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岳麓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解析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1.(2015·天津文综·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和苏俄都实行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苏俄和中国并不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尤其是在苏俄时期,美国对苏俄是敌视的态度,故B项错误;苏俄和中国是引进外资和发展经济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与哈默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重庆文综·8)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考点】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据材料“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使得人民公社这一行政机构逐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建设的瓶颈,有必要进行政权改革,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标志是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是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后,时间晚于题干,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广东文综·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世纪60年代经济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依据时间“1961年”可知,当时的农村处于人民公社下的生产状态,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改变,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出现于1953—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60—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家庭式作业”分析可知,这则材料可以作为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的例证,故D项正确。【答案】D4.(2015·山东文综·39)(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图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4分)【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80年6月18日”,可知是在改革开放初,依据材料中的摘牌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已经被打破,但是却“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可以看出人们对改革开放依然心存顾虑。要想准确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必须抓住题干中所给的时间1980年,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即可。【答案】提取历史信息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历史表述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5.(2015·广东文综·39)(27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分)【考点】(3)中美关系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史学理论——史学观念【解析】(3)第一小问原因,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和国际史实概括背景即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西方“现代化研究”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借鉴;思想解放、“双百方针”为史学研究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对西方现代化历程研究的深入等。第二小问注意,综合三则材料进行归纳,比如材料中“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可以看出要结合本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持借鉴态度等。【答案】(3)原因: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思想解放。(6分)注意:持借鉴态度,不能照搬,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坚持唯物史观。(3分)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岳麓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1417 .html