点的距离小,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故C错误;速度—时间图像中不同时刻对应的速度不相同,所以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故D错误。5.【解析】选A[扑克牌的宽度约为子弹长度的3倍,即子弹穿越扑克牌的过程中位移大小为Δx=4×2.0cm=8cm.由v=ΔxΔt知穿过时间Δt=Δxv=8×10-2900s≈8.9×10-5s,A正确.]6.【解析】选D.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此人爬山往返一次,位移x=0,平均速度v-=xt=0t=0;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于此人往返一次,路程为x1+x2,又因x1=x2,则平均速率v-′=x1+x2t1+t2=x1+x2x1v1+x2v2=2v1v2v1+v2,所以D项正确.7.【解析】选B、D。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的间隔数可知任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故不需要停表,再利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位移就可进一步求出平均速度,故不需要速度计。8.【解析】选AD.速率即瞬时速率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A对;在单向直线运动中,路程等于位移大小,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故B、C错;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又回到起点,路程不为零、而位移为零,因此平均速率不为零,而平均速度为零,故D对.9.【解析】选B。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故A错误;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故B正确;相邻计时点的时间间隔相等,点迹密集的地方,相邻计时点的距离小,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故C错误;速度—时间图像中不同时刻对应的速度不相同,所以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故D错误。10.【解析】选AB.由题意质点每1s匀速移动1m可知,质点运动的速率为1m/s,即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率均为1m/s,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也均为1m/s.在2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m,由A运动到cd边的中点B,在第2s末瞬时速度大小为1m/s,方向由B指向d,瞬时速率为1m/s,前2s内的位移大小为x1=|AB|=Ac2+Bc2=12+12m=2m,平均速度为v1-=x1t1=22m/s,方向由A指向B,平均速率为1m/s.前4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m,在第4s末到达C点,则前4s内位移大小为x2=|AC|=2m,方向由A指向C,平均速度为v2-=x2t2=24m/s=0.5m/s,方向由A指向C,平均速率仍为1m/s.11.【解析】(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s×5=0.1s。所以vB==m/s=1.38m/svC==m/s=2.64m/svD==m/s=3.90m/s,(2)应用描点法作图,v-t图像如图所示。答案:(1)1.382.643.90(2)见解析12.【解析】根据追赶过程中驱逐舰的位移和速度,可求得追赶过程所用的时间t=x1v1=6.0h追赶过程中护卫舰的位移x2=x1-120km=240km所以护卫舰的速度v=x2t=40km/h.答案:40km/h13.【解析】0、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1==m/s=0.3m/s,3、4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2==m/s=0.48m/s。答案:0.30.48
本文标题:2020高一轻松寒假20天提升作业适用高一新教材物理第3天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0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